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秸稈“變廢為寶”

近日,位於原平市郊區的山西神沐能源公司廠區內,儲料場苫蓋的都是秸稈,散發出一股醋糟味,一輛剷車正將秸稈運到進料口。公司負責人喬健向記者介紹說,項目採用國際領先的德國原料預處理技術和厭氧發酵裝置,大幅提高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水平,每年可消納10-20萬畝農作物秸稈或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10-15萬噸,生產沼氣1400萬立方米、優質天然氣700餘萬立方米、高效有機肥4萬餘噸、氣肥60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粉塵汙染9000噸。可從根本上實現對農業農村廢棄物的規模化開發、無害化處理和能源化利用,對防止秸稈焚燒、保護大氣環境有著積極作用。

  在新原鄉平地泉村外的田地裡,兩輛拖拉機正在作業。一輛在進行秸稈還田作業,原來豎立的短秸稈被打碎平鋪在田裡。另一輛在進行深翻作業,鐵犁耕過,秸稈被翻埋到地裡。村委主任劉秀生說,這是市裡辦的好事情,政府補貼,農機合作社出動機械,村民很支持秸稈還田。現在已經用半個月時間完成了進度的70%,剩餘的4000畝在一個星期內完成。

  據原平市農業農村局、環境生態原平分局的負責人介紹,原平市委、市政府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和耕地質量為目標,積極探索與推進秸稈的有效利用,摸索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秸稈收儲加養殖業的“飼料化”、秸稈還田的“肥料化”、秸稈生物制氣及沼渣的“能源化”“肥料化”,已成為該市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一是建立技術機制。鼓勵和支持單位、企業和個人探索秸稈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培肥技術,秸稈青貯、黃貯技術以及秸稈生物制氣技術,加強畜牧業發展。二是落實政策機制。縣、鄉及農業部門對秸稈綜合利用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神沐生物天然氣及有機肥生態循環利用工程試點項目於2017年12月開工,2019年4月點火試運行。已對西鎮鄉、解村鄉、閆莊鄉、新原鄉20多個村約5萬畝秸稈進行回收,有效解決了當地的環境汙染問題。三是創新工作機制。全市秸稈還田面積達36.5萬畝。重點扶持5個秸稈收儲、加工企業(合作社),共購置機具63臺(部),新建倉儲庫房2500平方米,共投資829.95萬元,獎補資金750萬元。扶持秸稈利用、加工企業30家。依託玉米、穀子綠色高產創建等項目,將秸稈還田列入項目實施內容,投入資金80萬元。同時,分類推進,促進農作物秸稈的全方位有效利用。如在嶂陽鎮糠醛加工廠利用玉米穗軸加工糠醛,使廢玉米軸升值,廢渣造粒後進行肥料化再利用;對小作物的秸稈進行“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利用水稻秸稈編制草簾及工藝品,兩萬畝的小麥秸稈在噴灑腐熟劑後及時秸稈還田,進行“肥料化”利用,為復播作物提供肥料。(記者/張玉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