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并且持续提高呢?

可乐8639


自学能力的培养\r

未来的社会的人才竞争定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每个人只有拥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

从孩子上学开始,家长就要树立一个意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培养训练孩子的自学能力,然后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弄得自己累,孩子烦,出力受累不讨好。\r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只要通过科学、持续的练习,每个人都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r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r

一,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枯燥的学习成为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r

孩子入学前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听明白父母的话,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入学后从听明白老师的讲课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把老师的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r

语文的学习可以通过更多的亲子阅读,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数学学习可以在生活中渗透及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r

二,必要的方法引导和训练。\r

孩子刚开始肯定不会自己学习,需要家长的陪伴和训练,规划设计出学习的目标和步骤,进行逐步的训练。\r

例如预习新知识时,语文的学习需要先熟读课文,认识字词,能够讲出文章的大体内容,找出自己想喜欢的句子,说出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而数学的预习在于明白新课讲了什么知识点,跟以前学的哪些内容有关系,有哪些地方是自己看不懂的?\r

另外,例如背课文的方法,先一段一段背诵,再背全文,背每段时又可以一句一句背诵,再连起来……口算时的破十法和凑十法……\r

这些小的技巧,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时需要耐心地进行训练,让孩子形成习惯。\r

三,教给孩子总结反思的方法。\r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会有遗忘,所以适时的复习,归纳整理和总结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加深理解,而总结,复习也有一些方法。\r

当孩子进入到中高年级,就要注重孩子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例如:学习激发右脑帮助提高思考能力的工具——思维导图。 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孩子用思维导图来总结归纳单元的知识点和内容,有助于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也会得到加强。\r

再如:教给孩子整理笔记,梳理知识点。\r

一本厚厚的书,一眨眼就可变成薄薄的图;可以将之前需要花1小时间学习的内容,用十几分钟就能解决,见到题就能自然而然想出多种解法。\r

当然,这些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的。\r

有了这些方法的训练,相信孩子会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蝴蝶花间舞


自学能力的形成,首先源于爱好!一定要爱好看书!看得多了,知识丰富了,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东西了,自学能力就会形成了。

我是个老知青,1966届初中毕业生,因为爱好看书,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取了大学,当上了教师。而当时所在的公社(后来改为乡),参考的高中生一个也没有考上。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女将穆桂英》,小学三年级时。读书情景我在前面的《版主外传》中描述过。小学四五六年级,看过《苦菜花》《迎春花》《红日》《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旗谱》《吕梁英雄传》《红岩》等几十部小说以及连环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记得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当时的连环画不像现在的文字很少的日本卡通画,而是严肃作家改编的,每页都配有七八十个字的文字。记得积攒有《三国演义》全套60本,多次偷父亲的钱买的。读了这么多书,我自然比同班同学成熟得多,记得有次用桃园结义的故事造了个句子,还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表扬。

我以镇上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一中的初中,通知书来时,父亲爱抚地摸了我的下巴,笑了,我很不好意思,不习惯。父亲是很严厉的,经常大耳括子打我们兄弟,因为喜欢看“闲书”。上初中时,我看完了四大名著。那时课业不像现在这样紧张,早自习没有老师,自己把课桌搬到教室外面读书。周末是单休日(双休日是九十年代的事),星期六下午就不上课了。我是寄宿生,有的是时间,可以说是横扫学校图书馆。也不仅仅读小说,还借《趣味物理学》看,还订了《天文爱好者》期刊。结果到初二时,我的眼睛就由进校时的1.2变成了0.5。

十年动乱开始后,我看的很多书成了所谓的“毒草”,下乡及返城时期是没有多少书看的。《毛泽东选集》四卷看了两三遍,看完并摘抄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恩格斯)和《鲁迅杂文选》,背诵了《红楼梦》诗词和鲁迅的全部诗词,借阅了别人偷偷保存的六十年代的高校教材《隋唐文学史》,摘抄并背诵了其中许多古诗。最使我受益的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二卷,从秦到汉魏六朝的历史,此书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层面论述历史盛衰及王朝更替规律,而且引用许多典故,遗闻琐事,非常具有可读性,我通读过多遍。

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大学后,写了几百万字的听课笔记(当时教材奇缺,很多是老师自己编的)。我自己学习、背诵的东西起码是老师要求掌握的十倍,

凭着这些底子,参加工作后还赢得一些青年老师的追捧。那是个崇尚知识的时代。一个老教师对我说:“有些青年老师好崇拜你哩!”他们有的还叫我“汤老”,其实我也才三十出头。

