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的縮短與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壽命的縮短與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活著不必太大富大貴,單是一生每晚可以安然入睡,就已經足夠了。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於一寸生命。用愛心來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不要活得太匆忙知道怎樣安排時間,就會知道怎樣去享受。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

一個人活著,如果遇上不開心的時候,儘量少說話多睡覺,因為;只有夜晚一床溫暖的棉被和一個好夢,才可以慰藉每天有太多不如意的我們。


千萬不要抱怨抱怨會使你丟醜。抱怨會使人對你傲慢無禮,並促使別人如你所抱怨的那麼做。要贏得別人的幫助,最好的辦法是表揚他人。

不要急於表態不急於表態或發表意見,可以使人對你揣摸猜測。謹慎的沉默是精明人的幫手。一旦表態,你的決定就容易受到批評和非議。如果這些決定是以失敗告終,你就會更加倒黴。

不要相信努力就會成功的鬼話,關鍵是你看待成功的標準,還有你所努力的方向,要相信一個男人你即使在努力也是生不出孩子的。更不要相信什麼理論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出身第一重要,運氣第二重要。

要堅強不要脆弱有的人喜怒哀樂常常溢於言表,這表明他們是多麼的脆弱。他們常常怒髮衝冠,使他人感到厭煩和惱火。他們的喜怒哀樂比眼球還敏感,只為自己著想,成了自己好惡的奴隸。

不要相信唯心,那是階級的統治工具,唯物是硬道理。這個和你的宗教信仰無關,即使菩薩會幫助你那也是有N多條件的,求人不如求己。

感情是不對等的,你很在意對方,不必要求對方是否在意你,你付出了說明你樂意,所以你不必委屈。

走運時要做好倒黴的準備飽帶乾糧,晴帶雨傘。點滴相助,友誼之花盛開。身邊維持一群朋友和感恩戴德的人。有的東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就會覺得它身價百倍。

把氣憤的心境轉化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轉化為愛,如此,這個世間將更加完美。

簡潔明快,乾淨利落簡潔的語言聽來舒服並討人喜歡,好事如果表達得乾淨利落會加倍地好,壞事如果也表達得乾淨利落也許就不會那麼壞。

人心不正,則事事不正,處處都會耽誤自己。

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

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

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尤其,是下面這15種直接關係現實生活的真切智慧。

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會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

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越不想看書,越要硬著頭皮看。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麼就靜坐。就算不想看書,也必須去看。這是對症下藥,也是一種方法。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一點私心都不能留。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大意:剋制自己務必要將私心徹底掃除乾淨,一點私慾沒有才算可以。有一點私慾存在,眾多的惡念就會接踵而至。

感悟:剋制自己,是為自己氾濫如河的私慾築起一道堤壩,勢必要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點私慾,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因為這時你整顆心都還是慾望主導的,只是潛伏了下來。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的。

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藥。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藥,貴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裡,那又是因藥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稀鬆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裡。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譭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大意: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並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於被譭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麼會這樣?

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於是就矇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

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只知逃避永遠沒出息。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大意: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感悟:王陽明所說的情況,放在現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靜,所以王陽明才說那是“放縱沉淪”。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矇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慾。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大意:如果沒有物慾牽累矇蔽,只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麼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慾牽累矇蔽,不能遵從良知。

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於“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慾的矇蔽。

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矇蔽的心,如矇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

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

好學+堅持=涵養。

人須是知學。講求只是涵養,不講求只是涵養之志不切。

大意:人應當知學。求學講論無非是涵養德行。不求學講論,只是因為涵養的志向不夠真切。

感悟: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樣,但要更深一些——學不僅關係到才,更關係到涵養。

所以人是不能不學的,如果學不下去,原因諸葛亮和王陽明也說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堅定,志向不牢固。

心正就是少發怒。

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大意:一個人在忿怒時,較容易感情用事,有時會怒得過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體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修養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之路。

要想快樂,須哭出來。須是大哭一番了方樂,不哭便不樂矣。雖哭,此心安處即是樂也。

大意:唯有痛哭之後才能樂,不哭就不會樂了。雖然痛哭,此心卻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樂。

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覺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過年,真到過年時也就沒有年味兒了。王陽明說的道理,完全合乎陰陽辯證之道。

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為明天的快樂打基礎。

王陽明同時還告訴我們,實在忍不住,就哭出來吧,發洩正是一種放鬆身心的最好方式。

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

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復於靜處涵養,卻好。

大意:你如果是以厭棄外物的心去靜中尋求,相反只會養成驕橫怠惰的惡習。你若不厭棄外物,再到靜處去涵養,這樣就是可以了。

感悟:為什麼厭棄外物就是驕橫怠惰?因為那背後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運作只依造化,又有什麼可鄙夷和不屑的?

