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上方的那盞燈,為何叫“無影燈”?

導語:
影視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鏡頭:緊張的手術時刻,總會先亮起手術燈,為什麼?手術前為什麼會亮起這盞燈呢?做手術為什麼離不開這盞燈呢?今天來聊一聊。

手術上方的那盞燈,為何叫“無影燈”?


  • 為什麼叫無影燈?

你可以理解為--沒有影子的燈;你也可以理解為--沒有影響的燈。這兩種說法都沒毛病。


  • 原理是什麼?

光的直線傳播。當光照到不透明物體上時,在物體背面就會形成陰影。而無影燈是採用多個燈泡有序排列,從而將各陰影處再次照亮,形成了沒有陰影的大面積光圈。這就是無影燈通俗易懂的原理。

手術上方的那盞燈,為何叫“無影燈”?


  • 無影燈由什麼組成的?

燈頭、懸臂、固定結合器、調節開關、燈柄

外科手術中,如何來使用?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下面兩個問題:

  1. 每個患者的手術部位不同,有的人在表皮,有的人在深部器官,所以對燈光能照射的深度要求均不同,怎麼解決?
  2. 每臺手術大小不同,小手術可能兩個醫生就能解決,大手術四五個醫生都有可能,那麼多腦袋在術野上方,燈光怎麼能照進去?
手術上方的那盞燈,為何叫“無影燈”?

解答:每一盞無影燈,都有光線調節開關,術者可以選擇不同的亮度調節,一般都是從最暗燈光開始逐漸往上增強。因為常時間的強光,對術者眼睛的刺激不容小覷。而一些手術器械在強光下會反光,影響醫生的視覺。

手術部位深淺不同,就需要燈光能調節高度及方向,所以無影燈的懸臂能360度旋轉且能調節高低。


  • 那有人會問:醫生都是戴著無菌手套,手術過程中怎麼能隨意調節等的方向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手術過程中調節燈光的方式由兩種:第一,滅菌好的燈罩直接套到無影燈的燈柄上,這樣燈柄是無菌狀態,醫生可以自行調節。第二,由手術檯下面的工作人員調節。

做過局麻手術的患者可能會遇到過,手術過程中,醫生會說:”燈光,對燈。”就是指的這個。別看一個小小的無影燈,它的擺放位置也頗為講究。一般手術燈都是由主燈(大燈)和副燈(小燈)組成,

主燈一般會置於術野正上方,方能照亮整個術野。而副燈一般在術野後方垂直攝入,隨著手術部位及深淺的變化隨時調節。

對燈也是很考驗人的,你既要能將燈光深入淺出的照射到手術區,過程中還不得跨越無菌區,個子矮的醫護需要踩腳蹬方能操作。剛工作時候,經常對燈過程中兩個無影燈就打架了(碰到一起),所以手術室護士的入職培訓裡面就有無影燈相關操作的培訓。

手術上方的那盞燈,為何叫“無影燈”?

無影燈這麼關鍵,它跟普通燈區別在哪?

  • 燈泡

首先要保證亮度。手術過程中,醫生必須能夠準確的分辨處輪廓、顏色等,而術中大部分的光被吸收而不是被反射,這就需要手術燈能提供足夠的亮度。

其次,要保證使用壽命。外科手術很關鍵而且時間不定,不能在手術中途更換燈泡。所以,要求燈泡的使用壽命要足夠長。

再次,無產熱的要求。手術的關鍵時刻,術者一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緊張,經常會出汗,無影燈如果再產熱,醫生的汗會容易滴落手術檯上,有可能會造成感染,這可是很麻煩的事情,有可能會造成感染。所以,外科手術中我們需要的是隻有光而無熱的照明燈泡。

科技在不斷進步,無影燈也經歷了由多孔無影燈、單反射無影燈、多孔聚焦無影燈、LED無影燈等。甚至一些複雜的手術,都由顯微鏡完成,術者也會有自己的頭燈,無影燈只是作為輔助工具給助手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