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還是被人害死的?

厲史小白王小虎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還是被人害死的?我認為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是西漢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善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為票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敵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河西地區的匈奴部,殲敵4萬餘人。同年秋,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使得渾邪王率4萬餘眾歸漢。四年夏,率5萬騎越過大漠,擊敗匈奴左賢王部後又乘勝追擊,深入腹地2000餘里,殲敵7萬餘人。可謂戰功赫赫,後升任為大司馬,與舅舅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勇猛果敢,不拘古法,深得武帝信任。

然而,這位軍事天才,卻在24歲時就英年早逝了,褚少孫在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的,但沒說病因。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記載了霍去病葬禮、墓地,還解釋了諡號。關於霍去病死因司馬遷卻諱莫如深沒🈶說。

後世對霍去病的死因最大的推測是病死,但對於征戰沙場的青年將軍莫名其妙的病死,這個結論難以服眾。如果是病死,太史公完全可以描述出來,為什麼他要三緘其口?依當時的背景分析,我認🈶以下可能:

1.漢武帝秘令自己的人幹掉了霍去病,目的是阻止衛、霍聯盟。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也確實存在。漢武帝是霸道的帝王,為排除外戚干政,一生 做過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思,後來連衛子夫皇后、鉤弋夫人與太子劉琚都沒有放過。為了江山穩固,武帝是什麼手段都能使用的 人。但當時要備戰匈奴,霍去病是首當其衝的主將人選。縱使武帝起了殺心,也要選擇適當的時候。他有文治武功,懂得大敵當前,濫殺無益。所以,🈶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2.以平陽公主為核心成員的衛氏集團想方設法滅了他。

霍去病雖然是衛氏集團的分支,但是他的崛起的過程中以及崛起後,衛氏家族從中沒有獲得絲毫利益。反而既得利益受損,他一戰而冠後,衛青在帝國再也不能一枝獨秀地存在。

而衛青是整個衛氏家族的代表,衛氏集團還掌控著太子劉琚。根據武帝的執政風格,他根本不會讓一方外戚勢力日益坐大。所以,漢武帝必須找個中堅人物來牽制衛氏集團,當時,能與之相抗衡的人就是霍去病。

所以,當霍去病威脅到衛青地位的時候,平陽公主運籌帷幄,幹掉了他。平陽公主身為衛青夫人,又是武帝的姐姐,衛青的姐姐又是皇后,做點出格的事,想來弟弟是會忽略的。

長袖善舞的平陽公主,通過縱橫捭闔的計謀,讓武帝賜死了他,畢竟霍去病殺害李敢時,武帝也看出這傢伙缺少使命感。

這裡要提一件事,即霍去病死後,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詔而被免去了侯爵。是否,平陽添鹽加醋後,霍 去病已引起了武帝的嚴重不滿。平陽再讓衛伉矯詔賜死了他?可能性不是沒有,衛伉此時不過十幾歲,在平陽的蠱惑下,犯錯後容易取得大人的原諒。就當時的情景分析,霍去病死後 受益最大者就是衛氏集團。

年少有為的霍去病死了,對帝國是一種損失。而以嚴謹著稱的太史公卻在史記中暗淡了他生前許多豐功偉績,這讓後人生出好多疑惑。想當年,他在封狼居胥時,是何等的威武與灑脫啊,但,他的生命如流星劃過天際,來去匆匆。令人吹噓不已。


希望星晨58298869


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究竟怎麼死的這個問題,連史官司馬遷在史書上都沒有說,所以我們也就只能靠猜了。

先說霍去病是不是得病死的

第一種猜測:自身身體底子不好。霍去病的名字帶“去病”二字,或許就是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是不是打孃胎裡出來就身體不好。

第二種猜測:沒有長壽基因。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四十幾歲去世,不算長壽。所以猜測霍去病的家族沒有長壽基因。

