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題記:在我國的飲食文化裡,醃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囊括所有經過醃製的食材,葷素都是。河南信陽地處淮河之濱,祖國南方之北,亞熱帶。這裡四季分明,冬季幾無蔬菜,過去完全靠醃菜度過。特別是淮河以南的5個縣,屬於古楚傳統文化區域,大面積又是明末清初江西移民,楚、贛結合,保留有與眾不同的原生地飲食特色。這個區域性的特點,集中表現在醃鹹菜,怎麼醃、如何吃,以及醃哪些菜,跟其他地區各有不同。本文分享信陽光山縣傳統醃蘿蔔,就我的實際經歷,結合當地的鹹菜文化,奉獻大家不一樣的醃蘿蔔菜。套句流行語形容醃好的蘿蔔: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飲食文化裡不能沒有醃鹹菜

——必不可少的食材保存大法。

可以說到很遠的古時候,茹毛飲血的新石器時代。食物來之不易,吃不完的不能放壞,要想法留著下次填肚子。後來神農氏開始了農耕,有季節性的食材就多了,肉類、糧類、蔬菜類,更重要的還有鹽。所以,我們對醃鹹菜的理解,只有從頭捋起,就知道不僅僅是為了保存食材,以豐補缺,而是通過這個方式,把食鹽和食材同時保存。這就是古人智慧,世上自有兩全法,既有如來又有卿。

食鹽的珍貴不言而喻,從人類發明了煮食就不可或缺。可是得來不易,尤其是內陸不產鹽的廣大地區,加之古代交通和運輸不暢,食鹽就顯得極其珍貴,以致於歷朝歷代都由政府親自經營,至今也沒完全放開。所以,人類生活的智慧就在食鹽的保存和食用上集中體現。醃鹹菜,既能很好的保存了食鹽,又能讓食材不壞掉,更方便了食鹽的使用。譬如古時候出門在外,旅途中自帶乾糧裡必須有鹹菜。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清朝李鴻章,位極人臣,出門必帶醃鹹菜。以致於出使英國,到岸後人家不讓他後廚帶的鹹菜上岸,李鴻章憋住氣也不上岸。搞得英國外相登船解釋,說你帶的食品不清潔,恐怕有害國人健康。在李鴻章堅持下,他們只得對鹹菜進行生物級化驗,結果大出意外,這幾壇鹹菜不僅很乾淨,沒有有害微生物,而且營養比新鮮蔬菜更豐富,還有殺菌消炎作用。在英國訪問期間,李鴻章用鹹菜招待他們,得到一致的好評。

——醃鹹菜的起源有記載3000多年。

《周禮·天官》首先出現“鹽菜”一詞,信陽光山人至今還把所有的鹽醃製的蔬菜叫“鹽菜”。

大羹不致五味也,鉶(xíng)羹加鹽菜矣。

這是漢代鄭玄對周禮的注引。說的是周代用於祭祀的羹,是頂級的羹,在鉶裡用鹽菜和肉,五味調和。他還對《詩經》

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

作解:“天子剝削醃漬以為菹,貴四時之異物”。後來政治經濟學裡的“剝削”一詞,就出在這裡。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正是鹽菜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早在“克己復禮”的周朝,擅長醃鹹菜的人不僅不用給人打工,並能夠加官晉爵。朝廷設置有官職為“醢(hǎi)人”,職責是“掌四豆之實”。在《周禮·天官·醢人》裡有詳細描述,這個崗位負責在天子祭祀中,準備和提供七種鹽菜和三種醬料。

——古人吃

鹽菜的有趣故事。

古人對於鹽菜,有的勝於對肉類的依賴。《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裡有段話:

後晝夜號泣,終三年不食鹽菜,憔悴毀容,親人不識之。

這裡的鹽菜怎麼也脫不了干係,要為皇后毀容背鍋。

被魯哀公封為“尼父”,唐太宗封為“先聖、宣父”的孔夫子,也是鹽菜的擁踅。不過他是受了周文王的誘惑,愛上這一口。《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

文王嗜昌浦菹,孔子聞而服之,縮頞(è)而食之,三年,然後勝之。

這個故事很有畫面感。孔子聽說周文王愛吃菖蒲醃的鹹菜,就取來嚐嚐。因為受不了那味道,只好縮著鼻子,勉強的吃了。就這樣吃了三年,才喜歡上鹽菜。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魏徵,千古名相,一生清廉無私,皇帝都挑不出他有什麼嗜好。李世民一天感嘆道:“這老傢伙成天板著臉找我毛病,竟然沒一點毛病讓我挑到啊。”有知情人告密,說他有個嗜好,愛吃鹹菜。次日,太宗單獨請魏相吃飯,上了三份鹹菜,魏徵見了愛吃的,全然不顧君臣禮儀,直接的風掃殘雲。

漢武帝下旨壟斷鹽菜的源頭。說到底,鹽菜依賴的是鹽,沒了鹽就沒得玩。輪到漢武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的把鹽納入國家戰略物資管理,