所以一切都是你心的問題,你以為你是被辜負,其實不過是你的私心私慾沒被滿足、順從和將就罷了。

所以,擺正心態是第一步。

遇到惡人,最好的辦法是別理他。

凡文過掩慝,此是惡人常態。若要指謫他是非,反去激他惡性。

大意:文過飾非,這是惡人的常態。如果去責備他的過失,反倒會激起他的惡性。

感悟:對於那些不地道的人,講理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滿腦子的歪理邪說,永遠能拿來跟你胡攪蠻纏,要說服他們等同於改造他們的整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怎麼可能!

你跟他們探討下去,不但說服不了對方,他們還會不斷憤怒失態。

你如果跟著嗆,他們就會變本加厲。

看來王陽明也是遇到過這樣的人。所以碰著了,趁早閉嘴吧。

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大意:現在有些人在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感悟:這種狀況恐怕比較普遍——一個忙慣了的人,一旦閒下來就會百無聊賴、無所適從,無聊得要死。人這樣,心也是這樣,平常胡思亂想慣了,腦筋就閒不下來,吃飯時、睡覺前也會胡思亂想,怎麼辦呢?

就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

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詆譭他人,耽誤的是自己。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大意:用言語詆譭他人,這種詆譭是膚淺的。若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只是誇誇其談,虛度光陰,浪費時日,這是在誹謗自己,這樣就嚴重了。

感悟:耽誤人的其實不是詆譭,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顆心狹隘戾氣,不夠寬容和涵養,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詆譭上,那麼就既在加劇心中惡疾,又沒有時間精力去改善這種狀況。

那麼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誤了。

人心不正,則事事不正,處處都會耽誤自己。其中的值與不值,一目瞭然。

你只是不夠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大意:持守志向猶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裡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呢?

感悟:王陽明這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你為什麼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總是容易三心二意開小差?不是那些讓你分心的人和事的問題,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夠定、志不夠堅,這才是根本。

學王陽明,要牢牢記住一點:一切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要從心上找原因。而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夠定,心性不夠沉。

不要被你的煩惱套牢

不要尋找無味的喧囂

不要戴上情傷的手銬

放開些也許才會更好

你默默的尋找

喔 誰能賜給解藥

拋開過去一切的煎熬

離開虛假的圈套

趕走你趕走你的憂鬱

脆弱的心也會需要安寧

趕走你趕走你的憂鬱

喚醒自己早已迷失的心

常言道:“脾氣人人有,發脾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才是本事。”

胡適也說:“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過於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生氣,不如爭氣。愚蠢的人只會生氣,聰明的人,爭氣而不生氣。

人生之中,處處皆有“氣”,如怨氣、怒氣、悶氣、小氣、喪氣。生氣,傷身又傷心,傷人又傷己,學著莫生氣,用志氣、和氣、才氣、大氣、福氣來化解這些消極的氣,人生便會豁然開朗。

莫生氣,人生在世,最大的福報,就是好脾氣。

把好脾氣,留給愛你的人

楊瀾採訪周國平時,曾問:“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一向溫和的周國平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是的,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給了最親最愛的人,很不幸的是,這個錯誤大多數人都犯過。

所以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發脾氣,是一種教養。”

著名作家史鐵生,曾在作品《秋天的懷念》中寫道,自己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經常發了瘋似得離開家,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麼話都不說,會突然砸摔東西,狠命捶打雙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把所有壞脾氣都發洩給了母親。

但無論史鐵生如何傷母親的心,母親總是會抓住他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史鐵生不知道的是,母親那時候已經肝癌晚期,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一次,母親不小心觸到了史鐵生的痛點,她傷心地悄悄出去了,沒想到,一出去,竟成永遠的訣別。

領居們把母親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去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史鐵生一直對母親深懷愧疚,他說:“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最親愛的人發脾氣,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許多人把積攢的所有壞脾氣都發洩給了家人,因為家人是最安全的,無論你給家人多大的委屈和傷害,他們始終會原諒你,因為他們深深地愛著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家人離我們而去,才幡然醒悟。

