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她出身贫寒,却热爱音乐,父亲成全了她的歌唱之梦;她为追求完美的表达,经常反复研究,甚至三天三夜没有入睡;她的歌声缥缈悠然,一首《黄河怨》把她推到了听众们的面前。她,就是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

父亲成全了她的“歌唱梦”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1927年,郭淑珍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卖肉的小买卖人,非常宠爱郭淑珍。尽管家里穷的时候连灯油都买不起,父亲仍供郭淑珍读书上学,想把她培养成一个比父母有出息的人。

郭淑珍从小就喜欢唱歌,由于评戏、京戏、河北梆子等等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所以最先大量进入郭淑珍耳朵的音乐,便是从街道两边店铺人家的话匣子里传送出来的戏曲唱段。郭淑珍还经常听到周璇、白光等人演唱的歌曲,并且很快就学会怎么唱。

郭淑珍在十来岁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日军侵华时的种种。“日军的炸弹就扔在我家后面的那条河里。”当年的一幕幕,还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所以当她多年后在莫斯科留学,第一次听到完整版的《黄河大合唱》时,便感慨万分。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资料图片:1953年郭淑珍在莫斯科大学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1959年,在庆祝建国十周年音乐会上的郭淑珍

铸就辉煌的《黄河怨》

1953年,郭淑珍和吴祖强、李德伦成为第一批被国家选派到苏联留学的音乐人才。留苏期间,她萌生了在苏联唱中文版《黄河怨》的想法,于是便请比她晚一年留学的严良堃把《黄河怨》的总谱改成了钢琴谱,方便平时练习。后来,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郭淑珍演唱了歌剧《蝴蝶夫人》咏叹调和《黄河怨》,获得了当年歌唱比赛的金奖。

郭淑珍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从那时起,她的名字便成为了与《黄河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5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他的夫人钱韵玲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恢复《黄河大合唱》的演出。“文革”期间,《黄河大合唱》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国防文学”,只能留曲不留词,十几年间竟无人再唱。而这一次,钱韵玲的来信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复,《黄河怨》也终于得以重返舞台。

因为这是隔了近十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将这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作品推向舞台,所以每一首曲子都追求尽善尽美。当时,独唱者的选拔是在中国声乐界最高水平的歌唱家中进行的,竞争非常激烈。光《黄河怨》一段就有许多当时的著名歌唱家如:文征平、梁美珍、叶佩英、郭淑珍等参加竞唱。

选拔男女独唱的任务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剧院、中央乐团开展,郭淑珍却不知道怎么唱了。据当年在莫斯科的那次登台演唱,已经过去了十八年,面对多年没有碰过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黄河怨》的歌词,她犯了难。

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听了参加选拔者的练习,说了几句话,让郭淑珍记忆犹新:“我有一张唱片,是法国人唱的流行歌,嗓音条件跟你们没法比,但那个感情……”感情二字之后,赵沨没有再说下去。此时距离选拔比赛还有三天,到上台之前,郭淑珍再也没有合过眼。

“三天三夜,我一点儿没睡着,满脑子都是怎么样把《黄河怨》的这个感情表达出来。”其中的几句歌词,反反复复的出现在郭淑珍的脑海里,当年经历的一幕幕又如电影一般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忽然意识到《黄河怨》所要表达的,并非一个人的哀怨,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愤怒。

带着这种情绪,郭淑珍走上了舞台,整首曲目唱下来,郭淑珍已经是手脚冰凉,而台下的评委,也被她唱哭了。在由于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她就藏在了大厅的后头。这时候,我国著名音乐指挥家李德伦走过来对她说:“郭淑珍,你把我唱哭了,我们都哭了”。

最终,郭淑珍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人选。之后,《黄河大合唱》接连演出了上百场,同时,演唱者的名字与《黄河怨》一起被每一位听观众所认识,郭淑珍走出了西洋古典音乐的象牙塔尖,站到了成千上万的听众们面前。

当年48岁的郭淑珍,已经不是声音的黄金年龄,却将感情二字,深深的印刻在《黄河怨》这首歌里,成为了后来多少人的范本。

后来,为了保证《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场次,演出的组织者曾经试图为《黄河怨》寻找第二个演唱者,以防止郭淑珍出现状况时有替代人选,然而他们却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能与郭淑珍的声音相比拟的人选实在是不好找。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图片资料:郭淑珍演唱《黄河怨》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作为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早已是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然而,她似乎并没有“退休”的意思,进入人生的第90个年头,她仍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琴房与剧场之间。对她来说,年龄似乎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92岁郭淑珍:一曲黄河怨,一生黄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