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往“最好”的方面想,好運也會被積極的能量吸引過來

一個人要使自己生活得有意義,就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理想目標。

不要因為害怕目標定得太大而成為遙遠的空想,完成巨大的預期目標會很難得到預期效果。這必定不會成為阻礙,可以將大目標化解成幾個小目標,再將小目標一一完成。用這個方法有助於克服畏懼心理,如此一來,成功也就會變得更踏實,並且有據可依。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一個不知名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無名小將,贏得了世界冠軍,這效果的確轟動。全世界的人都好奇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很多人都說他得了神助,人們習慣用神話的說法解釋一些不尋常的奇蹟。而這無名小將得獎後的自傳,使真相大白。

凡事往“最好”的方面想,好運也會被積極的能量吸引過來

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把我分解的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這是他成功的秘密,簡單、樸素且驚豔。他的心中也有一個賽道,他把一個長遠的終極目標劃分成一個個短而容易達到的預期目標,在每一段路上都給自己拉上了一根終點線,用無數個小成功,累積出了一個世界冠軍。

其實,人生終極期望目標是統帥,是靈魂,是抽象的理念,它貫穿於生活的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目標也都體現了人生的終極目標。這好像連環套,大目標統率小目標,小目標牽制大目標,大目標是實現小目標的動力,而小目標是實現大目標的基石,如此相互纏繞、制約和影響。

凡事往“最好”的方面想,好運也會被積極的能量吸引過來

預期目標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懂得運用這心理預期目標的技巧,正是對這種智慧的完美運用。比如,在談生意時,卻已經暗下結論,認為這筆訂單不可能成功,當如此負面預期產生,那麼,得償所願,結果一定糟糕極了。

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一些表面的現象而產生負面的預期心理。

舉個例子,當業務員遇到的客戶可能衣著很不講究、頭髮沒梳、辦公室設備很差、沙發座上都是裂痕、講話很不上檔次……

一旦大腦先入為主地認定這個項目談不成,潛意識便會聽命於心理預期的指令,從而放棄讓這筆生意成交的機會和可能。這並不是邪門兒歪道的神乎論,當意識中做出判斷後認定這個客戶不會買你的東西時,業務員推銷的熱忱就會瞬間消失,客戶很容易察覺到這種消極的態度,所以也不會購買。

又如,婆媳關係。當一個女孩子嫁為人婦,對待婆婆,假如剛開始婆婆對女孩有些冷淡,心思細密的女孩兒就暗自揣度,會不會是在什麼時候無意得罪了婆婆?是不是婆婆從哪兒聽到關於她的一些壞話?也許婆婆討厭她?

一旦產生這樣的想法,在下一次見到她時,自然時刻注意保持警惕,不敢越雷池半步,言行中處處保持距離,以防觸碰自己在心中設下的警戒線。事實上,有時候婆婆並不是媳婦想象中的模樣。可能婆婆只是恰好有煩心事,心情不好罷了,而且她看到媳婦的言行,認為她在刻意疏遠她,必定有意見,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行為主體最初設定了一個消極的心理預期。

凡事往“最好”的方面想,好運也會被積極的能量吸引過來

“你打心底裡認為會發生的事,就真的會發生。”

心理預期會影響到周遭的人,尤其是越尊敬的人,對人的影響越大。預期心理決定人的態度,而態度決定了人的外在的行為。這類似於蝴蝶效應的道理,環環相扣,最終趨向於最初的預期,一切都是心向所致。

理想、計劃或者一個正確的目標,它會給人最適合的方向,並將一切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身邊,然後促使人們採取最恰當的選擇和行動。

善用此種意識的力量,學會認識自我,臣服於內心正確的東西,調動全身的積極力量,才可以為能量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吸引內心的願望,向著一個最終的目標前進。摒除一切消極的心理預期,為自己設置一個陽光的預期目標,更好的發揮自己身體中的潛能。凡事往“最好”的方面想,隨時保持“正面的心理預期”。隨時為困難做準備,周遭的人自然就會對我們投以微笑,好運也會被積極的能量吸引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