把最好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家才是你最終的歸宿,家人才是你永遠的依靠。

本事越大的人,脾氣越小

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杜月笙從鄉下孤兒一躍成為呼風喚雨的“上海皇帝”,憑的正是: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待人,無論尊卑貧富,脾氣極好。他家傭人常說:“杜先生好伺候,我們做錯事,他也輕言細語。”

杜月笙落魄時賣過水果,練就了一手削水果的本領,人們都叫他“水果月笙”。飛黃騰達後,很多人都特別忌諱不堪回首的往事,一提起便憤怒不已。

但杜月笙不一樣,經常有人叫他表演削水果,他總是笑著削好水果和大家一起吃。杜月笙出門,他身後總是跟著一幫乞丐,吹著口哨,大喊:“水果月笙,給點錢”,杜月笙也不生氣,還吩咐手下多給點。

杜月笙常說:“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光,他一生仗義疏財,幾乎買了整個上海灘的交情。找他辦事的,無論是高官名流還是普通百姓,杜月笙都是和顏悅色地說:“你的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好”,“好,再會”。

正是這樣的好脾氣,杜月笙在黑白兩道間遊刃有餘,與張學良,孔祥熙,章太炎等政界商界文化界名流交情深厚,連老百姓也愛戴他。

毛澤東評價杜月笙:“終其一生做到六個字:有本事,沒脾氣。”

本事越大的人,脾氣越小,發脾氣,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氣大傷身,氣大傷人,氣大傷前途命運。真正成大事者,沒有脾氣,所以他能包容一切,前途坦蕩,福澤深厚。

人生,不是用來生氣的

禪宗史上,有位著名的晉迨禪師,他非常喜愛蘭花,種了許多名貴的品種,平日講經說法之餘,他總是悉心照顧蘭花,愛之如命。

有一天,晉迨禪師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裡的蘭花。誰知,有一名弟子澆水時不小心把蘭花架絆倒了,花盆全都跌碎了,蘭花散落一地。

弟子嚇壞了,心想:師父回來看到心愛的蘭花這番景象,不知道要多生氣?晉迨禪師回來後,弟子立刻跪在師父面前,請求責罰。沒想到,晉迨禪師一點也沒有生氣,溫和地安慰弟子說。

“我養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世事無常,轉瞬即逝,世間一切,都有生有滅,不會永存。所以不要被外物的得失而影響心情,隨緣安心,才是一個禪者應有的境界。

佛家把發脾氣稱為“火燒功德林”,一把怒火,能燒盡一切福祿功德。

人生在世,是為了快樂喜悅而來的,不是為了生氣煩惱而來的。

每個人都只有短短的一生,為什麼不活得快樂、瀟灑一點呢?

遇到不如意,一笑而過,開心地過好每一天,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莫生氣》中說得好: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世界上最厲害的本領是什麼?

人的優雅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男人的脾氣影響他的事業

女人的脾氣影響她的婚姻

用嘴傷人是最傻的一種行為

有句名言說:只要脾氣好 ,凡事就會好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

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

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時

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

做一個脾氣好的人,是對自己的寬容

做一個脾氣好的人,是對他人的關愛

脾氣越好福氣越多,人生之路越順利

好脾氣讓人與你靠近結交更多的良師益友,壞脾氣讓人避而遠之不敢與你靠近,從而喪失了很多福氣,所以你要明白如果你的脾氣越好,你的福報越深。

人很多的事情都是因為壞在脾氣之上,人在生氣的時候,智慧是瞬間為零,多少人敗給了一時之怒,毀掉了自己一生。

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後恢復正常。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強大。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可見:說,是一種能力; 不說,是一種智慧。

所謂“怒者,心之奴”人最愚蠢的莫過被自己的情緒左右,因一時的怒火,說狠毒的話語,做傷人的行為,造成別人的痛楚,成為自己的煩惱。

生氣與否只需要一瞬間,但卻會隱藏一生的福氣。生活總會有很多的摩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懂得控制住脾氣的人,守住的是自己的福氣,而肆無忌憚的人,毀掉的也是自己的福氣。

惱羞成怒不會幫助你解決問題,卻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越是暴怒的人,越是行不善之舉,也是削弱自己的福氣,事情只會越來越糟。唯有懂得控制情緒的人,方有智慧讓事情往好處發展。

懂得處理情緒,是人修養和福氣。當遇到摩擦的時候,學會閉嘴,讓怒氣得以冷卻,讓心得以平靜,思考自身的問題所在。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大言不慚,傷人不利己。