参加了教育工作就要探求教育工作的规律,需要掌握相应的、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迁的知识。

读书,应该成为一个民族所有人的习惯,爱读书的民族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而教师,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写作能力也会提高。一个爱写作的老师,必定能引领一批学生也爱好写作。到现在为止,我在报刊发表各类文章 193篇,出版书籍10余种。指导自己的学生在报刊发表文章300多篇。

因为自学能力强,2000年后,又学会了做网站,把自己发表和出版的文章书籍以及学生的文章发到网上,到现在为止,做网站有近20年历史了。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你启示。一个老教师人生经历经验:自学能力来自多读;多读增强理解能力;多读提高写作能力;

如此,可以持续提高自学能力。


汤登仲作文


要提高自学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分步阅读

自学一门课程时,第一遍要尽量抓紧时间一口气从头至尾学完,这叫初读,不必多做习题,只做一些课后练习。初读的目的是获得该课程的整体形象。掌握整体形象之后。

第二遍学时就能以整体来理解局部,并能分出重点和非重点,理解得也就会比较深透;第二遍读时要多做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遍读时再以局部回到整体,使知识系统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看任何书都要先认真地看目录、序言和内容介绍,使自己心中有数,并确定学习计划。

2、绕过自学中的难关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什么重大的难关或比较枯燥的基础部分不要怕,能啃多少就啃多少,不能啃的就先搁置下来,把那些内容当成公理接受下来、背下来,大胆地向下冲刺,等学完了下面的东西之后再回头来解决它,可能就很容易了。

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难所吓倒,不要半途而废,不要碰到什么问题就问,要尽量自己钻研、自己解决。

3、不要追求100%弄懂

在一个阶段性目标范围内,不必追求100%完全弄懂,能够真懂85%就很不错了。否则会大大地影响自学的速度,而且对总体来说也不会有好处。

这里最重要的技巧是分清主次,把主要的彻底弄懂,把次要的暂时放开。要知道,懂85%和一知半解是绝对不同的两码事,学习上的大忌是一知半解。

4、自学必须做好笔记

就技巧而言,自学必须做笔记。先把书上的重要内容画上红线,然后把画好红线的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因为光看书是很难记住的,动笔对加强记忆有很大的好处。

另外,在做笔记的过程中,由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因此会加深理解。在复习的时候再把笔记本上的重要内容画上红线,把那些尚未熟练的内容精要记在小笔记本上。

最后,再把小笔记本上记不住的内容要点抄在小纸片上,把这张小纸片放在口袋里经常拿出来看看,这样很快就把所有的内容记住了。

5、借助高效工具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老妖出马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 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笔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笔者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四、 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增加了。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xieyu老师


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并且持续提高。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老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以‘问题’为中心是学习的良方。孔子的‘不耻下问’就是提倡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以便于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牢固地掌握知识。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化解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要学习的知识分解为具体问题去学习,领会和掌握。

把知识的大厦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构建起来,持续提高指日可待。


合满中华


三年前,我解答哈三中家长疑问时,发过启发式教学和自学的文章,对自学很有帮助,下面截图可以参考一下




高考数学魏老师


学习好的学生,很容易发展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未必需要老师教。但中等以下的学生则不行,他们需要透过学习技巧的教学和训练,才能提高学业成绩和成效,弥补学生因认知能力不足而造成学习不利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自学力必要而且迫切。要怎么做,才能启动孩子自学力的干劲呢?

一、提供自我进步、强调非竞争的学习环境

读书是为自己而读,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进步、强调知识技能的精熟,而不是跟别人比较输赢。强调知识、技能的精熟,而非强调竞争力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价值的,他们会愿意为了增进自己的能力,投入努力,而不是为了外在的诱因或奖赏。

研究指出,如果学生置身于注重“学习过程”的环境,会比在一个处处对学习成就做比较的环境,强调竞争、分数、输赢的“表现课室”,更努力、更愿意付出,也更自动。

要引导学生自己设立目标,并往自己的目标迈进。教师必须仔细检核学生的目标,鼓励学生稍微超越原有水准,拟定合理又具挑战性的目标。

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座右铭,这些座右铭不需要有多高大上,什么都可能成为座右铭:上课不说话、每天要帮同学做一件事、每天去跑两圈操场……。

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订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慢慢进步。

二、让学生试着选择,并承担责任

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当学生可以自我决定的时候,内在动机最强。在学习历程中,提供孩子做选择的多元、多重机会。例如老师出作业或任务时提供三项,学生可以从中自己挑一项;或者进行专题研究,让学生可以选择有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能力,评估工作的困难度,决定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与工具,以及何时完成。

