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年過40,是人體加速衰老的開始,俗話說人老腿先老,意思就是指40歲後人體的肌肉流失加快,大腿的力量下降,沒有力氣,衰老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了。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大腿肌肉力量,則是每十年下降10-15%,如果不注意,置之不理,很容易就變成肌少症。

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肌少症的原因

1、年齡,也就是衰老,40歲後肌肉流失明顯

2、活動量不足,就是用進廢退,規律運動很重要

3、營養不良,攝入營養素少,肌肉減少無法補充

4、內分泌失調,女性更年期後激素變化影響大

5、發炎等,這類屬於疾病影響

肌少症的一些日常表現,需引起警惕

肌少症代表肌肉質量、肌力下降,最終可能導致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也會提高疾病發生率甚至死亡率。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報道:某某老人在路上跌倒住進icu病房等等……,其實這樣的老人多數都屬於肌少症的情況,所以經常性的跌倒就是肌少症的主要表現之一,如果中老年人常遇到其他一些問題,也要注意,考慮是否是肌少症的情況。

體重減輕

肌肉是人體重量的一部分,如果肌肉流失,很可能表面看人沒有什麼變化,但體重會有減輕的情況發生。所以,中老年人定期稱體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減肥的話,半年體重下降超過5%左右,比如60公斤的人沒有減肥半年減了3公斤以上,就得小心了。

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握力降低

肌肉流失不僅是大腿無力的表現,還可能有上肢無力的情況,最明顯的就是握力的降低,比如拿不動以前能拿的東西,打不開水瓶蓋等等,也可以通過握力器測定。

走路變慢

大腿肌力的減少,就會讓人走路速度變慢,這也是現在衡量人體健康或長壽的一個指標之一,一般來說健康的成人,走路每秒1-1.5米左右,如果減少到0.8米以後就要警惕了。

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行動不便

這個很好理解,肌肉減少,肌力下降,肌肉就無法支撐身體,行動就需要有人輔助,或者工具輔助,就會有行動不便的情況。

反覆跌倒

這個上面已經講過了,反覆跌倒指的是一年內多次連續跌倒(2次以上),這說明肌肉流失相當嚴重了,必須進行治療或者干預。最重要的是,如果跌倒了往往伴有其他疾病的,需要臥床休息,這樣長期的臥床會讓肌肉更多減少,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老人應該儘量避免跌倒。

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因此,在肌少症尚未發生之前,應及早通過飲食和運動做好預防。可以考慮食療,通過增肌飲食來調理,主要有三大重點:

遠離肌少症這樣吃

1、飲食均衡,多攝取高品質蛋白質

老人的肌肉合成效率較低,建議每天至少要達到每公斤體重1.0克左右的蛋白質攝取量,若是有在運動的老人,蛋白質的攝取量要更高。不過如果有腎病等問題的人,需要限制蛋白攝取,需要詢問營養師或者醫生來調理。

如果平常不規律補充蛋白質,只是偶爾一次攝取較多,這樣增肌效果不佳,而且還可能導致三高的發生,建議三餐均衡,避免暴飲暴食。

2、多補充亮氨酸

亮氨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氨基酸,但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攝取,例如海鮮、魚、雞、牛等,都是良好來源。不過,如果有痛風病人,應該減少海鮮攝入,以免痛風發作。

40歲後肌肉流失、大腿無力,食療常吃幾種食物,對抗肌少症

3、多攝取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平時需要適量的曬太陽,主要是在下午陽光緩和時照射半個小時左右即可,平時可以選擇鮭魚、鯡魚、鯖魚等來進行補充;如果有必要,可考慮根據醫囑適度額外補充維生素D。

除了上述飲食之外,還需要規律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維持肌肉量、肌力,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建議每週2次以上30分鐘的重量訓練,重量訓練除了可以讓肌肉質量增加以外,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等疾病也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