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陳維崧《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清代陳維崧《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古傷今之作。清秋時節,詞人路經信陵君祠,目睹荒涼景緻,追懷昔人風采,感嘆欺欷,於是寫下這首沉鬱的詞篇。
陳維崧簡介: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註釋:

席帽聊蕭,偶經過、信陵祠下。正滿目、荒臺敗葉,東京客舍。九月驚風將落帽,半廊細雨時飄瓦。桕(jiù)初紅、偏向壞牆邊,離披打。
我帶著遮陽的帽子,略顯蕭瑟,偶然從信陵祠堂下面經過。眼中含著淚水,荒涼的臺階上落滿枯敗的葉子,留宿河南開封。九月的大風把帽子吹得隨風飄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飄灑屋瓦之上。烏桕樹的葉子經秋霜而紅,葉子散亂狀朝著破爛的牆邊伸展。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開封。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種遮陽帽,以藤席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緣,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隨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蕭:冷落、蕭瑟。東京:指開封。開封戰國時為魏國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號東京。驚風:大風。 落帽:晉孟嘉在九月九日隨桓溫游龍山,風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覺,桓溫命孫盟作文嘲嘉。飄瓦:飄灑屋瓦之上。桕:即烏桕樹,葉經秋霜而紅。離披:散亂狀。

今古事,堪悲詫;身世恨,從牽惹。倘君而仍在,定憐餘也。我詎(jù)不如毛薛輩,君寧甘與原嘗亞。嘆侯嬴、老淚苦無多,如鉛瀉。
過去的事情和現在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十分詫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牽連。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會給我留下憐愛的餘地。難道我還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嗎?信陵君難道甘願比平原君、孟嘗君低一等嗎?感慨侯嬴,淚水盡情流淌也覺得不夠悲傷。
從:因此。詎:難道。 毛薛輩:指信陵君門客毛公、薛公。寧:難道。 原嘗:指與信陵君齊名的平原君、孟嘗君。 亞:次一等。侯嬴:戰國時魏人。此處作者亦以侯嬴自況。如鉛瀉:淚水盡情流淌。


陳維崧的主要作品有:

醉落魄·詠鷹、賀新郎·縴夫詞、沁(qìn)園春·詠菜花、虞美人·無聊、南鄉子·邢州道上作、沁(qìn)園春·十萬瓊枝、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好事近·分手柳花天、紅林檎近 人日雪中作、清平樂·夜飲友人別館,聽年少彈三絃·、賀新郎 其二、望江南 其十、瑤華 閩蘭、題曹實庵珂雪詞、映山紅慢 竹菇用湘瑟詞詠石榴韻、丁香結 詠竹菇、荊南詞、念奴嬌 讀顧庵先生新詞兼酬贈什即次原韻、虞美人 賦得一枝紅牡丹、詠滇茶、壽樓春 為白琅季節母吳孺人賦、金明池 丙辰秋日書事、賀新郎 見南苑阱熊而嘆之同吳天石賦、水調歌頭 立秋前一日述懷柬許豈凡、念奴嬌 半雪弟四十詞以贈之即次其自壽原韻、席見獅兒、席見獅兒、雨中花 詠薰籠、郯城傾蓋亭下作、望江南 其四等。



《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併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