人動不動就把脾氣發洩在親人身上,甚至指責謾罵,所以控制自己的脾氣要先從善待家人上做起,在相處中學會收斂自己的脾氣,控制把握自己的情緒,修一身的寬容大氣,一定會帶給你無量的福運。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和脾氣不好的人接觸,和脾氣不好的人待在一起久了,你自己脾氣也會跟著變化了,古話說的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來什麼。你一發脾氣,人身上就會產生負面氣息,這很容易就招惹到不好的東西。特別是你在業報來臨,運勢不佳時更是悲慘。所以在生活中交朋友找伴侶大家一定會首先考慮好脾氣的人,一個脾氣好的人對待別人一定不會差。交朋友看他是否值得深交,就看看他的脾氣秉性如何,好脾氣讓你左右逢源。

脾氣不好的人一旦稍微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就會火冒三丈,猶如火山一般噴發,苦了自己傷了別人,這是折損自己福報的事情。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 怨念之徵復速於彼, 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從佛法上講,你動怒發脾氣,就是在火燒功德林。脾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命好不好,往往跟他的性格和脾氣有關。一個人心好,命就會好。你的福報,藏在你的脾氣裡!

一個脾氣好的人,善緣好,平易近人,無形中就和別人結下善緣,很容易就碰到人生中的貴人。人只要脾氣好,遇見再壞的事也會變好。人最好的修養就是遇事不發怒。

不評價他人,也不被他人評價影響。

《德充符》裡面有一種人——長得醜,身體又有殘疾,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但大家就是喜歡他,每個人都能從他那裡找到快樂,並且被他深深吸引。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人有一種本事——不評價。

他不僅僅在嘴上不評價你,甚至在心裡也不評價你,所以他沒有任何要評價你的樣子,也沒有任何要評價你的潛臺詞。

當一個人對你不評價的時候,是多麼吸引人啊。

你試著連續一個禮拜對你老公不作出任何評價——不表揚,也不批評。

“如是我聞,如是我觀”,你只是看著每件事情發生,不對這件事為什麼會這樣?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別人?你是不是在單位被領導罵完之後回來拿我撒氣……等等問題作任何評價,甚至在心裡都沒有這種想法,這時候,你就達到了一種狀態。

這種狀態,就是《德充符》裡講的那種至人的狀態——不評價他人。

不評價他人,不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你就會達到一種與自己和諧,與所有人和諧的狀態。

其實,這件事情講出來簡單到令人髮指,我們不需要討好人,我們不需要表揚和吹捧人,我們也不需要通過批評別人來顯得自己高級,我們也不需要拯救任何人……什麼都不需要。

我們只需要剝離別人做的所有事情背後的意義、背後的況味,因為這都不重要。

什麼都不去評價、不去想的時候,我想也許會有一種更和諧的與大家相處的關係。

這是一種偷懶嗎?還是在學習《莊子》的過程當中感受到的一種智慧呢?我無法評價,我隱隱地感覺莊子在尋找一種沉默的主宰的力量。

讓你不爽的事情,其實是你內在的“囿於物”。

讓我們再回想,徐無鬼是一位隱士,一位透過自己的人體感受到宇宙Wi-Fi密碼並跟宇宙連接的人。徐無鬼是莊子的投射嗎?

也許莊子找到了一種不辯、不爭、無高下分別的心理狀態。當他懷著這樣的心理狀態時,他就可以自在地呼吸。

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練習,請問最讓你生氣的三個時刻是什麼,或者最讓你感到不爽的三個人是誰?

前段時間我碰到一位姓曹的老先生,他告訴我說,他上過一個來自美國的身心訓練教練的課程,課上教練曾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讓你特別不爽?

其中有一個學員說:“我妹妹讓我特別不爽,我覺得她特別不聽我的話,我每次勸她她都不聽,完全無視我的存在。”

經過反覆地追問,坦誠地交流後,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妹妹之所以不聽他的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聽過他妹妹說的話。

他妹妹之所以忽略他,本質上是他從一開始就忽視妹妹的感受。所以他妹妹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投射著他和他妹妹的關係。

之所以做這個練習,是想幫助大家瞭解,在你最不爽的時刻,自己到底是怎樣的。

然後通過不斷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觀察,避免過多的自我判斷預設性的反應,你會很微妙地、很輕柔地剝離出一種看法。

