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清华大学使用英文版线性代数教材

最近有一则新闻,说的是清华大学有弃用中文的线性代数教材,而使用外文教材。很多人在那边感慨万千。学生的反馈是,英文教材更加通俗易懂。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这个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表示难以接受为啥中国顶级的学府要使用英文的教材么?难道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好很多么?

比较委婉的话来说,各有特点:

  • 中文的教材比较便宜,比较精简,

  • 英文的教材比较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接近实际,难度深浅有致。

如果坦率来说,绝大多数中文教材都比较糟糕。

很多教师编写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满足考核要求。教材的来源,差一点的就是剪刀浆糊。好一点的是老师的讲课讲义。但是讲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假设所有的读者都是最牛的那波学生。

这些教材有个很大的问题,教材编写出版之后,作者的职称评该完成也完成了。作者完全没有动力去与时俱进,也没有动力去照顾不同能力的读者,去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干这些费时费力的事情,很麻烦,关键还

不挣钱

畸形价格形成的恶性循环

国内的出版界大部分都是苦逼,整个产业链上的都是苦逼。我们随便找几本国内的线性代数的教材,看看编写教材多么不挣钱:

中国畅销的线性代数教材: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广泛使用的同济版17.60人民币合2.5美元吧。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清华版 24.5元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清华版线性代数 26元

考虑到印刷成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卖掉这么一本书,作者能拿到2块钱已经了不起了(实际上国内大多数作者不是这种分成模式,平均下来2块都不到)。

太便宜了!

靠写教材,卖教材是发不了财的,远不如罗振宇说书挣的钱多,但教材才是知识殿堂的基石啊。

美国畅销的线性代数教材:

相对比一下,相对应的美国的线性代数教材 原价206美元,零售价168.83美元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美国大学教材大部分这个价格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这个算是非常非常便宜的教材了。

清华大学选用的 Gilbert Strang的教材,原价95美元,零售74.08美元

教授们真的能靠写书发财的。我跟很多独立作者打交道,很多老头,老太真的靠一两本书退休的。我在《在美国穷人家孩子连教材都买不起:为什么美国教材那么贵?》

介绍过的微积分别墅的房主就是一位数学家土豪。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这个豪宅从2003年开工,2009年完工,建筑面积有1700平方米,总造价估计在2400万美元左右。北美的同学,这个楼梯就是你买的微积分教材赞助的。

这个豪宅的房主名叫James Stewart,是加拿大顶尖学府McMaster大学的退休数学教授。Stewart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两个学生建议他写一本教科书,因为他讲的内容比那个时候现有的教科书好太多了。于是,他开始着手写一本微积分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于

1987年出版,当年就卖掉了近2万册。1992年,在这本书第二版出版的次年,该书就成为了最畅销的微积分教材,流行至今。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这本书第八版的标价是300美元,Amazon售价是234美元。

无论是数学的教材,还是经济的教材,还是计算机的教材,教材都是厚厚的,讲的非常详细,而且贴近实际。比如 Gilbert的线性代数的教材里关于转移矩阵举的例子,是以加州人口变化模型为基础的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非常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如果你认真读,认真练,那么你不可能学不会。

清华把线代教材改为英文版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编写教材不挣钱

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写教材能够挣钱,挣大钱。有才能的教授会尝试去写教材,这就形成了一种竞争。书卖的这么贵,那么必须要要有真材实料证明你这本书要比其他人的好,社区大学可以用,MIT也能用。那么教材就要写的通俗易懂,学生能够接受,同行能够服气。

相对比,国内的教材真的太便宜了。教师们没有动力去把教材做到最好,学生也因为中文教材明显逊于英文教材,认为中文教材就是不如英文教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有些计算机教材还在教软盘)。所以今天的局面就是传授核心知识的大学基干课的教材,还没有一些所谓知识付费的课程贵。

可能的出路

中国从来不缺牛人,缺的只是合适的激励机制。可以考虑

  1. 大幅增加教材的价格,同时放开老师选教材的自由。比如线性代数的价格就是200元/本。

    教师从每本书里分走25%。那么现在这个版本线性代数不行,自然原作者会推掉横向课题,几乎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的编写当中去。如果还是不行,自然会有更牛的老师站出来,编写更好的教材。市场机制会起作用,会把最牛的老师,写的最好的,被同行广泛认可的教材搞出来。

  2. 读者打赏,政府补贴。


    中国国情决定,不可能教材卖到上千,上百就了不起了。所以要有更多的办法来激励教师编写一流的教材。我来开个脑洞:

    现在的图书印出来卖出去,就跟作者没啥关系了。以后可以试行在教材背后印上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

    书稍微卖便宜点,然后学生觉得作者写的好,就打个赏(跟微信公众号一样)。如果遇到实在搞不懂的题目,还可以悬赏找老师回答。然后政府在匹配公号的打赏金额作为补贴。这样优秀的教材作者真的可以靠编写教材发家致富,不用费心去搞什么横向项目。

如果国内的教材一直就是这么十几块,二十几块,那么中文的教材一直就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等到那一天中文的线性代数教材200元一本的时候,那个时候中文的教材才会迎来春天。

尊重知识,不是一句空话,请拿钞票来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