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汽車集團年產車橋突破百萬套

實現從0到年產100萬套車橋的跨越,從一個弱小企業成長為中國車橋行業翹楚,32年來,曙光車橋以市場為先導,以效益為中心,以敬業者為本,持續改進、精益求精,車橋產品以輕量化、高性能、高承載、低成本等突出特點成為用戶首選。年產百萬套車橋,既標誌著曙光完成了階段性的規模上“量”的積累,也標誌著曙光自主創新實現了內涵式增長的“質”的飛躍。

回望漫漫征途,曙光汽車集團發端於立身改命的創業夢想,成長於中國製造的發展壯大,更成就於對民族工業崛起產業報國夢想的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今天的曙光汽車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百億元,分、子公司31個,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國家整車出口基地企業,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產品,形成了大/中/輕型客車、皮卡、特種車及特種裝備、車橋四大產品平臺,是遼寧省第二大汽車企業集團。

作為這艘鉅艦的創始者、舵手和掌門人,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點破了未來提升曙光核心競爭力的主線——“工匠精神”的世代傳承與不斷昇華,做專、做精、做強。

曙光汽车集团年产车桥突破百万套

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在年產百萬套車橋下線儀式上講話

自主創新 堅持車橋技術領先

曙光汽車集團下轄“輕型車事業部、車橋事業部、客車事業部”三大事業部。車橋事業部立足遼寧丹東、面向全國市場,產業佈局高瞻遠矚,在遼寧、山東、安徽、廣東、廣西、重慶6個省市設有生產基地。曙光汽車集團車橋事業部遼寧丹東基地,是中國高端輕型車橋和專用客車橋製造的“搖籃”。

曙光車橋技術中心2006年被國家五部委聯合評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下設兩個分支機構:丹東技術中心、美國技術中心。“十二五”期間,曙光車橋新投入1.23億元用於車橋研究院建設項目,車橋試驗驗證能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曙光車橋有3項研發成果獲得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獎,17個項目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和研究成果獎,16個項目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和研究成果獎,獲得32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曙光車橋零部件試驗中心於2015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擁有多套國內外領先的試驗檢測設備,包括奧地利AVL測功機、美國MTS電液伺服系統等,具備整車和系統集成測試能力、實驗能力,為曙光汽車集團核心零部件技術提升奠定了基礎。其中,MTS齒輪偏差測量系統全球僅有兩套,其中一套就在曙光車橋。

加速佈局 皮卡、新能源整車獲突破

曙光汽車集團在持續創造車橋年度產銷量新突破的同時,輕型車、客車兩大事業部也呈現出強勁增長、換擋提速的良好局面。

曙光汽車集團輕型車事業部以其強勁的市場增長成為皮卡市場拓展當之無愧的龍頭標杆。曙光充分利用國家年初對四省皮卡解禁的政策利好,加快新產品研發上市速度,跟上行業發展節奏,加強市場推廣力度,大眾消費市場和系統客戶領域兩類市場並駕齊驅精耕細作,實現了以黃海N2皮卡、黃海N1S皮卡為經典代表作品的黃海N系列皮卡的持續熱銷,2016年皮卡銷量預計超過1.5萬臺。2016年10月份,曙光汽車集團以實力獲得中移動1030臺黃海N1S皮卡採購大單;2016年黃海皮卡還與汗血寶馬基地強強聯合,黃海N2皮卡成為汗血寶馬基地唯一指定用車,成功塑造和顯著提升“黃海皮卡”高端品牌形象。

客車業務方面,位於丹東臨港產業園區的黃海新能源基地於2016年7月正式入駐和投產,這對黃海客車的發展歷史而言是一個分水嶺,象徵著黃海新能源客車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黃海新能源基地建設有全套新能源客車生產線,其中整車陰極電泳、整車塗裝自動化滾床輸送系統、焊裝、底盤、內裝生產線板式鏈自動化輸送系統等生產配套設施,均為目前國內客車行業領先水平。自項目投產以來,已先後生產丹東、鞍山等多個批量高品質新能源客車產品。