第三種猜測:連續高密度高強度作戰。霍去病在短短5年以內出征6次,作戰手段也是高強度高機動的,嚴重損害身體,且所處年代恰逢大規模主動出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時期。“長驅六舉電擊雷霆”,班固曾這樣形容霍去病,可見其“工作強度”,簡直就是“公雞中的戰鬥機”。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霍去病在自身身體底子並不是很突出的前提下,長期高強度作戰,歸類於“過勞死”也不是無稽之談的。

再說霍去病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少年得志,不會左右逢源,樹敵眾多。

不利因素一:飛將軍李廣之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殺。飛將軍李廣戰死之後,由其子李敢繼承爵位。李敢有次打了衛青,霍去病為舅舅報仇,射殺了李敢。

不利因素二:群眾基礎差。霍去病由於少年得志,小小年紀就身居高職,沒來得及從基層鍛鍊就直接高高在上,不知下層疾苦。霍去病出徵時,漢武帝為他備車幾十輛專門運輸他的飲食,回來的時候把沒吃完的精米和肉全部扔了,而此時他的士兵有的還餓著肚子。群眾基礎不好。

不利因素三:“請立三王”自取滅亡。霍去病多次領銜上疏,請立三王(劉閎、劉旦、劉胥),這也算是變相的“逼宮”吧。在霍去病已經完成了該完成的重要戰鬥之後,匈奴已不再構成威脅,此時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所以,說霍去病是被人害死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總而言之吧,兩種說法都成立。但本人更傾向於霍去病是被人害死的這個言論。因為如果是病死的,那麼史書對病因、病情、醫治過程、醫治結果一字未提,但卻對霍去病的葬禮進行了詳細描述,提醒大家霍去病是正常死亡,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家說呢?


石間撿史


霍去病真正的死因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司馬遷和霍去病同屬一個時代,我們只能從史記裡窺探一二,

據記載,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寡言少語,性格內向,但果敢有氣魄,少年時就待在皇帝身邊侍候,塞外打仗時,士兵們缺糧,有的餓的站不起來了,而驃騎將軍還在畫場地玩踢球,打仗回去糧食大部分都爛掉了,不知體恤士卒,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只能說是富貴慣了,第一死因可能就是被軍中對他不滿者,投毒加害。

司馬遷在史記裡對霍去病的死因隻字不提,霍去病專橫粗暴,心胸狹窄,這也可能是漢武帝先除掉他的原因,免得以後成為心腹大患,這樣一來,就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史記不敢記載霍去病死因的解釋,司馬遷迫於漢武帝的壓力不得不匆匆帶過,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霍去病勞累過度,引發的猝死,總之這都是我們後人的猜測而已,我覺得第二種還是比較靠譜,說的不好勿噴,各抒己見



縱橫中華五千年


這件事並沒有在史書上寫明,本來不應過多發表意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霍去病去世時正值司馬遷出任太史令時,兩個人應當是認識的。從霍去病的史料記載中確實是語焉不詳,這就讓人懷疑,可能是司馬遷對於當時的一些事情要隱晦,所以不詳加記述。在此筆者僅僅姑妄言之,一家之言,不足為信。

霍去病可能既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被人害死的,而是發生了兵變,可能死於亂軍之中。司馬遷對於武帝當朝的人的記述一般都是要突出其特質,比如寫霍去病的時候就是與衛青合傳,主要寫他們帶兵有方,戰功赫赫。可是如果霍去病死於一場兵變,那麼又怎麼說明他善於帶兵作戰呢?司馬遷的考語贊文都不好寫,所以只能模糊處理。但是從司馬遷的記述當中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霍去病的讚語非常短暫:“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嫖姚繼踵,再靜邊方。”這兩句看似不著邊際,核心就是一句話,霍去病是承接了衛青,征戰有功,為將有道。在霍去病死之前最後的一段記述如下:

