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广告感受时代变化,30多年前,人们的消费有啥不同?


商品广告司空见惯,无论再精美奢华的宣传,最终结果都是走向市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可以说,从街道旁广告的商品内容,就可以略窥不同时代下人们的消费需求。30多年前,人们需要些什么呢?这些老照片或许有些帮助。

图为1983年广西桂林市区内的一面广告墙,左边是各种新式手表,说不上花哨,普通石英表之类。右边是宣传化工产品的,广西师范大学科研成果,高等学府加成,算得上不小的说服力。

万胜牌卡式录音带,烟花爆竹运动鞋,右侧广告打着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几个大字,看画图内容,应该是销售塔吊的。80年代的时候,人们逐渐开始消费升级。传统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之外,电子消费品例如录音带DVD等新鲜玩意儿也流行起来。这些广告,正是这一现象的侧面反映。

各式合时炖品,猫蛇鸡大会,一家经营野味的饭店。广告内容丰富,画上了店内各种火爆食材,制作也算精美。就是有些食材过于野生,让人不免心有余悸。那会儿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比较薄弱,社会上吃野味的情况比较常见。

花衬衣,昆明电梯厂,山茶牌彩色电视机。取代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老式三大件,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登上了舞台。虽然外表其貌不扬,这样的黑白电视机小时候可是不少小孩子可望不可求的。家里消费不起,经常跑到同学家里蹭电视。

图为金固牌防盗门,产品内容较为简单,画上了几个样品,周围一圈的高楼大厦。改革开放之后,各地蓬勃发展,高楼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繁荣了,一些保障措施自然少不了。

最后这一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的深圳,万宝路香烟,当年的大牌子。要说发展速度,当年深圳可是首屈一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少新鲜商业模式也都是在深圳出现,继而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日常消费方面,当地人更是走在各地之前。一晃几十年过去,这些产品虽然依然活跃于日常生活,地位却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科技时尚的商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