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10月22日,鄭州47中,來自德國的馬麗雅第一次來到中原,她和其他來自105個國家的青年俊秀齊聚鄭州,開始了他們瞭解鄭州瞭解河南瞭解中國的“鄭州第一課”,在3位老師的課堂中,一個古老而現代的中國畫卷在馬麗雅和她的同學眼前漸次展開。


古詩裡的黃河串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舞臺上,“班主任”李愛葉身著旗袍,優雅而自信。她用一段流暢的英語開場白驚豔全場,開啟了她的語文課堂——古詩裡的黃河文化。

身後的大屏上黃河之水浩蕩奔騰,李愛葉的講課就從黃河開始,“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穿過崇山峻嶺、越過黃土高原,衝出華北平原,最後奔向渤海。”

李愛葉聲音輕緩有力,思路明晰,寥寥數語一個立體具象的黃河便浮現在眼前。黃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自夏至宋,黃河流域雄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鄭州、西安、洛陽、開封、安陽等古都燦若明珠。

在李愛葉的講述下,幾大古都展開史卷,比如殷墟安陽,遺存的甲骨文開創了文字記載的先河;九朝古都洛陽,依山而建的龍門石窟聞名天下;黃河岸畔的開封,城摞城見證了歷史的繁華和落寞。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李愛葉用古詩詞的黃河文化,串聯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她挑選了三首風格迥異的詩詞,與選手們分享。《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講述了古代中國人對於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樂府詩集中的經典名作《木蘭詩》,刻畫了一個形如高山的巾幗英雄;詩仙李白的傳世名篇《將進酒》,繪製了黃河之水如從天降般奔流東去的大美圖卷。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發言環節,漢語橋的青年俊秀“巾幗不讓鬚眉”,幾個女生搶到了“吟詩”的機會,雖然普通話並不標準,但讀起來也是鏗鏘有力韻律悠長。

李愛葉說,每首詩詞都是精心挑選的,將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渴望和平的願望、寬廣的胸襟,通過詩詞不著痕跡地反映出來。


傳統古樂器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樑

距今9000年的骨笛,7000年的骨哨……來自河南師範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的竹笛老師王洪亮,用幾件樂器,帶領大家走進中國歷史的深處,用優美的樂曲掀起了課堂的高潮。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骨哨,聲音清脆明亮,彷彿置身遮天蔽日芳草撲鼻的原始森林;壎,低音渾厚蒼涼,猶如展現大漠孤煙黃河落日;竹笛,音色輕快跳躍,帶你走進白雪茫茫燈光溫馨的歡樂節日。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屏幕上,潺潺流水、青山滴翠、雲霧繚繞,壎、笛子、葫蘆絲等樂器輪番登場,王洪亮現場表演了一段自己創作的《黃河古意》,時而輕緩,時而跳躍,青山綠水如詩畫般在大家眼前徐徐展開。當鏡頭定格在流光溢彩的鄭州,音樂戛然而止,學生們紛紛站起來鼓掌,致敬一場古老與現代的音樂盛宴。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王洪亮說,漢語橋是連接世界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也是一顆種子,撒向了選手心底。竹笛緣起黃河流域,之所以選擇這個樂器,主要是展示源遠流長的河南文化,而最後以葫蘆絲結尾,則是表明了中原文化多元化的特徵,希望通過樂器的演示,讓選手們瞭解古老而開放的中國。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特別不可思議,特別神奇,沒想到這些東西能夠吹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來自非洲佛得角的米麗亞聽得如痴如醉,她說非常喜歡這次上課,不但欣賞了古詩詞之美,更見識了神奇的樂器。


姓氏文化理清中華的文化脈絡

悠揚的樂聲尚在餘音繞樑,丐幫弟子“小米”閃亮登場,與曾客串《武林外傳》丐幫弟子的裝扮迥異,這次出現在舞臺上的張清西裝革履,以紀錄片《姓氏中國》導演的身份,帶領大家穿越歷史,回到上古時期的中原大地。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古代的姬姓跟河南的關係密不可分,它的得姓始祖就是被譽為人文初祖的黃帝。”張清輕輕滑動著背景屏幕上的圖片,穿插了一個關於黃帝南征北戰平定天下的故事:黃帝與蚩尤鏖戰涿鹿始定乾坤;黃帝與炎帝決戰阪泉統一華夏,華夏文明自此發端,姓氏文化也由此綿延至今。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河南是姓氏的發源地之一,前100中華大姓中,78個起源於河南。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都聚集在黃帝故里新鄭,祭拜祖先尋根問祖。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張清說,這樣的活動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樑,也是世界瞭解中國的窗口。通過對幾千年歷史文脈的梳理,給世界各國的青年才俊提供一個瞭解中國歷史的機會,他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現在的中國。


漢語橋|聆聽“一河一詩一曲,感受“鄭州第一課”中國畫卷



“中國的歷史博大精深,文化源遠流長。”27歲的帶隊老師安尼衛,來自津巴布韋,曾在河北大學學習過3年中文。他說,這一課更加激發了他對中國文化、中原文化的濃厚興趣,他也正在籌備來鄭州大學讀博士,以便更多地瞭解中原、瞭解中國。馬麗雅也有如此感受,練習武術的她,更期待能去少林寺,見識傳說中的中國功夫。


來源:鄭州發佈(記者 王戰龍 張華/文 馬健 周甬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