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詠江南》:愛殺江南

元曲 |《水仙子·詠江南》:愛殺江南!

水仙子·詠江南

元代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譯 文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河岸兩邊的人家,屋頂飛簷如畫,似乎銜接在一起。

江面上荷葉、菱葉叢生,浮在水中秋光安寧閒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里岸邊瀰漫。遠處的畫船正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是愛煞這江南美景呀!

注 釋

1、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2、煙水:煙靄籠罩著的水面。

3、照:倒映。

4、嵐:山裡的霧氣。

5、畫簷:有畫飾的屋簷。

6、芰(jì)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7、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8、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9、卷香風十里珠簾:“十里香風捲珠簾”的倒裝。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

10、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11、酒旗:也叫酒帘,俗稱“望子”,是以布綴於竿頭、高懸於店門前的酒家標幟。

12、颭(zhǎn):風吹物動的樣子。

13、殺:通“煞”,非常、甚。用在動詞後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元曲 |《水仙子·詠江南》:愛殺江南

賞 析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物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看著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隨著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愜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散曲。

這首小令寫江南風光,以江水為中心展現出叢叢芰荷、點點畫船、雲淡天高、鷗鳥飛翔的秋光和酒旗飄揚、畫簷相連的市景。

畫面開闊悠遠,富於立體感,風格清逸。全曲純用白描手法,將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十種景物,構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鄉圖。情韻生動,意態萬千,所以最後以“愛殺江南”作結,既是必然之筆,又顯得收束有力。

古今寫秋,常帶秋蕭颯、悲涼氣氛,而此曲卻不同,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裡行間還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情調。

全曲八句,七句寫景,最後用一句抒情句作結,並點題。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風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開頭兩句,作者就緊緊抓住這特點來進行描繪。一條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霧氣迷濛,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迷茫,似夢如幻,恍惚迷離。兩岸人煙稠密,真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江南水鄉秋景中,最大的特徵無過於菱與荷了,被作者稱讚的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這前三句是對江南景物的總體描寫,接下來四句分別寫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元曲 |《水仙子·詠江南》:愛殺江南

先看水面上沙鷗自由飛舞,再回到岸上,這第五句與杜牧的《贈別》聯繫起來,令人不知這香風是從荷花中飄來,還是從珠簾里美人身上飄下來。珠簾裡似乎還有若隱若現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

抬頭遠眺,看到畫船兒從天邊駛來,這祥華貴的遊船上,當然還會有悠揚悅耳的樂聲,在視覺、嗅覺中又加上了聽覺,令人心曠神怡。

正在這時,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風中飄揚,於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陣陣撲鼻的酒香。

至此,已令人心醉了,於是情不自禁娥發出了“愛殺江南”的讚歎。在強烈的讚歎聲中,結束了全曲,使這讚歎聲久久縈繞在讀者的耳際心上。

元曲 |《水仙子·詠江南》:愛殺江南

這支令曲寫得俊美異常。它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反映了詩人熱愛江南、流連忘返的心情。古代吟詠江南的詩詞是不少的,有的借吟詠江南春光寫江南之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的從芳春與清秋兩個季節中選取一些最突出的景物和情事反映江南之美,如李煜的《望江南·閒夢遠》。

作者和他們不同,他抓住江南清秋時節幾個富有特徵意義的景物與情事,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秋色圖,這就使這支散曲有了個性。

另外,在描寫江南美好風光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珠簾漫卷、香風四溢、畫簷鱗次櫛比的大江兩岸的人家,還描寫了江水拍天、煙嵐縹緲、芰荷滿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與社會景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