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跳票”:誰在裸泳?


自動駕駛“跳票”:誰在裸泳?


兩年前的風口將自動駕駛吹上了天,但商業化落地並不容易。在行業逐漸冷靜之際,各式玩家面臨新的路線選擇。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一場演講剛結束,人群就呼啦啦圍了過來。遞名片,加微信,約拜訪。吳楠看上去有點懵,他客氣地附和著各種要求,手裡的的名片很快就被索要一空。

“兩年前都沒有人理我們”,他低聲感慨。在吳楠詫異的時候,圖森未來旗下的無人駕駛卡⻋⻋隊,正運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得克薩斯州的專線道路上。正是這項炫酷並且有望規模化商用的技術,讓圖森未來和它的合夥人吳楠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

這一幕並不稀奇。誕生於創業者和投資人熱情中的自動駕駛熱潮,自2016年以來猛烈席捲了這一產業的上下游。與多數的風口一樣,夾雜著創業理想和財富願望的參與者,紛紛被捲入其中。

但一開始,無人駕駛卡車並不是最受追捧的項目。吳楠說,當時這個領域還屬於偏門。言外之意,想象空間更大的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才是各式玩家熱衷的優先目標。相比略顯沉悶的卡車,技術極客們似乎更樂於早日將科幻電影中的自動駕駛汽車搬下銀幕。

沒有人想錯過風口——這是個號稱萬億級規模的市場。於是,在自動駕駛勾勒出的商業前景撩撥下,亢奮、期待和焦灼等情緒四處蔓延。但商業化落地的艱難,也讓一度躊躇滿志的玩家們,深刻感受到通往無人駕駛之路的漫長和曲折。


躍進


以閃電式擴張開場的“自動駕駛熱”,受教於Waymo和Cruise這樣的先驅。Waymo源於2009年穀歌開始的自動駕駛計劃,而Cruise在2016年被通用10億美元收入囊中,成為後者旗下代表性的自動駕駛子公司。

這是兩個激進的行業巨頭。Waymo的目標是實現完全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它的CEO剛剛表示這種車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部分地區上路;Cruise要做的,則是打算消除方向盤和剎車踏板,為廠商提供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套裝。

在巨頭的示範效應下,國內創業者很快入局。圖森未來在2016年4月進行A輪融資,獲得新浪微博基金投資5500萬元。吳楠在參與領導了多個豐田汽車的自動駕駛項目之後,也投入了這股熱潮。

資本尤其青睞那些背景亮眼的創始團隊。2017年3月成立於深圳的Roadstar.ai,高管成員多來自谷歌、蘋果和特斯拉等豪門公司。天眼查信息顯示,在成立三個月後的天使輪融資中,Roadstar估值就達到3000萬美元,而當時團隊據稱不過二十人左右。作為頗受投資者看好的公司之一,它甚至被認為有望成為無人駕駛專車領域的“滴滴”。

樂觀者們認為,隨著電動化催動汽車產業變革,以無人駕駛這一終極目標為代表的智能化,正在掀起另一場風暴。而由於起步階段對技術人才的渴求,使得從waymo、特斯拉乃至百度自動駕駛項目等出來的人才一時大受熱捧。

入局的整車廠商和互聯網公司,紛紛給自己定下宏偉目標。按照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訂的分級標準,自動駕駛可分為L0-L5共六級。級別越高,代表自動駕駛的水平越高,其中L5意味著任何場景下都可以完全自動駕駛。不少自主品牌車企“誇下海口”,宣稱2020年將實現量產L3級別(限定條件的自動駕駛)汽車,個別選手甚至表示將跨入L4級別。而多數互聯網公司更為躍進,跳過L1和L2階段直接從L3研發入手,這成為它們雄心勃勃的象徵。

在2014年左右殺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特斯拉,尤其以目標大膽著稱。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明年將通過遠程OTA(空中下載)將軟件更新至L4級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該公司的技術路線是通過攝像頭(8個車載攝像頭每秒可產生2300幀圖像)、傳感器、芯片以及中央電腦處理器,來模擬人的駕駛行為。“理論上人類駕駛員可以處理的狀況,這套系統都可以完成”。

作為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擁躉之一,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特斯拉在芯片和實時操作系統上都很領先。目前理想汽車所能做到的,僅相當於特斯拉早先推出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1.0——功能之一是輔助自動泊車。至於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或者說趕超特斯拉,在短期內仍然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退潮


儘管在入局初期都信心滿滿,但無論整車廠商、互聯網巨頭,還是初創的自動駕駛產業鏈公司,現實進展卻難言樂觀。

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李想坦言,實際上自動駕駛的很多玩家仍卡在L3級別,沒有人做的很好,這一關並沒有過去。“安全冗餘做的不夠”,例如攝像頭、執行機構的剎車轉向等都做的不夠好,還有車規級的芯片技術也需要提升。

李想並不是造車新勢力中唯一“潑冷水”的人。威馬汽車合夥人閆楓也表示,其實所謂L1、L2和L3只是車企自我在意的技術指標,普通消費者不會去關心,車企最重要的還是能把產品賣出去。“現階段L3級別很尷尬,L4更只是一個概念。當前應該做的,就是做好L2級別的高頻應用場景,否則都是扯淡。”