曙光汽车集团年产车桥突破百万套

曙光汽車集團2016年第100萬套車橋下線

戰略提升 強化新能源核心技術

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開局之年,曙光緊密圍繞“打造國際一流車橋及零部件模塊化供應商”、“打造中國一流新能源商用車集團”進行佈局,以新能源、智能化為主要方向,重點發展新能源整車及核心系統產業。

在新能源核心系統方面,曙光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新能源整車控制技術、電池管理系統BMS技術、遠程智能監控平臺技術、微輕型電驅動車橋及電驅動模塊等技術。同時,結合曙光自身核心零部件提升和發展需要,適時研發電子轉向EPS、電子制動、智能懸掛等電動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相繼開發出EDA純電動車橋、分體式純電動驅動模塊並批量生產。

在新能源整車方面,曙光以皮卡、輕客、大客、特種車四大產品平臺為基礎,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要技術路線,以燃料電池為長期技術儲備,打造標準型新能源整車產品,現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商用車產品佈局。曙光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投資近3億元,建設了國際一流的車橋研發測試中心並已投入使用,整車研發測試中心項目也正在投資建設中。

並軌國際 技術升級實現智能製造

2015年以來,曙光結合產品和市場特性,全力推進國際化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等海外市場取得了重要突破。如今,曙光汽車集團的產品已銷售到亞洲、南美洲、非洲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11月初,遼寧省重點培育的25家自主品牌出口企業名錄,曙光汽車集團是汽車行業上榜的兩個企業之一。

曙光並軌國際的同時,不斷提高製造水平。曙光在技術改造、產品試製上有“一慢三快”原則,即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要慢,周密、認真、細緻,要論證得萬無一失;決策以後,施工要快、投產要快、收回投資要快。曾經有一次技改,曙光28天拿到批文,半年建成投產,當年收回投資,被業界譽為“曙光現象”。

“曙光現象”源於業界領先的“智能製造”。2016年11月,曙光汽車集團入選遼寧省首批12家智能製造及智能服務試點示範標杆企業名單。曙光車橋不斷強化自主研發和消化吸收能力,逐步構建起引領未來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製造體系,不僅極大增強了柔性化生產的能力,提升了生產效率,實現了訂單式生產,更從根本上保證了產品品質完全符合全球統一標準。以投資4200萬元建成的中國車橋行業第一條智能裝配生產線為例,其自動化率已高達90%以上,堪稱“工業4.0”典範,其核心數據保留10年,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產品品質的可追溯與標準化、國際化。

“曙光現象”同樣源於業界領先的“數字工廠”。2016年4月11日,曙光汽車集團丹東車橋公司SAP 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項目實施工作啟動。2016年11月6日,歷經213天奮戰,SAP ERP項目成功上線運行,實現了物資資源管理(物流)、人力資源管理(人流)、財務資源管理(財流)、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流)集成一體化管理。

曙光汽车集团年产车桥突破百万套

曙光汽車集團擁有“曙光車橋”和“黃海汽車”兩大品牌產品

未來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

曙光汽車集團在創始人李進巔董事長帶領下,始終堅持把打造自主創新體系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大力發展自主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創新發展之路。

“我們有信心在年產百萬車橋的基礎上,將‘曙光’打造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最值得驕傲的汽車企業、最值得信賴的車橋品牌。”對新的發展形勢,曙光汽車集團董事長李進巔描繪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推進“新能源戰略、海外戰略、人才戰略”三大發展戰略,在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同時,為客戶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和成為可信賴的僱主,致力於打造中國一流的新能源商用車集團,成為國際一流的車橋及零部件模塊化供應商,立志將曙光汽車集團打造成百年老店。

每一個巔峰,都是下一個起點。曙光汽車集團將繼續堅持“創造效益,造福社會”的企業使命,全力以赴,不忘初心,用品質承載責任,用技術創造領先,用創新引領未來,爭創世界一流企業,真正成為中國和世界車橋行業的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