《自主的课堂》一书中,提出五个师生可以共同参与的策略,让权力和责任从教师逐步转移到学生:

1、提供选择: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如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评量、纪律等)有选择机会,可以大幅提升学生投入意愿。

2、吸取学生的回馈,并给予反应:经常问学生他们怎么看待你的教学法?哪些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题材?如果教师肯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协同学生规划活动,学生会比较愿意投入精力达成目标。

3、和学生共同建立教室规范:专家证实,大部分学生渴望主导常规的程度,就和教师一样强烈。

4、让学生主导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给学生机会寻找解答。

5、让学生有自评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反省学习成果,不仅对学习有责任感,还能持续关心学习成效。自我评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果和态度,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教师要学生自评分数之外复杂的项目,学习档案的制作效果很不错。

不过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免责”。学习责任应该要逐步递移,刚开始还是老师给得多,负的学习责任比较多,逐渐给学生支持性“鹰架”后,慢慢转移到最后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建议老师要详细解说并示范每一个步骤,还要示范如何将策略应用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多方举例和练习,示范和练习的例子最好能涉及不同领域,学生日后比较能衍生应用。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比竞争式或个别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同时能提升合作技巧、改善社会关系。而且,孩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始学会以整体深入的观点看待周遭的环境,而不偏执于自己单一的想法。

例如:让学生四人一组,在没有尺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测量操场面积。为了量出操场的长宽,孩子以脚、手,甚至整组手牵手做为度量工具。但是操场不是长方形,遇到障碍物时要如何切割、怎么估算面积?都要想办法解决。

透过合作学习,孩子学到如何与人讨论、如何在团体中各司其职、如何协商掌握进度、如何取长补短完成任务等。在面对困难的学习时,合作学习也会有效降低学习焦虑。

此时,老师要做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教导合作学习时需要的技巧,例如:倾听、提出看法、分工合作等。更要留意团体中是不是总有人揽下所有的事?是不是有人被疏忽?

四、策略有效,孩子就会想用

成功的经验,是稳固学习的基础。老师应该选择实用且教得会的学习策略,并且让学生实际体验使用策略后的好处,改变学生原有的归因和信念,激发学习的意愿和使用策略的动机。例如把学生原本“我学不好因为我很笨”的成见,改变为“只要我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学得好”的意念。

常见的做法,是把学生分组,一组以效果佳的策略来学习,另一组则采用效果不佳的方法,两相比较差异,引导学生学习。

建议学生上课做笔记。笔记可以协助学生上课专心、课后统整,甚至许多人考试前只需翻阅笔记,就可取得好成绩。做笔记的方式很个人化,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只要能够协助学习更清晰,就是好的。

老师可以对笔记进行一些批改。在批改学生笔记时,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迷失概念,笔记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学生学习状况,让老师看见教学的缺失,并对此做加强。

五、注重学习乐趣

想像你自己是中学生,每天在学校坐着听八小时的课……,日复一日,大概任何人都不容易有“主动的学习动机”。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便很容易理解,教学要生动有趣、切合学生生活经验,非常重要。

比如在语文文言文学习中,采用“白痴翻译法”,让学生读文言文时充满乐趣。如:在翻译《世说新语》“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啊不然呢,比如人眼中有瞳孔,如果没有,这只眼睛就会瞎掉。哈哈哈……”学生用“白痴翻译法”

教阅读,从容易理解的散文、白话文开始,进入文言文阅读初期,挑一些较浅白的文章,让学生两人一组依字面翻译。虽然孩子的想像力常使翻译变成探险和创作,翻出的文意与原文大相径庭,却让他们往后面对陌生的文言文时,仍保持跃跃欲试的心情。几次下来,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功力会大为进步。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古文在生活中不但可以读,也可以用。


中国高考在线


我从小就不爱听老师的,几十年过去,现在自学能力已经很了得

一句话,熟能生巧,你从小就培养他,从小学开始,老师还没讲,你先把课本扔给他让他自学,完了直接做题检验。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善良不能再沉默


成功者,善于自学,善于钻研。俗话说的好: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首先要明确自学的方向,而且要意识到它的艰苦性,要靠毅力坚持下来,确保自学的连续性。


云岫清泉


说实话出了社会,人的自觉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减弱行为要上班,上班时间有限而人的经历也是有限的,学习时间自然会越来越少,要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首先得控制自己的玩耍手机的时间,手机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要想学习就的不玩手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的帮助你学习。如果你是再校生相对而言就更简单了,每天都去读书养成习惯,都说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100天,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习惯。所以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