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相關人士告訴“商業人物”,自動駕駛的真正成熟大致需要三個階段——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和法規成熟。目前,行業整體尚處於第一個階段,技術還沒完全成熟,大規模商業化也還沒有開始。在未來一段時間,自動駕駛車輛造價依然會非常高昂,道路交通長期需要人工駕駛和自動駕駛並存。

在技術不成熟背後,關鍵是場景複雜對自動駕駛的制約。在阿里巴巴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王剛看來,單用一套通用算法很難覆蓋複雜多樣的交通場景,需要將多場景問題進行分解細化,並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動駕駛的核心問題是解決與其他交通參與者的關係。如果都是靜態場景,那麼自動駕駛就沒什麼難度了。”他直言,假如針對一千種場景要開發一千種算法的話,對任何一個自動駕駛團隊都將是災難。

國內在法律法規層面對自動駕駛也仍然十分謹慎。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保險法》等都鮮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雖然部分地區已陸續開放有道路測試區域、頒發試運營牌照等,但自動駕駛汽車高速公路測試、載人測試以及地圖應用等方面尚受到嚴格限制。

一位主機廠的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國內交通法規是不允許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因此市面上所有以此為賣點的宣傳,“都是假的”。

這些似乎都意味著,要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仍十分遙遠。對那些原本過於樂觀的從業者而言,“車上除了底盤、座椅和外殼,其他都將被各式智能科技所佔領”的美好願景,短期尚難實現。

面對商業化落地困難的局面,原本一哄而上的行業熱潮正迅速冷卻。在吳楠的印象中,去年國內曾冒出一批做無人駕駛卡車的項目,甚至出現“無人駕駛卡車元年”這樣的概念。但這些項目如今正在經歷一場淘汰賽。而乘用車尤其是Robo-taxi的自動駕駛在短期內也無法落地,一些創業者和VC便開始尋求轉型的機會。

“現在資本的投資熱情已經下降。由於VC自身融資的難度較前兩年加大,它出手就變得更加謹慎。在挑選自動駕駛相關項目時,就不太會投那些輪次相對靠前的企業,而是會投一些相對成熟、有實際應用案例以及能產生真實收入的企業。”吳楠對“商業人物”稱,目前行業頭部效應越發明顯,不再是之前靠一個PPT就能輕鬆融到錢的情況了。誰在裸泳已經一清二楚。

滴滴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也持同樣判斷。他在此前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過去兩三年整個行業非常火熱。大量創業公司和大公司的獨立部門都涉足自動駕駛領域,VC的錢也在大量湧入。但當前行業在變冷,很多曾表示今年或明年將量產自動駕駛產品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分化


在商業化之前的“吸金黑洞”時期,能否獲得更多糧草以備過冬,成為眾多玩家迫切要解決的生存問題。

圖森未來在9月份完成D+輪融資,獲得新浪微博基金和鼎暉等機構在內的1.2億美元投資。截至目前,其獲得的投資總額約3億美元。在概念光鮮的無人駕駛乘用車和出租車之外,物流行業、泊車場景和機場接駁等特殊應用,成為漸被接受和看好的突破口。

風口開始轉向。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夏珩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真正的無人駕駛並不是非常必要。他認為,自動駕駛的方向將會是基於人機交互,也就意味著人始終會進行參與。只不過機器可以更好地識別人的意圖,並擴大人的操作。在現場一張醒目的PPT上,他告訴臺下的聽眾,泊車場景將作為小鵬優先解決的自動駕駛場景。

是繼續推進不確定性的L3、L4研發,還是埋頭L2和L2.5級別的實踐,以及是繼續憧憬自動駕駛乘用車前景,還是搶先在特殊場景商業落地,各路玩家可能正在進行不同的盤算。

上述滴滴人士稱,未來一定時期內,個人購買自動駕駛車輛的意願將比較低。更可能的商業模式,是通過滴滴這樣的出行平臺實現混合派單,讓普通用戶更快體驗到自動駕駛技術。

吳楠也不是沒有憂慮。雖然他預測自動駕駛後的成本能節約40%-50%左右,但目前圖森未來的商業化仍只能侷限在美國。只要國內不允許在高速公路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市場就很難有所突破。“從技術上看,大家都認為高速場景相對簡單,想從這裡突破。但事實上自動駕駛要比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等更復雜,需要大量在高速公路上測試才可以,這方面政策還沒有放寬。《道路交通安全法》作為上位法,地方政府沒有修訂的話語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對此建議稱,應在全國城際公路和高速公路開放特定時間、特定路段的特定車道,連通各地區測試場,允許自動駕駛車輛加入,和人工駕駛車輛混合運行。他頗為形象地說,如果無人駕駛不能像人一樣具備學習能力,不能應對各種邊緣工況,即使在公路上行駛了幾百萬公里,那也不能夠獲得駕照。

這些大聲疾呼的呼籲者眼中,中國無疑將會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的最大試驗場,而每個人亦或會成為試驗品。在上述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這個彙集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以及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的行業會議現場,有仍然滿懷希冀的從業者,也有人開始尋求轉向。不過相同的是,以往過於樂觀的姿態,已經逐漸受到行業的審視。

自動駕駛“跳票”:誰在裸泳?

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暨第七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

道理顯而易見。自動駕駛的華麗新裝,在穿了短短兩三年之後並沒有變得十分得體。相反,它還需要步驟繁多和進展緩慢的過程,並不斷加以裁剪修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技術極客們暢想變革產業和人類社會的初衷。


* 題圖購自視覺中國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佈“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