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一代方言大師:漣水籍海外華僑胡士雲教授

一代方言大師:漣水籍海外華僑胡士雲教授

▲胡士雲

人物名片:胡士雲,漣水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2001年獲暨南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現隸屬於教育部),1992年起赴日本任教,任大阪外國語大學(國立,現併入大阪大學)講師、副教授,現任(日本)四天王寺大學教授、西日本新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中國)南京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大學畢業後,在中國國內主要從事漢語方言和社會語言學的調查研究工作。旅居日本後,除繼續進行漢語研究外,主要從事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學工作。

初見胡士雲教授,是在漣水賓館休息室,記者到時,他正對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碼字。原來,此時恰逢西日本新華僑華人聯合會回國訪問,他正忙著整理有關訪問資料,看到我們的來訪,胡教授立馬放下手頭工作,熱情地接待了我們。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胡教授說,唐代詩人賀知章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所表現出的鄉音、鄉情、鄉親情結正是他此時此刻的心境。地道的漣水方言,親切的鄉音拉開了我們的訪談,也拉近了一位海外華僑對故鄉的深情。

一代方言大師:漣水籍海外華僑胡士雲教授

▲胡士雲在第五屆在日華僑華人青少年漢語演講比賽上致辭

國內:傾心於方言和社會語言學調研

有位外國的語言學家說過,一種語言從地球上消失,就等於失去一座"盧浮宮"。這句話簡單明瞭地說明了語言的重要性,也基於此,胡士雲一直追蹤漢語方言和社會語言學的流變,用一系列專著保留了一座語言"盧浮宮"。著書《漣水方言研究》《漢語親屬稱謂研究》《中日日中經貿辭典》《漢語方言地圖集》等;編寫教材《基礎漢語教程》《初級中國語課本》等;撰寫論文《漣水方言同音字匯》《北京話中的"V"和"W"》《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等。

"2010年春上,顧黔教授給我打電話,說要編寫《江蘇方言研究叢書》,邀我參加並負責《漣水方言研究》的編寫,我是漣水人,自然樂意為此。"談起《漣水方言研究》一書的編寫,胡教授回憶道,"其實,初稿寫於1983年,但是中間揀起多次,又放下多次,所以一直拖延至今,直到接到顧黔教授的電話後,我立志發奮,希望儘快完成書稿。"據胡士雲介紹,他對方言感興趣,始於大學二年級時,那是上了唐作藩先生的音韻學課。三年級時上了王福堂先生的方言課,堅定了自己的愛好。所以,就開始嘗試寫自己的方言,時至今日已歷時30年。30年來,他親自跟蹤,並通過張彩峰、周海浪……蒐集、調查、驗證。"有聲母n和l,但它們是一個音位,不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沒有舌尖後音(捲舌音)聲母,除z外,普通話的舌尖後音ts、tsh、s在漣水方言中讀作舌尖前音ts、tsh、s;山、鹹、臻、梗、曾、深攝的開口呼字與合口呼字主要元音不同,且合口二等字與三等字的介音也有差別……"指著電腦屏幕,胡教授為我們現場進行了漣水方言特點講解。據瞭解,《漣水方言研究》一書由中華書局2011年10月出版發行,該書對漣水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進行了詳細的共時描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同時運用了實驗語音學的手段,用語圖進行了語音分析。

一代方言大師:漣水籍海外華僑胡士雲教授

▲《漣水方言研究》

國外:致力於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

1992年,胡士雲受邀到日本,在大阪外國語大學做漢語教師,現為日本四天王寺大學教授,致力於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除了本職工作外,為了更好地向日本學生傳授漢語知識,提高教學水平,他於1996年發起成立關西漢語教師交流協會,並一直擔任會長。"開展學術活動,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進一步推動日本關西地區的漢語教學工作以及與世界漢語教學界的交流。舉辦"漢語教師培訓班",使非漢語專業出身的教師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連續十年協助總領事館教育室舉辦大學生和中學生的'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西日本地區預賽,並負責對參加決賽的選手進行輔導。在第二屆和第八屆大學生比賽中,西日本地區的選手獲得了一等獎。"胡士雲說道,"2005年,西日本華文教育者協會成立,這個協會旨在弘揚中華文化,鼓勵在日華僑華人青少年學習漢語並啟發他們思考問題,促進中日兩國世代友好。"據瞭解,2007年12月,西日本華文教育者協會舉辦了"中國國際航空杯"在日華僑華人青少年漢語演講比賽,第二年改名"中華杯"。至今已舉辦了6屆。這一比賽為廣大華僑華人青少年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提高了參賽者的漢語水平。

一代方言大師:漣水籍海外華僑胡士雲教授

今年4月,胡士雲辭去了西日本華文教育者協會會長一職,擔任西日本新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已放手不管中文教育了。除了繼續參與各種中文教育活動外,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望,就是籌建一所新的華僑華人中文學校。"目前,關西地區僅有兩所全日制中文學校,學校的容量有限,很難滿足眾多華僑華人子女學習漢語的需求,因此籌建一所新的華僑華人中文學校是必需的。"胡士雲告訴記者,他計劃在今年年內成立一個籌備委員會,以對有關需求及可行性等展開調查。 文/陳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