原來讓你特別不爽的事情,其實就是你內在的“囿於物”,是你早已成型的憤怒,早已成型的心智模式的投射。

我有種能夠慢慢理解莊子的快感,真的。

我覺得隔了兩千多年,我和莊子的某根神經形成了共鳴,不是那種嗡嗡的亂振,是我感受到了莊子想說的東西。

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最美的刺繡,總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於暗淡的背景,最輝煌的成就,總是因艱苦卓絕的奮鬥而生成。

兄弟未必是朋友,但朋友應該是兄弟。沒有朋友,會孤單;沒有敵人,會失敗。因為朋友是用來依賴的,敵人是用來激發自己潛能的。有時衝動,說明你的生活還有激情,總是衝動,表明你還不懂得怎樣去生活。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在意他的友情。愛情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腦袋裡裝的東西越少,腦袋上的花樣就越多,腦袋裡的東西和腦袋上的東西是成反比的。

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當你想丟點什麼的時候請注意,千萬別丟臉,人活著最重要的是尊嚴。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力量就無法戰鬥;價值就無法體現;目標就無法實現。

善待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善待別人,善待別人最好的方法是寬容別人。考驗人的才能不在於他是否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他能打好一副壞牌。乾點好事總想讓鬼神知道,幹了壞事總想讓鬼神不知道,人讓鬼神太難做了。

走的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徘徊的人走得快。成功得意之時,朋友認識了你;遭貶落難之時,你認識了朋友。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隨時可支付的現金。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翻,翻落了灰塵會迷了雙眼。

人生最快樂的,並不是別人給你帶來了快樂,而是你給別人送去了快樂。困難困難,困在家裡就難;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令你心儀、令你傾慕的人,但不能都去愛,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欣賞。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男人的愛是俯視而生,女人的愛是仰視而生,那麼,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視的女人就越多,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視的男人就越少。如果你想翱翔藍天,那你就要和雄鷹一起飛翔;如果你想馳騁大地,那你就要和駿馬一起奔跑。

人生的最大遺憾,莫過於輕易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懂得知足,找到快樂;懂得放棄,找到輕鬆;懂得珍惜,找到幸福;懂得尊重,找到朋友。從來沒有得罪過人的人,註定不能與人深交,過分的平和和寬容,反而喪失了做人的準則和尊嚴。

生活中最大的不幸是身邊缺少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這樣你的生活會變得平庸失色。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緣分像一本書,翻的不經意會錯過童話,讀得太認真會流乾眼淚。

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已經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能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人生最高尚的,並不是別人總記得他的好處,而是自己忘了曾給予別人的好處。

好朋友的定義是:你混得好,他為你高興;你混得不好,他為你著急。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總是要求別人做到,凡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理解是金。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就弄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用粗茶淡飯養胃,用清新空氣洗肺,讓燦爛陽光曬背,得空和朋友聚聚會,忘卻輾轉塵世的累。“浪漫”是一襲美麗的晚禮服,但你不能一天到晚都穿著它。好問的人,只做五分鐘愚人,恥於發問的人,要做一輩子愚人。

一個人帽子的價值,並不等於他人生的價值。一個人的胸懷能容下多少人,才能贏得多少人。智者受到讚美時,字字反思;愚者受到批評時,句句反駁。有時選擇放棄是對的,但是,放棄選擇肯定是錯的。

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謙卑處世人常在: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謙遜是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懂得謙遜的人是一個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謙遜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恰好能夠使一個員工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與能力,最後達到成功。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達,壯志無邊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觸怒世俗和所謂的權威。所以,社會要求成大事者能夠隱忍不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簡樸是低調做人的根本:在生活上簡樸些、低調些,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上下的交口稱譽。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在積極求取巔峰期的時候,不妨思及顏之推倡導的人生態度,試圖明瞭知足常樂的情趣,捕捉中庸之道的精義,稍稍使生活步調快慢均衡,才不易陷入過度偏激的生活陷阱之中。

做人不能太精明:低調做人,不耍小聰明,讓自己始終處於冷靜的狀態,在“低調”的心態支配下,兢兢業業,才能做成大事業。做人要懂得謙遜:謙遜能夠克服驕矜之態,能夠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人們所尊敬的是那些謙遜的人,而絕不會是那些愛慕虛榮和自誇的人。沉默是金:沉默,並不是讓大家永不說話,該說的時候還是要說的。就像佛祖那樣境界的人,也還是會與人說話,傳授佛法,適度的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沉默。

給自己一個希望:不論你遇到了多揪心的挫折,都應當以堅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把自己錘鍊成一個做大事的人。保持向上的激情:我們需要激情,需要開拓,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兢兢業業,開拓創新,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燒激情。

