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如果让动漫迷票选出一部近来最火的动画电影,那估计非新海诚的《天气之子》莫属。

这部电影在日本票房早已超过130亿日元,排进了日本电影票房榜前十五,同时还将代表日本竞逐第92届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

同时在国内刚刚上映两天,票房便已经破亿。

这已经是新海诚连续两部作品突破100亿日元,上一个达成这项成就日本的导演,叫做宫崎骏。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在大部分中国影迷心里,日本动画电影还是约等于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

但在宫崎骏不拍电影的这几年,导演新海诚已经在票房号召力和年轻一代的风评上追平了老前辈。

2016年夏天的天皇退位宣言,多少让人有些“平成终结”之感,而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动画因为《你的名字》的出现,正式进入“后吉卜力时代”。

《你的名字》上映仅28天,票房突破100亿日元,动员观众770万人——日本动画电影市场被垄断已久,这是当时除吉卜力工作室之外唯一一个票房超过百亿的动画电影。



不好好做富二代,非要去拍“中二”的动画,新海诚终于将日本动画变成了“后吉卜力时代”。



和王思聪不一样,新海诚出道到现在,都没有提过家里的事情,还特意改了一个和家族无关的名字(“新津诚”改成“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你的名字》上映前20天,日本长野县百年建筑企业新津组在官网为这部动画电影应援的消息,并悄悄在导演新海诚的名字后面加了个注释:弊社社长之子,这时新海诚是富二代的新闻才传出。

从学校毕业后,不想继承家族企业的新海诚进入游戏公司工作,从一个普通的动画师开始做起。他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2点,坐最晚的电车回家。在车上,他常常在想,到底自己这样工作有什么意义?

“感觉谁也没有看到这么努力的我,我也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心意传达出去。”

于是,新海诚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创作自己的黑白动画。一部五分钟的短片《她和她的猫》,让他获得CG类的奖项。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动画中猫的声音是新海诚自己配的

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新海诚产生了独立制作动画的兴趣。2000年,新海诚尝试制作自己的第一部个人动画《星之声》。为此他辞掉了游戏公司的工作,一转心待在家里做动画。

到2002,新海诚拿着《星之声》找到了一家专门播放短片的电影院,还煞有介事地搞了一个首映式,这部动画除了音乐之外,导演、剧本、演出、作画、美术、剪辑都是新海诚自己弄的。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在那个只有50人小影厅里,新海诚第一次听到了,观众的掌声。

正是这些掌声,让新海诚找到了以前没有的存在感。

“啊,那种感觉真的很棒,自己辛苦做了两年的东西,获得了掌声,对我来说,是相当宝贵的经验,说不定我现在还在做动画,就是因为第一次的掌声。”

从那时候开始,新海诚式的动画就有了两个特点。

第一点,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像屏保。

他常年拿着相机四处取景,再用GC和3D渲染技术加以修改,因此不少地方有迹可循。然而有动漫迷去“圣地巡礼”,但回来便说:新海诚的动画,比实景更美万倍。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上面是动画,下面是实景

实景地很难看到动画中那些令人惊叹的天空、云朵、夕阳和繁星。其实它们全都来自新海诚的记忆深处,是他在少年时代每天目睹的景色,那些奇妙颜色和形状的云朵,都真实存在于他的故乡——长野县的某座深山里。

我的故乡位于海拔很高的地方,常会感觉离云朵很近,因为四周空旷,在云朵飘过来之前,已经能通过地面上的光影知悉它们的到来。骑自行车时,常有一种和云朵互相追逐的感觉,这让当时的我,真切产生与世界一体的感觉。星空亦是如此。

残留在新海诚脑海里最久远的故乡风景,是在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爷爷奶奶常带他去附近一个名叫小海的木造车站,他站在天桥上俯视着铁轨,那里停留着一辆SL蒸汽机关车,在长鸣声中喷出浓浓黑烟。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若干年后的高中时代,他每天都会来到这个车站,搭乘电车去学校。