“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

總結起來,就是霍去病非常自負任性,愛國忘家。但是,在軍隊中並不體恤士卒,仗著皇帝的寵愛任性妄為。得到了天子賞賜的酒食也不分給士卒,士卒餓著肚子,他還有心思踢球。這也許就是隱晦的暗示了霍去病在軍中並不得人心。這句話沒有交代時間地點,說明這是一種評價判斷,是常態化之下的人物性格,這類事情在霍去病的軍中也是時常發生的。自古有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當兵吃糧是最基礎的保障,而古往今來的大多數兵變都是因為糧草不繼導致的。試想如果官兵沒有糧食吃,餓著肚子,而主帥卻有大批的肉食寧可壞掉也不分發,還在一旁踢球取樂,士兵焉能不恨。這也許就是在暗示,霍去病是因為虐待士卒,軍中糧草不繼引發的兵變而死的。


經典守望者


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堪稱中國歷史上一顆最耀眼的將星。他十八歲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因功被封為冠軍侯;二十歲便成為驃騎將軍,獨立領兵征討匈奴。在短暫的一生中,六次出擊匈奴,共斬獲敵兵十一萬多人。特別是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率軍驅逐匈奴數千裡,從此“漠南無王庭”。可以說,霍去病對減少匈奴侵擾、維護西北穩定、開拓邊疆,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正處人生巔峰的霍去病,卻突然去世了,時年僅二十四。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將星,如同流星一般,消失在人們的眼前,令人惋惜不已。那麼,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會英年早逝呢?

霍去病極有可能是死於某種為當時醫學所不知道的致命遺傳病。為何如此說呢?有兩個證據:

其一、從霍去病這個名字上看,去病二字說明霍去病出生時可能經常生病,故而,他的父母給他起名為去病,希望他能少生病。

其二、霍去病死後,留下一個兒子,名叫霍嬗。霍去病去世時,霍嬗年令小,漢武帝十分喜愛他,希望長大後任命他為將軍。但據史料記載,在元封元年,漢武帝帶霍嬗去蓬萊迎仙,結果神仙沒能迎來,霍嬗卻在一夜之間突然死去。霍嬗死時,距霍去病去世僅有六年。

霍去病和霍嬗父子的突然死亡,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他們極有可能死於某種致命的家族遺傳病。而這種致命的家族遺傳病,是當時醫學所無法認知的,故而在史料中只能記載病死,卻無法確切記載死於何種疾病。


胖小喵日記


漠北之戰,衛青在知匈奴大單于以逸待勞等待會戰後,革李廣前將軍職務,令其與審食其出右路合圍單于。李廣失期,衛青與其親戚前將軍公孫賀直接與匈奴開戰,匈奴大單于逃,漢軍慘不如敗。衛青置醪酒于帥帳犒廣,其敘。翌日,長史敕廣上陳,其不語,遂責校尉。廣不忍校尉受責,長嘆自刎!士涕民哀,扶柩相送!

大軍遠征,力求速戰速決,衛青支廣出右路走遠路包抄,欠妥;廣未至,與匈奴大單于戰,慘不如敗,無腦;戰損相當,敵酋逃跑,無功有責,找廣背鍋;廣死,衛青有責。

廣有三子,長子當戶,次子椒,三子敢。當戶與椒早亡於廣,當戶有一遺腹子,曰陵。廣生時將兵4000,與博望侯所將10000兵出右路,前後左右搜索前進,給衛青吸引匈奴兵力。廣軍與40000匈奴相遇,無懼。令子李敢出戰,敢帶數十人直入敵陣,分兵左右而出,回曰“胡虜易而!”,士氣大振。戰一日,殺敵4000自損殆盡,張騫至,帶殘部脫。

漠北之戰,敢從驃騎將軍出擊匈奴,戰左賢王主力。敢奪左賢王旗鼓,斬首虜頗多,封關內侯,代廣為郎中令。

以上說明李敢勇不可當,深受漢武帝器重,不滿20子代父職,位居九卿,管理天子門生,衛戍京師,保護天子安全。

戰後班師至京城,聞衛青苛責於廣,擊傷衛青。青愧,匿事。

半年後甘泉狩獵,霍去病暗殺李敢於天子面前。龍顏大怒,對霍拳打腳踢;怕東窗事發,霍去病被誅,言關內侯死於鹿角之下,並責其駐守朔方,以求自保。

居歲餘,去病卒。

霍去病到底怎麼死的?眾說紛紜,但極有可能是被李氏家族或李廣、李敢的知己暗殺!


