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故事:修煉成仙

張良的故事:修煉成仙

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漢朝建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張良不慕名利,不貪享榮華富貴,放下張良,字子房,漢初大臣。因為他在推翻秦朝暴政後,對滅楚興漢有功,劉邦稱讚他“運籌帷這既得利益,去認真修煉,最後成仙而去。在《仙傳拾遺》這本古籍中,有一篇文章《張子房》,敘述了這一事實。

張良,字子房,傳為漢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是秦末漢初擅長運用韜略計謀來調兵遣將的有名人物。張良乃韓國貴胄之後,其祖父與父親,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釐王和悼惠王的相國,有“五世相韓”之稱,一家在韓國的地位可謂是功勳卓著。

悼惠王二十三年,張良的父親張平去世,父親過世後二十年,秦就滅了韓國。雖然當時張良還小,但他心中挾著亡國之痛,時刻圖謀復國,於是變賣所有家財,招募刺客,伺機刺殺秦始皇。他曾經到淮陽去學禮,又到東夷去拜訪滄海君,募到一位大力士,又特地替他訂做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準備一椎就要了秦王的命。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恰逢他到東邊來巡遊,張良帶著那位大力士,預先算好秦王東行的路線,就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那兒埋伏,等到秦始皇的車駕到來時,就叫力士把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猛力向秦王乘的那輛車擲去,可惜一個偏差,鐵椎打碎了旁邊的副車。秦始皇見有人想謀刺他,大為震怒,號令全國嚴格搜索刺客,限期捉到,攪得天下惶惶不安,就是因為張良這一椎的緣故。

秦末,張良參加反秦起義行列,先在劉邦軍中為將,隨劉邦先後投項梁,入關中咸陽,又勸劉邦莫貪戀富貴,屯軍霸上,鴻門宴上為劉邦解危。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隨其入蜀,並讓劉邦燒掉棧道,以使項羽不疑。 

西漢建立後,張良因功被封為留侯,任大司徒。高祖曾經想廢太子,由於張良力諫乃止。劉邦左右大臣皆華山以東的人,主張建都於雒陽,只有張良支持劉敬之說,極言關中之利,力主建都關中。後劉邦採納其言,向西定都關中。

張良向來體弱多病,隨劉邦入關中之後,天下大定,他便稱病杜門不出,學習吐納之術,不吃五穀,閉門靜修,一年多都足不出戶,並執意求去。學導引吐納、辟穀之法。他常說:“我家幾代相韓,等到秦滅了韓國,我萬金不惜,為了要替韓國報仇而對付強秦,一椎讓天下都震動了。現在用自己的謀略,作帝王的老師,封賞萬戶,位列諸侯,這對一個平民百姓來說,已經達到極點了,我很滿足了。我希望放棄一切人間雜事,跟仙人赤松子去學長生不老術。”劉邦死後八年,張良也就去世了,死後追封文成侯,葬在龍首原。

張良的故事:修煉成仙

影視劇張良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