如今,新海诚在东京工作和生活多年,潜意识仍强烈地有一种“我是长野人”的归属感,那首名为《信浓之歌》的长野县歌,他依旧把歌词记得清清楚楚,用他的话来说:长野县人都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生活在全日本最美丽的地方。

从小海站到学校,电车往返于正南和正北之间,单程需要30-40分钟。清晨去上学时,只要坐在东侧的窗边,就能看见朝阳升起;傍晚回家的路上,只要坐在西侧的座席,就能看见夕阳落下——变幻的阳光照耀下的风景,让我生命中第一次意识到:我喜欢这样的风景。

新海诚式的动画,另外一个特点是故事逻辑的口碑两极分化。

他的故事,很有意思,评论两极分化很严重。喜欢的人,会觉得很细腻,把他比作王家卫。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很空洞、无病呻吟,把他评为“日本郭敬明”。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网友两极分化般的评论

新海诚从来没想过要像吉卜力那样制作老少皆宜的动画电影,他早就知道在这个多元群体、细分受众的时代,“全龄向”和“国民动画”根本是一个伪命题。

他的动画不需要像宫崎骏那样被赋予社会责任感的。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喜欢二字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云之彼端,约束的场所》上映之后,他就描述过自己的观众群:

从14、15岁的中学生到40岁中年人之间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不太适应周遭环境的青春期,又或是内心还住过一个闭门不出的少年……年纪更小的尚不能体会这种人生经历,年纪更大的多数已经遗忘了那份心绪。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云之彼端,约束的场所》上映那天,正好也是宫崎骏导演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的日子,尽管两者的票房无法并提,但新海诚已经拥有了一大堆死忠粉,早早在影院前排起长队。

新海诚开始变得大众,是从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开始渐露端倪的,对于本人来说这也是充满转折的一部作品。“从前觉得自己完全是门外汉,不可能比得过任何人,那时开始渐渐有业内人的感觉了。”

《秒速5厘米》把观众虐得死去活来,新海诚却说这是一个失误,“虽说如何解读一部作品自然是观众的事,但我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happy end或者bad end的问题,那时候我知道了,大概自己在技术上存在失误吧。”

这也许是为什么,在拍摄了那么多悲恋之后,我们终于在《你的名字》中,看到一个新海诚式的大团圆结局了。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在新海诚的直觉里,动画应该是轻描淡写地体现日常:“尽管我们感觉生活中戏剧化的事情一件也没有,

但如何把这种一件也没有的感觉用戏剧化的方式描写出来,就是我要做的。尽管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事情,但只是在通勤的时候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也会产生感情的起伏,我只是临摹了这种起伏。”

在此之前,日本动画业界对新海诚的态度一直很含糊,认为这种缺乏故事性的方式不符合商业片的标准。但在新海诚看来,像是《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其中有强大的世界观设定,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会坠入那个世界,尽情享受其中的故事。

他的作品不是这样,与其说让观众进入那个世界,不如说是作品中有一只手伸到了观众身上,想要从那里抓出些什么来。

可能再也没有一个导演,会像新海诚一样,那么专注地描写少男少女的心事。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很多导演都会看不起这种小情小爱,觉得它太浅、太小,都是男孩才爱玩的把戏。

但是,新海诚不会。

他说过,一直以来创作的动机,就是写给“过去的自己”。

一直没有什么“大志”的新海诚,哪怕做了“百亿导演”,第一个感受,就是觉得“好可怕,我的作品好像根本不值得那么多人看吧”。

而且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宫崎骏。

“我的动画不会像宫崎骏的一样,每天去冒险、拯救地球。过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真实生活中,戏剧性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列车里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也会产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达出这种起伏。”

“我从没有觉得,自己的作品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说不定能改变一个人,让他得到宽慰,能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力量,我觉得就很好。”


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放下宫崎骏,追求新海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