李東海:十九屆四中全會為祖國和平統一廓清迷霧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集中體現為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13個方面。這些制度是黨領導人民歷經千難萬苦而形成的智慧結晶,從各個領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基本的制度支撐。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要“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並將其分為13個部分,“一國兩制”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對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使港澳和臺灣更加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安排。

當前,中國共產黨正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具體到“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兩岸關係領域中,要堅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同反對“臺獨”、促進統一。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正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後大陸首個對臺領域的“重磅炸彈”,為新時代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堅持“一國兩制”,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是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之一,在新時代應當繼續發展和弘揚。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應該攜手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多作貢獻。(作者:李東海,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兼職助理研究員)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