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站在文化界的層面上來聊,其實很多人瞭解王朔,也是通過一些媒體和他的作品來深入瞭解的。

講深入瞭解其實也不到位,畢竟王朔他不是一個願意拋頭露面的文化人,他隱藏得很深,甚至很多圈裡的文化人不願意提起來。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他就如一根刺,碰誰一下都算是有他說的,“文壇釘子戶”這一個用來形容他的說辭,可不是白講起來的。

但有意思的是王朔自己挺喜歡這個稱號,在媒體面前少有露面的他形容自己是無師無畏,但也不裝大師。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對於王朔這一點,很多人喜歡聽他講,最重要的就是他講的特別的深,而且在理,還很逗!不裝成了大家形容他的文化標籤,懂得說別人,深入的說別人,不管是誰,王朔算是第一個了。

講句回頭話,文壇釘子戶,他在文壇之中,這些年紮下來的釘子,不全是白扎的或者是扎錯了,還真全是紮在了點上。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為什麼這麼說呢?王朔是怎麼形容於丹的?他聲稱于丹是把殘酷的歷史給審美化了,當然這是屬於他授課的一部分,但我不喜歡,她最不討人喜歡的一點就是誇誇其談,她不能拿中國詩詞來分析歷史,來看歷史,這是不全面的。

王朔似乎說得有道理,首先第一層意思就是于丹說話太不直白了,總是繞來繞去的,聽了三句就沒有再聽的意思。不直白而且還全是沒用的廢話,這也是梁宏達老師曾公開聊于丹的一個觀點。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于丹講《論語》很有意思,但總是喜歡把簡單的,本來就正確的問題給複雜化,用自己的那一套美話給講出來,非得拐一個彎來看,總是能給你感覺就是侃得太對了,傳統文化就是這麼一樣意思。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但聽多了,聽三句,就會有倒胃的感覺,這也是王朔形容她是誇誇其談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王朔的形容話語裡,他表示比起于丹,我更喜歡閻崇年,他講的才是真材實料!這一點也是對的!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為什麼這麼講呢?首先我們王朔說于丹就是犯了知識分子一個特別大的毛病,總是把殘酷的歷史給審美化。

王朔解釋在歷史的進程之中,課本上全是已經美化了,但這不能代表是真的,于丹就不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來講,這掩蓋了真相。簡單一點來講,《論語》講得再好,只是一個美學,沒有了歷史的真實性。

講真的,王朔是一個敢說的人,他不以歷史的巨人為師,這一點是他與其他文化學者完全不同的。

​王朔評價于丹:比起她,我更喜歡閻崇年,那講的才是真材實料

​其次深入到王朔的作品之中,我們會發現,這個文化人的文字裡面沒有裝假的成分,也可以說毫無裝飾的存在。

他是一個獨具魅力人格的文化人,他看得透也敢說,有很多說得不對的,但絕大多數都是符合現代文壇現狀的,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