少卿觀史


大司馬驃騎將軍的官名可以說是非常的威風了,霍去病年紀輕輕就有了這樣的官職,在歷史上留下了諸多傳奇,可是一代將星卻為何突然隕落了呢?霍去病早逝的真實死因是否有陰謀?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



霍去病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然而,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卻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劃上了生命的句號。彷彿一顆流星一般,劃過夜空,耀眼奪目,但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千百年來使無數後人為之扼腕嘆息!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勳。



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霍去病病死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褚少孫的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

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將,能騎善射,在戰場上經常是一馬當先,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23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於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面積蔓延?為何隨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將領沒有染上?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



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病死之說到底是不是託詞?司馬遷也沒有確定霍去病的真實死因,但是他也無力追究真相,這段歷史竟然就這樣成了空缺。


黃仔說史


歷史上關於霍去病的死因,沒有任何記載,只知道他二十四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但是在《史記》中對於他的葬禮卻記載的得非常清楚,這也讓不少的人對於霍去病的死因非常的好奇,但是至今所有的結論,都是大家猜測出來的。

霍去病是漢代最有名的大將軍、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人才,不過霍去病的身世說起來頗有些傳奇,他的外祖母衛媼是個女奴,所以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也是個女奴,衛少兒與一個霍姓小吏私通生下霍去病。

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霍家也覺得衛少兒身份低微因此不承認這個孩子,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但是霍去病的另外一個身份卻讓大家敬佩,他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衛子夫的外甥。

雖然霍去病的身份是私生子,但是姨媽衛子夫卻得到漢武帝劉徹的寵愛入住未央宮,舅舅衛青也因為屢立軍功被封為大將軍,後來還娶了從前的女主人平陽公主為妻,於是霍去病的私生子身份不再被人提起,反而成為了貴族少年。

霍去病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超高的軍事才能,於是漢武帝讓他參與和匈奴戰爭的準備工作,跟隨舅舅衛青一起攻打匈奴,年紀輕輕的霍去病聲名遠揚,之後還被封為了驃騎將軍,霍去病自己帶兵出征河西地區大獲全勝,成為了鼎鼎有名的少年將軍。

之後的霍去病在帶兵打仗上屢戰屢勝,甚至被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與他的舅舅衛青齊名,同為漢朝的大司馬,共同掌管全國的兵馬,這個時候的霍去病變的非常威風,可是少年得志的他,卻在二十四歲的時候英年早逝,就連死因也不得而知。


歷史名將錄


霍去病是真正的少年英才,如同滿天繁星中光芒最亮的那一顆,別說漢朝,就是整個古代史上也沒有比他更耀眼的少年將軍!

17歲時,霍去病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漢武帝大喜,以其勇冠三軍之勢,封之為“冠軍侯”;

19歲時,霍去病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這是亙古未有之功,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匈奴對西域失去控制,絲綢之路得以開闢。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首匈奴悲歌描述的就是河西之戰的結果。

21歲時,霍去病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殲敵7萬多,俘虜了80多名匈奴貴族。

追殺匈奴殘軍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直逼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此戰的結果是“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23歲時,將星殞落。

霍去病彷彿為征戰而生,就像是上天賜予漢朝的戰神,所以英年早逝就讓人分外可惜、遺憾,如果他能活得久一點,不知道還會創造怎樣的奇蹟?