敢私鑄鐵器鬻鹽者,釱(dì)左趾,沒入其器物。

逮住私自販賣鹽的,剁了左腳趾,沒收作案工具。

周代封為弦國的光山縣傳統鹽菜

——光山是個醃鹹菜的傳統大縣。

光山是個小縣城,因為地理和歷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具有鮮明的江淮文化特色,也是楚文化的延續。有代表性的就是鹽菜。這地方是挨著北方的南方,四季分明,夏天比南方熱,冬天比北方冷。漫長寒冷的冬季,百物不生,只有少量的大白菜,深秋長成,就地埋住土裡。冬天要吃了,去雪窩裡扒拉出來。從農曆十月,到來年二月,小半年的時間,青菜裡唯有鹽菜下飯,一天三頓離不了。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那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上溯到周代弦國,每年農曆九月,是全民醃鹹菜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有一口米多高的大缸,搭配有大小罈子。莊稼人開始了地裡割菜、曬菜、洗菜、醃菜系列活計。城裡人就近買來鮮菜,一樣的程序。最終把菜醃入大缸、罈子裡。待到冬月,天寒地凍,地裡的青菜都沒了,人們就在長達5個月的時間裡,各種鹽菜做,鹽菜吃。做法繁多,吃著過癮,永遠也沒個夠。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鹽菜品種多樣化,基本滿足美食需要。

這裡從古到今,鹽菜製作方式不變,內容不變,烹飪不變,樸實無華。從種到收到醃到吃,時間彷彿定格在先秦時期。主要鹽菜有以下幾種,按食用量排列:

●鹽菜:材料是箭桿白,江淮地區特有的蔬菜品種,長有2尺多高,白色菜杆,無筋無渣,小小的綠色葉子,單根形狀,像極了古代的箭鏃,只是肥胖,一棵菜有2斤重。農曆九月下旬,地裡砍了曬到半蔫,洗了碼到鹽菜缸裡,一層菜一層鹽,然後大石頭壓上,一週后里面的水出來,淹住菜。這一缸要吃到來年插秧季節。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臘菜:材料是雪裡蕻,但是棵大,跟箭桿白一樣大,色墨綠,葉面有毛刺。這個菜的醃法和箭桿白一個程序,不同的是醃好後撈出,曬乾,或者曬到半乾時切碎,然後曬乾,收起來。這道鹽菜相似於長江下游地區的梅乾菜,吃法也類似。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蘿蔔繭子:本地小白蘿蔔,切成條或丁,曬半乾醃製,裝入罈子封好。這道鹽菜作為細菜,也要吃到來年插秧季節。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冬韭菜:秋天最後一茬韭菜,收秋的辣椒,洗淨晾乾水分,先用醃搓了,再用韭菜纏住辣椒,都整個不切。裝入罈子封好。這道菜特別的香,作為過年待客精品小菜用,平時捨不得吃。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鹽菜的做法和吃法。

●箭桿白是主力鹽菜。多種做法,下一切飯。其中經典美食是燉肥肉,當地有句俗語:“鹽菜杆兒熬肥肉片(piǎn)兒”。冬天室內外一個溫度,室外下雪,室內結冰。一家人圍住火爐,上面燉鍋鹽菜和肥肉片,滿屋竄香,熱氣騰騰,就著大米乾飯,好吃的要死,構成百姓幸福日子畫圖。其次是各種素炒,直接切了涼拌也是美極。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幹臘菜主要是用來做大菜,扣肉。

●蘿蔔繭子,三餐少不了的小菜,平時不下餐桌,有菜了它是陪襯小菜,沒菜了它就是主菜,單有它就足以下飯。蘿蔔繭子主要是涼調,罈子挖出來,倒點小磨香油,或者辣椒油,拌拌就是。也有炒了吃的,條件好的用肉絲爆炒,肉丁燜,都是極致美味。

●冬韭菜只有涼調吃法。嚴格的說不叫涼調,直接切了裝盤,還不能多了,就盤子中間,蓋住中心就成。不給任何調味料就足夠香味,也不放小磨油、辣椒油,原滋原味,美極美極。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正宗的古絃國醃蘿蔔做法

——材料有講究。

信陽本地白蘿蔔品種,如今還有保留,尤其在羅山、光山、潢川、商城和新縣,農民堅持種植。蘿蔔特色是個小圓潤根細,青白分明,內裡瓷實不康心,辛辣無異味。這樣的蘿蔔燉肉最是好吃,蘿蔔比肉還香。醃鹹菜用的這個品種。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製作很古樸。

●兩個形狀:蘿蔔條和蘿蔔丁,任選一樣,不可混做。做條的,先切片再切條;做丁的,先切片再切條,最後切成丁。切條的,筷子頭略粗;切丁的,拇指頭大小。原則是成菜後,吃著適口,一口吃下正好。但不是吃飯的大口,是吃鹹菜的小口。大了不好醃製,小了零碎不好看。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配菜:醃蘿蔔傳統配菜是生薑,按蘿蔔與生薑的10:1,揉鹽前切成姜米放進去。常規的還有配菜辣椒、香菜、紅蘿蔔、芹菜,一是顏色好看,再是增香,都是香料菜,一起醃了更出味。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蘿蔔切了,曬到半乾。配菜晾乾明水。然後涼開水淘洗蘿蔔,瀝水,放入配菜,按10:1.5加鹽,充分揉搓一遍,順帶把鹽拌勻。蓋著放置一夜。

醃蘿蔔:豫南古絃國的正宗做法,沒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

●罈子瓶子洗乾淨,晾乾明水。然後逐個的裝滿,搗實不留空氣,保鮮膜封口,再擰上蓋子,自然環境放置,20天后可開壇享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