自信是高調做事的秘訣:信心對於做事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成功的慾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人一旦有了這種慾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自信心,這種信心就會轉化成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幫助人們釋放出無窮的熱情、智慧和精力,進而幫助人們獲得財富與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就能成功:抱定任何都不放棄的信念,即使在一片懊悔或嘆息、寬容或指責的氛圍中也要堅持。是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無論條件多麼的困難,只要能堅持到底,成功就一定屬於你。

學會自己鼓勵自己:能自己鼓勵自己的人就算不是一個成功者,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失敗者,你還是趁早練練這“功夫”吧!永遠保持好心情:突破困境的方法,首先在於要肅清胸中快樂和成功的仇敵,其次要集中思想,堅定意識。只有運用正確的思想,並抱定堅定的精神,才能從逆境中突圍。

激發自己的潛能:倘若你和一般失敗者面談,你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走進足以激發人、鼓勵人的環境中,是因為他們的潛能從來不曾被激發,是因為他們沒有力量從不良的環境中振作。

對生活充滿熱情:有了熱情,就能把額外的工作視作機遇,就能把陌生人變成朋友,就能真誠地寬容別人。有了熱情,就能充分利用餘暇時間來完成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熱情,就會拋棄怨恨,變得心胸寬廣。有了熱情,就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地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並且能在做細的過程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相信自己,正視開端:任何大的成功,都是從小事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肯做的人。想想你曾經歷過的失敗,當時的你真的用盡全力試過各種辦法了嗎?困難不會是成功的障礙,只有你自己才可能是一個最大的絆腳石。

要征服世界,先戰勝自己:要想成功,就要戰勝自己的感情,培養自己控制命運的能力。用心做事,盡職盡責: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對待你的工作、你的公司,你就會充滿活力與創造性的完成工作,你就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個老闆樂於僱用的人,一個擁有自己事業的人。對待小事也要傾注全部熱情:傾注全部熱情對待每件小事,不去計較它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會發現,原來每天平凡的生活竟是如此的充實、美好。

行在人生路上,世界上有一條很長很美的路,叫做夢想;還有一堵很高很硬的牆,叫做現實;翻越那堵牆,叫做堅持;推倒那堵牆,叫做突破;堅定不移的過程,叫做定力;不忘初心的努力,叫做信念。

很多東西,先決條件很重要,但那不過是一個起點。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行在路上,難免會有失落與坎坷,你把當作絆腳石,它就會讓你一蹶不振;你把它當作踏板石,它就會讓你登高望遠。

在於自己,你的心態,會支撐你一路的發展;你的眼界,會決定你選擇的方向;你的格局,會意味著你成就多大的規模;你的毅力,會支持你走的更遠遠;你的用心,會註定你做出多好的成就。

人,不在於你的起點,而在於你是否堅持自己的目標,心在哪裡,結果就在哪裡,一切在於自己。

克服困難,成功的道路,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成長的帆,不怕狂風巨浪,只怕自己怯懦。

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再小的阻礙也會成為卻步的理由。

不忘初心,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卻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做任何事情,難在堅持,也貴在堅持。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每天醒來,面朝陽光,嘴角上揚。

不羨慕誰,不討好誰 ,默默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不要放棄,路要自己選,事要自己拼。寧可流汗,也不要流淚;寧可偶爾哭泣,也不要隨意放棄。

人生的精彩,要靠自己去書寫;生命的輝煌,要憑自己去創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走過低谷,怎攀得高峰?

理想尊嚴,堅持,不是為了感動誰,也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而是我知道,一路奔跑,總比原地踏步要好。

更多的時候,努力,不是為了博得虛名,更是為了心中的夢想,一份尊嚴,一份理想,看似追名逐利,實則追求自我成長,一直覺得,一個人的成熟,遠比成功更重要。做一個值錢的人,比做一個有錢的人更有價值。

淡然一切,人這一輩子,總是要向前走的。歲月的洪流,不會遺忘任何一個人。就看你是釀蹌的被動而行,還是大步的主動而馳。

再遠的路,走著走著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著爬著也就平了;再難的事,做著做著也就順了。

當一個人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就不想再去尋找任何依靠。沉默不是因為詞窮,而是因為從容。

不抱怨,不忌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煙。

有路有夢,現實有多殘酷,你就該有多堅強。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複的力量。

重複的能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有路,就大膽去走;有夢,就大膽飛翔。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為自己的明天鋪路。

要知道,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你覺得吃力,恰巧就是登高。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