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步果真与烧炭有关,还有很多你不知道

炭步镇地处花都区西南部,东邻花都城区,东南隔巴江与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相望,西北接赤坭镇,西连三水区,南临南海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丘陵地区,辖区总面积113.32平方千米,辖27个村民委员会、198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炭步素有“巴江明珠”之称,对于炭步的来由,大家又了解多少?下面由笔者为大家一 一道来。

相传南宋时期,北方迁民徙居此地,以烧炭谋生,于巴江边堆炭外运,遂成埗头,故名炭步。

炭步地区,两汉时期属番禺县,隋朝以后属南海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花县建县以后,从南海县划拨花县。明清时期,尤是清代,设水西巡检司于炭步,商业更是繁荣,渐成墟市,故称炭步墟。相传,洪熙官曾到炭步墟逗留,并教人武术,洪拳应该是那时在炭步流传并传承至今。故炭步以前武风盛行,记得小时侯在村里尚习洪拳、蔡李佛之类,可惜读书后就渐渐淡忘了,甚憾!另曾读洪熙官大闹峨嵋山等旧小说中也有提到炭步、赤坭、白坭等地名。以前的粤剧红船也常到此三地,故有粤剧迷多多。

抗日战争前,炭步墟虽街道狭窄,市容不整,但有大小商店400多间。1938年农历9月28日,日军进犯炭步,火烧炭步墟,一时浓烟滚滚烈火狂烧,400多间商店,只烧剩12间,昔日初具规模的墟镇,转眼一片断垣残壁,瓦砾遍地。解放后,炭步百废俱兴,尤其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炭步镇的经济和建设蒸蒸日上,成为广东省中心城镇和全国重点镇。

据炭步镇志记载,解放初期,炭步与赤坭同称西区,1951年底,炭步与赤坭分区,炭步称五区,赤坭称六区,1955年第五区改为炭步区,1956年撤区,分新乐、团结、共和、环山、三联、永联、永同、前进、石南、三和10个小乡,后又由10个小乡合并为团结、共和、新乐、石南、永同5个乡,再后来又由5个乡合为炭步、五和、大涡3个乡。1958年10月成立炭步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公社为区、乡建置,为炭步区公所,下辖16个乡和1个乡级镇,1987年1月撤区改镇,炭步区改为炭步镇,一直沿用至今。

1991年全镇39条行政村合并为27条行政村,村名各有特色,据笔者统计显示,行政村中带有湖、溪、塘字的村有鸭湖、石湖、㘵溪、茶塘四条村;带有头字的村有塱头、平岭头两条村(原来东风村也称坳头村);带有岗、山、岭、峰字的村有横岗、社岗、文岗(文一、文二两条村合称)、环山、石湖山、华岭、藏峰(藏书院)七条村。自然村(村民小组)的名称中也颇具有座向特色,如塱头村的塱东、塱中、塱西;东风村的坳东、坳西;新太村的新太东向、新太西向;横岗村的横东、横南、横西、横北;社岗村的中北、南元;石湖山村的东向、南向、西向、北向。

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传说和故事,有心人如我将炭步一些村名串成了一段新编古仔:

某天,有两后生仔,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无法自相解决,于是到炭步寻求解决办法,他俩从花都新华出发,经过“民主村”进入炭步墟,到“东风村”来了场“坳东”“坳西”之争。事情拗不掂,继续来到“大坳村”“大坳”,还是拗不掂,又去到“石湖村”的“坎头”。砍头还是解决不了事情,又到“鸭湖村”的“水边”想投河,因不识游水,只好又想到“华岭”“藏峰”“环山”“石湖山”“社岗”“横岗”“文岗”等村跳崖,若死了,就真系“大涡”!

新编故事警醒后人:人们做人做事,一定要心平气和去解决,不必吵吵闹闹,争到面红耳热。更无需一时想不开,来个叫生叫死的,冷静下来坐下来好好聊聊,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文/龚越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