因為他死得突然,此前也沒有什麼預兆,後世對他的死因有多種解讀,一種是病死,依據是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上書時提到過“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另一種是陰謀論了,認為霍去病是被害死的,主謀便是漢武帝。

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認為霍去病不可能是漢武帝害死的,原因如下:

1、軍事方面

霍去病去世前,匈奴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決心派霍去病再去打一波,備戰的過程中他忽然去世了,漢武帝只得打消念頭。

《史記匈奴列傳》對此的記載是:“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意思是霍去病去世後,漢朝很長時間沒有和匈奴作戰。

匈奴雖被打退了許多次,但始終未被滅絕。“飛鳥未盡,良弓還不能藏”,漢武帝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自折大將,他還指望霍去病再去幫他打仗呢。

2、政治方面

眾所周知,霍去病屬於衛家這一個外戚團體。

但漢武帝雖然不希望看到外戚專權的局面,霍去病畢竟太小了,打仗是很厲害,在朝中的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現在就剷除他為時過早了,至少也該等到他四十多歲羽翼已成的時候再動手。

就算真想剷除外戚,殺衛青比殺霍去病對衛氏集團的打擊更大。霍去病只是皇后的外甥,衛青卻是衛子夫的弟弟,血緣更近。

3、感情方面

漢武帝是個冷酷無情的帝王,但再怎麼冷酷他始終還是個人,是人就會有感情。

霍去病幾乎是他看著長大的,又為自己立下這麼大功勞,漢武帝看他如同自家子侄,如果是迫於無奈也就算了,好端端的怎麼下得了手?

可以說霍去病突然亡故之後,感到難過的除了家人就是漢武帝,既是痛失大將,也是痛失子侄。

【結語】

綜上所述,霍去病不是漢武帝殺的。那會不會是別人殺的呢?也不太可能。當時衛家勢大,耳目眾多,如果有蛛絲馬跡肯定會被發現,必然會為他報仇,漢武帝也不會放過兇手。

他們都沒有反應,只能說明霍去病不是被人所害,而是自然病故。也許是早年的征戰損傷了他的身體,導致突發急病吧。

總之,霍去病如同漢朝的一顆流星,耀眼而短暫。冠軍侯之名,千古流傳。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一代戰神霍去病,年少成名,為漢朝開拓疆土,立下了不世之功,但24歲離奇死亡,史書記載只用了一個字--卒,反而對霍去病的葬禮描述的非常清晰。

這顯然不太像司馬遷嚴謹的風格,那麼為什麼他不寫明霍去病的死因呢?很顯然霍去病的死因被隱瞞了。

歷史總是那麼令人捉摸不透,如今幾千年過去了,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我們誰也無法得知,但卻可以依據史書去進行大膽推測。

一說霍去病是病死的,但身為一個身先士卒的將領,身體不應該那麼羸弱,而且就算是患病也應該有一個過程,不可能突然就得病,突然就死了吧,這一點顯然站不住腳。

另一種說法是勞累猝死,霍去病20出頭就立下了人家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功績,不僅僅蕩平了河西走廊,更是封狼居胥,打得匈奴聞風喪膽。

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連年的征戰很有可能耗費了霍去病過多的精力,最終導致猝死,這種說法也是說得通的。

此外,當時衛氏一門權勢滔天,一門五侯不說,衛青還是大將軍,還有一個皇后衛子夫,作為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武帝自然懂得制衡的道理。

於是,漠北大戰之後,漢武帝就有意提拔霍去病,用以制衡衛家的權力。那麼霍去病死後,誰會得利,自然是衛家。

雖然衛青身為舅舅不會對霍去病出手,但不排除衛家的人出於利益考慮會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而且霍去病的死因不是刺殺,更不是毒殺,很有可能是自殺。

為什麼會這樣說?以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喜愛程度,如果霍去病是死於他人的刺殺或者毒殺,那麼勢必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但霍去病死後,漢武帝並沒有遷怒他人,反而還隱藏了霍去病的死因,那麼也只有自殺說得過去了。

霍去病不爭名、不奪利,唯獨極重親情,為了舅舅衛青,他甚至可以當著漢武帝的面當場射殺李廣的兒子,那麼如果在有心之人的遊說下,通過犧牲自己來保全衛式集團的利益,他會不會這麼做呢?我想是會的。

不管怎麼講,霍去病死因成迷,真相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清楚,後人也只得大膽猜測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