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阿德勒學派心理學家魯道夫 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說過:“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睡,沒有鼓勵,他們倆就無法生存。”

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兩種的父母:第一種:不願意表揚孩子把鼓勵孩子的話埋在心裡。另一種:過分吹捧孩子反而誤導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努力依然會很優秀。

前幾天在家長群裡,看到了一位母親和老師的聊天記錄。那位母親說自己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優秀,升初中之後學校換到了離家比較遠的地方。正好他奶奶近,所以每天在那邊寫作業,下班再去接孩子。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期中考試成績下來了,下降了很多。奶奶還在一個勁地誇獎孩子,說已經很棒了,至少後面還有不少人呢。以前週末孩子會提前把作業做完再玩,現在就等最後一個晚上突擊。那位母親有疑問:“奶奶的鼓勵確實能讓孩子的心理輕鬆,但這樣真的是正確的教育嗎?”

育兒知識滿天飛的今天,我們隨便打開手機都能找到各種教育方法。很多父母想給孩子更正確的教育,一定了解過“鼓勵教育”。可鼓勵並不是一味地吹捧孩子,應該實事求是的誇獎,過度吹捧對孩子發展並不利。想要了解“鼓勵教育”還需從著名的“羅森塔效應”開始,使用科學的方法鼓勵孩子成長。

一、“羅森塔效應”在孩子身上的體現

羅森塔效應(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我們做一件事情懷著熱切期望時,一般會產生積極的效應。

此效應最初的起源是一群阿爾卑斯山的神,看到了塞浦路斯國王在雕刻一座魅力的象牙少女像。國王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個雕像上,像對待妻子一樣付出情感。後來他向神乞求把雕像變成自己的妻子,雕像這才被賦予生命,和國王結為夫妻。由此誕生了“皮格馬利翁效應”。

人們起初只是把此效應比喻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的精神,後來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教授把它用在了心理學上。

他和雅格布森在一所學校,從校方提供的名單中隨機抽取了一部分學生,把部分學生的姓名給了校方,並且稱這些學生經過了測試,發現他們天分很高,但暫時表現不明顯。後來經過跟蹤調查發現,名單中的學生年末考試成績明顯要高出其他學生,並且在其他興趣、師生關係等方面也變化很大。研究結果出來後,此效應就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其實不少孩子小時候也接受過這種教育,比如,父母覺得你有畫畫的天分,你就會逐漸顯露出這樣的優點;認為孩子聰明,上學的時候就會成績很優異。這都和家長的心理暗示有關,對孩子有所期待,他將來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二、“羅森塔效應”有何教育原理?

學校雖是秘密的讓老師得到了這批天才孩子名單,但老師在心理已經對他們刮目相看。會不知不覺在平時的教學中特意關照這部分孩子,儘量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

通過實驗數據顯示,這部分孩子課堂被提問的次數明顯比之前多了不少,有的老師還曾對他們專門輔導。老師的教育態度發生改變,也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常家長的教育也是同理,原因在於兩方面的改變:

1.對孩子態度的轉變

鄰居是個聰明的媽媽,孩子不愛洗澡、洗頭,說教他又不聽,於是改變了教育方法。每次遇到熟人就說自家孩子愛乾淨,而且能獨立洗澡,大家都誇孩子習慣好。從那之後孩子真的開始主動要求洗澡、換衣服,一改之前邋遢的習慣。

鄰居從原來的貶低教育改成鼓勵教育,從內改變的是對孩子有了信心,而從外改變的是對孩子的語言、行為。這些積極的改變,讓孩子覺得自己本就是個愛乾淨的人,所以才會有改變自己的動力。可見,鼓勵教育真的很有效。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2.行為上的肯定

表姐之前對侄子是獎懲分明的,時間久了卻覺得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疏遠了。有次侄子把她的化妝鏡打破了,侄子站在原地等著表姐的訓斥,結果表姐卻說:“沒事吧,孩子?你沒傷著就好,我相信你不是調皮把鏡子打破的,這只是個意外。”侄子瞬間被感動,哭著承認自己的錯誤。

現如今孩子的情商普遍比較高,每次犯錯後知道必定會受到父母的責怪,心理早就有了準備。但父母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會讓孩子心理有反差,從而被感化。所以說“羅森塔爾效應”比激烈的批評,教育效果會更好。

鼓勵教育能更穩妥的引導孩子積極成長,其好處有很多,父母應該多加了解,以便於能分辨各種情況,正確運用在教育中。

三、“鼓勵教育”對孩子有何積極影響?

1.不會刺激到孩子

激將法、批評教育、打罵教育等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極易造成相反的教育結果。並一定每個孩子都能經受住家長的打擊,所以教育結果會有兩種。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一是孩子受到激勵變得更奮發圖強,二是接受不了打擊變得破罐子破摔。我們難以保證孩子會變成第一種,當他變成第二種時,則會慌了神。

鼓勵教育則會更穩妥,在鼓勵中孩子一定會獲得自信,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讓他過於自滿。但只要我們注意鼓勵程度,就能避免。

2.使孩子富有責任感

在“羅森塔爾效應”下,孩子就會提早獲得一個積極的目標,比如,聰明、講衛生、愛勞動等等,各種正面的標籤。

日常生活中會更有方向感,在標籤的影響下,讓孩子提早進入一個更積極的角色中,也提前承擔著此標籤的責任。他們的自信心由此增強,做事情的時候隨時承載著積極角色的榮譽感

教育方法雖好,但實際運用最重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文章開頭那種失敗的案例。一切教育方法應該講一個度,這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意義。

四、如何正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開展教育?

1.多鼓勵孩子的優點

生活中不少人喜歡使用謙虛教育,總是不提孩子的優點。去同學家做客的時候,他下廚做了紅燒肉。他端著肉想到父親那裡要誇獎,結果父親只說了一句:“比我還差點。”然後走開了。我見他很沮喪就過去安慰,他說已經習慣了,從小自己就是這麼長大的。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很多家長不愛承認孩子的優點,而且經常提及他的缺點。會導致孩子只記住自己的缺點,然後把優點全部忽視。多給他鼓勵才能讓孩子更積極的成長,也會因此樹立自信。鼓勵時實事求是,也不要太過於誇大其詞,避免誤導。

2.學會放手

家長跟風幫孩子決定報很多特長班,最後逼得他不愛學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讓孩子自己選擇,找他愛學的特長報名,這樣起碼可以讓孩子有一樣學精的技能。

但過程中要和孩子講好規則,在完成學業的情況下開展特長。如果完全放手,孩子則會因為自制力太差反而影響了教育效果。

3.適當的物質獎勵很有效

再多的語言鼓勵,也不如滿足孩子一個小願望。實際的獎勵對孩子來說更有動力,也許使用時比較偏時效性,不如心理教育更持久。但是這種段時間的改變,是心理教育所不及的。

使用時需合理,不要把獎勵過大化,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目標是好好學習或者養成好習慣,獎勵只是輔助。

備受吹捧的鼓勵教育好嗎?羅森塔效應給出答案,鼓勵要“分情況”

鼓勵教育能調動孩子的情緒,讓他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教育效果很明顯,但實際生活中家長應該結合實際,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適時使用鼓勵教育。

今日話題:你曾經使用過鼓勵教育方法嗎?效果如何?可以在下方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