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文|末小北

01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長輩們為晚輩付出,就是理所應當的。

父母為自己付出,那是天經地義的事,誰讓他們是父母呢?公婆或者岳父母為自己付出,那是他們懷著“養老”的目的,所以才願意付出。

尤其是在婚姻裡,對於很多夫妻來說,無論是來自婆家還是孃家,長輩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他們肯出錢出力幫襯自己的小家,那麼他們是好公婆或者好岳父母;倘若稍有做得不好,那麼就是壞公婆和壞岳父母的典型了。

父母為自己的子女無私付出,那是他們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希望看到子女幸福,所以心甘情願付出。但是,不要覺得這種付出是他們應該的,他們是出於愛,所以才這麼無私付出的。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公婆作為男人的父母,他們是希望男人幸福的,在情分上他們更願意幫助兒子。可是對於一些兒媳來說,他們的付出卻是“別有用心”的。

誠然,每一對老人都希望子女能為他們“養老”,如果按照那些“自以為是”的子女的想法來說,他們的要求,不也應該是“理所應當”的嗎?

做人,一定要將心比心。有的時候可能我們為了面子不願意妥協,但至少也應該做到尊重。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從來都做不到“將心比心”。

尤其有些兒媳婦,她們在進入了婚姻之後,看到公婆的好,她們多半會認為公婆為自己的兒子付出,是理所應當的,甚至也會強塞給一個“別有用心”的養老目的。

總之,現實生活中就是存在那種,就算公婆毫無保留地付出,她們也始終不覺得滿足的兒媳。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02

李冬(化名)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李冬的父母都是非常樸實的人,別說對自己的兒子了,就是對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那也都是特別的掏心掏肺地付出了。

李冬的家庭條件在農村還算是可以,父母都屬於那種特別的能吃苦的人,也是因為有了李冬,父母就總想讓兒子以後能夠過上好日子,就總想著能夠多為孩子存一些錢。

李冬的父親在農村也算是一個手藝人,之前農村蓋房子的比較多,李冬的父親屬於瓦工,所以,誰家蓋房子都請他,這樣一年下來,也能多掙不少錢。

不過現在農村基本上沒有蓋房子的了,所以現在李冬的父母就完全靠種地為生了。

李冬的父母,在李冬小的時候,就特別的重視李冬的學習。雖然說父母都是農民,不識字,可是對李冬的學習還是比較重視的,平時也非常的捨得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花錢,並且也捨得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

要說李冬也算挺爭氣,也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也在城裡有了工作。

要說農民供孩子上大學,已經是不容易了,可是也並不是供孩子上了大學就什麼都不管了,還要給孩子買房子。

在李冬沒談戀愛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給他首付買了一套房子,不過面積並不大。畢竟在農村,存款也沒多少,最重要的還是城裡的房價太貴了。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後來李冬和他妻子認識了,李冬的老婆長得非常的漂亮,李冬對她是一見鍾情。

其實,李冬的外表也是非常的優秀的,是很招女孩子喜歡的那種類型,所以兩個人彼此喜歡和愛慕著,這樣的感情,也促進了兩個人的戀愛的進程。

沒過多久,兩個人就結婚了。

剛結婚的時候,就住在了李冬父母首付買的房子裡了。可是過了沒多久,因為李冬的妻子懷孕了,在她懷孕了以後,孃家媽就來家裡照顧了。

一想到以後孩子出生,原本就不太大的家裡,根本就不夠住,所以這個時候,李冬兩口子就想要換一套大房子了。

但是對於小兩口來說,剛結婚沒多久,手裡頭肯定是沒有多少的積蓄的,所以這個時候,李冬的妻子就打起了雙方父母的主意。

李冬的岳母家裡的條件的確是不錯,李冬的妻子又是獨生女,所以聽說女兒家要買房子,李冬的岳母直接提出了給五十萬。

看著父母出了這麼多錢,李冬的妻子更加的打公婆的主意了,可是公婆真的是條件有限。最後只能是硬著頭皮,給了五萬塊錢。其實這五萬塊錢,還有一部分是李冬的父母出去借的。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03

