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為何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

自朱元璋建立起明朝開始,到清軍橫掃中原,在這270多年的風雨飄搖中,明朝一路走過了不少坎坷,無論是土木堡事變,還是壬辰倭亂,明朝都能在一次次的磨礪中,重新振作起來,重新成為東亞地區的共主。但也就是這樣一個王朝,在公元前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和日漸強大的女真部族雙重打擊下,最終以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而宣告結束。

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為何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

在中國的歷史中,每到一個朝代的末期,總會伴隨著天災人禍的發生。崇禎皇帝繼位時,明朝上下早已是內憂外患的境地,內有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在攻城略地,外有日漸強大的滿族部落不斷侵擾邊關,這對於一個新皇帝來說,卻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

雖然崇禎即位時,明朝上下早已千瘡百孔,但總體實力依舊佔據著明顯的優勢。可這位新皇帝畢竟處世未深,在滿人的有意挑撥之下,竟將鎮守邊關的統帥——袁崇煥可下令處死,這使得明朝邊關頓時失去有力指揮,軍事實力更是一落千丈。當時在眾人心中,袁崇煥就好比是抵禦清軍的柱石,有他在清軍就不可能輕易越過邊關。

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為何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

但是事實,在明朝上下還有一個人比袁崇煥更具實力,而明朝失去了他,才算是真正的引來了滅頂之災,那個人就是被崇禎下招處死的大太監——魏忠賢。雖然在歷史評價中,魏忠賢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宦官,不僅結黨營私、還大有謀朝篡位之嫌,而崇禎也是以結朋黨的理由將其處死。

但自從魏忠賢死後,朝廷便失去了對大臣的管控能力,東林黨不僅私自串通,甚至對於皇帝的召喚也是置之不理,當國庫空虛無力支撐軍費時,崇禎曾號召朝中大臣捐贈軍餉,但這些大臣一個個都在崇禎面前哭窮,所捐募下來的軍費竟不足白銀10萬兩。而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派兵對城中官員進行查抄時,竟從這些"窮官"家中,搜刮出數百萬兩的資產。

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為何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

由此可見,崇禎已經完全失去了對這些大臣的控制。而相比之下,魏忠賢雖在朝中結黨營私,但在大局面前卻有著十分獨到的眼光。魏忠賢就曾斷言:大明王朝的主要威脅和禍根,就是遼東地區的滿族部落。在朝廷查抄魏忠賢府邸時,曾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和袁崇煥往來的大量書信,並且從這些書信中就能看出,他們二人不僅關係密切,同時對於明朝的主要威脅,也有著十分一致的看法。

相比於其他朝代,明朝的組織架構顯得十分特殊。皇帝依託手中的錦衣衛等特務機關,對朝野上下的官員進行監督管理,而在魏忠賢把控下,這些特務機關大大提升了官員的辦事效率,並使得明朝上下機關能夠有效運行。而面對一個高效運作的明朝,無論是清軍,還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都對其忌憚不已,但是隨著魏忠賢被處死,皇帝手中最為重要的手段,也瞬間分崩離析,失去了他本該發揮的作用。

魏忠賢死後,清軍和農民起義軍為何能夠輕易擊敗大明王朝?

最終城破國亡,崇禎在殺死妻女之後,選擇在皇宮後的煤山自縊身亡,大好河山也在清軍鐵蹄的踩踏之下煙消雲散。也許,在崇禎自縊身亡之前,或曾懊悔自己為何留下東林黨,而選擇將魏忠賢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