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座面积仅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距离日本横滨和美国旧金山均为2800海里(约5200公里),正处于亚洲前往美国的太平洋航线中间位置,故而得名中途岛。

就是这座毫不起眼的岛屿,二战期间在此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直接影响到太平洋的控制权,以及整个日本帝国海军的命运。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此战前,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打击,导致半年内无所作为。短期内日军是占了便宜,趁机侵占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但从长期看,把美国卷入战争,对日本无疑是自掘坟墓。

日军最初的计划是,将美太平洋海军残余力量诱入中途岛海域,围而歼之,并以此威胁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他们深知,如果给美国喘息之机,将工业能力转化为战争能力,日本几乎毫无取胜的希望。他们急于发动此战,也是为了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

日军没有料到,美军情报部门已经破译了他们的通信,并判明日军作战意图。这使得原本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变成自己钻进美海军部署的埋伏圈。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山本五十六

双方兵力对比

日军对此战相当重视,几乎是倾巢出动,总共200多艘舰艇,包括8艘航母(4艘重型、4艘轻型),舰载机600多架。总指挥山本五十六,前线指挥南云忠一。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被分散使用到了各处,真正参加战斗的,只是南云指挥的第一舰队。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南云忠一

美军方面,总指挥尼米兹,前线指挥弗莱彻、斯普鲁恩斯。之前在珊瑚海海战中被重创的约克城号航母,被神奇的速度修复,因此共投入三艘航母:企业号、约克城号、大黄蜂号。尼米兹尽了最大努力,才调集了总数76艘舰艇的舰队,很大一部分还无法参战。

虽然总数上并不占优,但美海军将其集中使用到了中途岛。反观日军,由于错估约克城号短期无法修复,美军最多只有两艘航母可用。这一判断,使之犯了分兵大忌。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尼米兹

战斗过程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军第一波包括108架飞机的攻击集群,直扑中途岛,岛上美机、包括轰炸机均起飞迎敌。7点,完成攻击的日机向舰队指挥南云中将发电,准备返航。

情报对于此次海战极为重要,几乎是在日机返航6分钟之后,100多架舰载机从隐藏在中途岛海域的企业号、大黄蜂号起飞,直扑370公里外的日本舰队。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直到7点半,南云才收到侦察机报告,得知中途岛海域隐藏着美军舰队。此前,他刚命令卸下飞机上准备对付美舰的鱼雷,换装用于地面攻击的高爆炸弹。知道附近有美国舰队,南云又命令暂停卸下鱼雷,让侦察机继续探明美舰队内有无航母。

8点15分,传回的消息表明,美舰队确有航母。南云命令,把甲板上已经装好高爆炸弹的飞机,推回机库换鱼雷,准备迎战美国舰队。为节约时间,大量高爆炸弹被卸下后,直接堆放在甲板上。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就在日军手忙脚乱,第二波攻击飞机将飞未飞之时,8点30分第一波飞机回来了。此时第二波攻击机群换装鱼雷尚未完成,而且缺乏战斗机护航,而返航的飞机也油箱见底,急需降落加油,情况十分尴尬。

此时南云做了个让他悔恨一生的决定,先让天上的飞机降落。如此一来,日军舰队天空再无保护,失去舰载机护航的航母,活脱脱成了美机的标靶。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正当第一波飞机陆续降落时,8点40分,距离日本舰队30公里外的约克城号航母上,35架战机起飞,直奔南云舰队而来。

9点20分,加油完毕的日机开始起飞护航,才过了5分钟,从各航母起飞的美机相继赶到。由于美机的不间断攻击,日机的加油装弹过程缓慢而艰难,无法组织有力反击。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斯普鲁恩斯

10点半左右,来自企业号航母的33架无畏轰炸机,集中攻击赤城、加贺两艘日军航母。随后而来的17架美机则专心对付苍龙号。日军堆积在甲板上的高爆炸弹帮了大忙,短短几分钟内,三艘重型航母均被摧毁,大势已去。

下午5时许,日本“硕果仅存”的飞龙号航母,在30架美机的围攻下,身中数弹,失去作战能力。

战役在6月6日结束,日军四艘重型航母,包括330余架舰载机,全部沉入海底,阵亡人数3000余。相比之下,美军损失要小得多,约克城号航母被击沉,飞机140多架,阵亡人数300余。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战略意义

此战充分证明,航母是现代海战的核心。海战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舰船,而是舰队之上的天空,谁取得海洋上空的制空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日军偷袭珍珠港所建立的太平洋力量优势,此战后不复存在。控制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美军,对驻守各岛屿的日军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拔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在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的岛链防线后,将战火引向其本土,日本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改变帝国海军命运之战——中途岛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