一看公婆就出了五萬塊錢,李冬的妻子自然是不高興了。為了能讓妻子心裡舒服,李冬把小房子也給賣了,加上父母后來給的五萬,也算有四十萬。

因為相差了十萬,這件事讓李冬的老婆也是耿耿於懷的。

平時李冬的父母是生活在農村的,自從李冬的兒子出生後,李冬的妻子就一次也沒有帶著孩子回去過,理由就是孩子太小,禁不住折騰。

對於兒媳婦的這個說法,老兩口也無話可說。可是盼了一輩子的孫子,老兩口自然是喜歡得不得了,所以有時候因為想念孫子,也會來城裡看。

平時老兩口都是把家裡捨不得吃的好東西都拿到城裡來,不過總是被兒媳婦一句“這些破東西能值幾個錢?”打發了。

兒媳婦嫌棄公婆來自農村,有時候就連他們想抱孫子,兒媳婦都不讓,老兩口也有自知之明,有時候坐在一旁,感覺看看孫子,也挺知足了。

對於妻子的做法,李冬也是敢怒不敢言,平時為了家庭的團結,李冬都是選擇忍著。

因為岳母一直在家裡幫忙帶孩子了,所以岳母理所應當的就住在家裡了,後來岳父也搬來了,並且岳父母直接就說了,以後就要跟著他們在一起生活了。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李冬一想到岳父母住在這,以後父母沒法跟著自己生活了,心裡就覺得很不是滋味。

最主要的是岳父母自己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卻偏偏要住在他們家,所以也把這件事跟老婆提過。但是老婆卻直接說了,公婆根本沒資格住她買的房子,就算住,也是自己的爸媽住。

這個時候,李冬就說:“同樣的爸媽,憑什麼差距這麼大?”妻子怒懟李冬說:“你別委屈了,告訴你,就憑我爸媽出錢多,他們就有資格住。而你爸媽出錢少,就沒有資格住。”

聽了老婆的話,李冬更加的生氣了。就差了十萬塊錢,並且自己的父母已經把能借的錢都借了,這些年也沒少給家裡塞錢。

雖然雙方父母都有付出,可是也不能因為公婆來自農村,就嫌棄他們吧?想想當初父母來城裡看孩子,妻子一直不肯讓他們抱孩子的樣子,李冬心裡特別難受。

本來他跟妻子之間沒什麼矛盾,可是在對待雙方家長的問題上,妻子卻這樣做。李冬不服氣,於是又跟妻子說:

“我爸媽就那些錢,其中五萬塊錢都是借來的。要不讓父母們輪流著來住,那總可以了吧?”

聽李冬這麼一說,妻子一下子火了,“憑什麼讓他們來?他們掏錢買房,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我爸媽養我這麼大,還出錢買房,我就得養著他們!”

聽著妻子自相矛盾的話,李冬沒忍住,直接打了她一個耳光。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04

一個耳光,差點兒結束了兩個人的婚姻。

如果不是李冬的岳父母還有些良知,並在這件事上指責了李冬的妻子,我想他們的婚姻,在那一耳光落下的時候,就結束了。

其實,在李冬的這樁婚姻裡,李冬的妻子就是那種“貪得無厭”的兒媳婦。她說的話,明明自相矛盾,甚至聽起來非常刺耳,可是她就是能昧著良心說出來。

如果她不能儘早地自省自己的言行,那麼就算這次婚姻被岳父母救下來了,那麼他們夫妻兩個,在今後的婚姻生活裡,依然會出現很大的矛盾衝突。

因為李冬的妻子,甚至都有些“蠻不講理”了。對於這種性格,會讓婚姻變得非常脆弱。你跟她講理,她甚至會用“歪理邪說”來懟你。

李冬最後的那個建議,已經是非常中肯了。雙方父母都有付出,他也沒有說一定要趕走岳父母,只是希望妻子能對自己的父母,能做到一視同仁。

為什麼有些兒媳,在對待公婆和父母的付出時,不能做到一視同仁?

​所以說,妻子捱了那一個耳光,還真不算冤枉。自己說的話,自己都圓不上來,還用低劣的態度,詆譭從來都沒為難過她的公婆。

不過,幸好李冬的岳父母還懂些情理。希望他們今後,也能用方法,把他們的那個女兒說服。

說實話,無論是對男人,還是對女人,婚姻裡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不講理的人。

雖然婚姻不是個講道理的地方,但是至少說話的時候,要做到“公平”。不能,你的父母是父母,對方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換位思考一下,估計你自己都會問一句“憑什麼”。

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們不能用金錢來衡量,雖然說父母出的錢少,可是這也是父母全部的積蓄了,子女的對父母的孝順,也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不管何時子女對父母,都有贍養的義務。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李冬的妻子,挨的那一耳光,是咎由自取嗎?

歡迎聊聊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