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条里一些人喜欢出对联?

天桥洞黄氏


一个人由于兴趣爱好与机缘巧合所接触的东西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工作与职业的关系拥有不同的技能。加上学业接触的内容最终都将溶入血脉,特长与爰好将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当然世界观也是如此。爱出对于让他人来对,也是因为本人有这个爱好,这方面也是他的专长。故此是也。内容与世界观,品位以及阅历有关。


天堂丽鸟


不仅出句的人多,对句的人还更多。原因很简单,门槛低。随便一句自认为有意思的句子都可以提出来,爱好者都会如约而至,一展才华。

只要是《今日头条》的对联爱好者,你的首页必定少不了“求下联”的文章或问答,尤其是《悟空问答》中参与者与日俱增,说明大家很喜欢这种文学形式。纵观《悟空问答》近年来的对联,一种不求甚解、自娱自乐、开心就好的心态已经让真正会对联的玩家望而却步,取而代之的则是我辈半吊子(甚至半吊子都谈不上)在里面互相吹捧:好联!妙对!

说实话,凡事都该讲规则,一个人放荡不羁、信口雌黄会被人说成不靠谱、不着调。“靠谱”、“着调”是从唱歌引申而来的,喜欢唱歌,也想把歌唱好,就得按照曲谱来,力求不跑调,歌就会越唱越好。同理,对联也是如此,既然那么喜欢,何不在开心的同时逐渐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和文学素养呢?有道是:兴趣是良师,只要有这个爱好,学起来就不难。楼上“凡夫俗子3020”的提议很好:请有专业知识的网友来普及一下。


不过,对联如同数学,高等数学老师讲10以内的加减法可能不太好懂,或者根本不屑于给我们讲。顺礼自认为掌握了对联“10以内的加减法”,自告奋勇在关老爷面前耍耍大刀。先看一段《声律启蒙》: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红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细心的你看出门道没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思相关、仄起平收,这就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字数相等就不用解释了。

什么是词性相同呢?一句话是由若干个词组合而成的,我们必须读懂上联或下联的意思,给这句话断句。断开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属性,下联字节的词性必须与上联相对应的字节词性相同,即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同时,上联已经有的字下联切不可再用,比如下面这幅对联就犯了这个毛病:欢、新(还有多处错误大家找)


平仄相对好理解,即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应以仄仄平平仄仄平来对,像下面这幅就是严格按照马蹄韵这个格式来写的:


值得注意的是初学者一般不强调用马蹄韵(还有平水韵什么的那是“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难度),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可以了。什么意思呢?如七言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平也可仄,但第二四六个字就一定要严守平仄相对的规则了。像这幅,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都是平对平:

什么是平仄呢?按现代汉语拼音,一二声的所有字都是平声字,三四声的所有字都是仄声字。

意思相关,就是说上下两句的意思要有关联,不要风马牛不相及。如这幅上下联都是一个意思:有文化才有底气。


仄起平收,这一点很重要,好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仄起,就是上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平收,就是下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悟空问答》中很多出句为平尾的还在“求下联”,就是没有弄清楚仄起平收这个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有必要提出来,同时给他对个上联。

看了这几幅对联,是不是觉得何为上联何为下联有点乱?看横批:从左到右的左边是上联,从右到左的右边是上联——仄起平收。第一幅上下联未字“春”、“年”都是平声字没做到这一点,同时还有“欢声笑语”和“欢聚一堂”词性不同等问题。对对联切忌对成这样。

以上就是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如“孤仄”、“失替”等问题,还需要“拗救”之类,这就属于“两位数的加减法”,得请“二年级”的同学来普及了。

顺礼才疏学浅,只知点皮毛,恭请大家下方留言,说出你的高见——


顺礼成章LSL


写对联,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的习惯,两句话却用精妙的语言表达出生活的事实。特别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写上一幅对联,表达春节的气氛,表达人们的愿望。婚丧嫁娶也要写上一幅对联,表示亲人的哀思,或对新人的祝愿,美好的语言扬抑着生活的色彩,流畅的书法,笔工了得,那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执笔,谁不崇往。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即可表现才情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真正地要对好一句对联,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行,对联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看头条人物喜欢出对联,也不过出此原因。





原野之上105


因为对对和对联是相同的,古人都银严格,一是平仄,对偶,音律,

韵调等难度都很大,所以古帝制时代,考举主题主卷多是离不开用对对选考秀才,解元,举人,进士,探花,状元等;而新的时代就已提倡白话文,统一文字字体简化,今人也不讲究古代那么严格的规律,也不是有科目考评限制,只求符合个人意识兴趣欣赏聊聊天而巳,为此近来网上头条关注推荐对于出对联,对对联的联友越来越多,对头对尾,上联下联任意颠倒使用,有的对头对尾也无平仄,上联下联也沅音调,读来也不顺口音,赞平的网都很多点赞,只有个人口味兴趣而是好玩了!


不平之見B18


一直喜欢写押韵诗和自由诗,因为诗比文章要短且容易,自由诗比押韵诗容易,对联比写诗更容易。喜欢文句唯美有意境的句子来对,枯燥乏味直白粗陋庸俗的题目直接翻过,而且大家互相学习提升进步。刚接触对联,不注意平仄韵律,古仄规则更是小白一名,多读、多学、多看、多练,现在对的也不好,相比3个月前刚接触时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弃,弘扬民族文化从自身做起吧!


风剪云2018


中国人不研究中国的真正历史,究竟对联从何而来?

现代人认为,对联就是楹联,首先是从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发现有人在过年时大门柱上贴春联,便开始传旨天下,家家户户过年时都要贴春联,延续至今……这只是春联的来历。那么,对联到底是从何而来?余下今天可告诉你们一点线索……

这就又要追索到鬼谷子得道后,与一小财主算命占卦说起……

一次,一位年轻的财主与鬼谷子一起畅谈风月,准备坐小船荡漾西湖,刚上船,迎面出现一位貌美姣娘与一个小丫头。那美人见其二人进舱,便起身施礼,小财主目光如炬,一闪电与她对视,一缕秋波暗送,当时他春心荡漾、五内难平,天下竟有如此的窈窕淑女,其魂儿都掉了三分……

年轻财主受不了了,心想此生非此女莫属,除此女不娶,便随手拉上鬼谷子出仓,附耳与其说,先生说我近期红鸾星大动,有喜事上命,莫非是她乎?鬼谷子只笑不答……

好半天,鬼谷子亦附耳与财主,待会儿小船驶进前面芦苇荡,便是有戏了!若见大雁惊起,你便大声说“芦苇雁飞始有缘”一句便是……

二人转身回至船舱坐下,见那靓丽主仆在有说有笑地谈故事……

丫环问,小姐,那官家爱富嫌贫撕毁了婚约,他闺女哭得死去活来……那小姐真是心肠好,可怜那穷书生该怎么办?

美女小姐似乎頋意地瞟了小财主一眼,对着丫环摇首叹息地说,“梧桐凤宿终无份”……

此间,小船象离弦之箭,一下子闯进了芦苇荡,“嗖”地一声,惊飞着一只大雁从芦苇中腾空而起……

小财主不禁高喊,“芦苇雁飞始有缘”!

那小姐此间幡然诧异、惊心不矣,那融融地眸光盯上了小财主不放……

看官,你道他俩是否有缘乎?望各自猜想去……

古往今来,才子佳人相配姻缘,对联子可促进“佳偶天成”!这便是中国传统对联的软实魅力……

故而,进了“今日头条”的先生们女士们,都是当代的文化精英,喜欢吟诗填词、楹联出对,交流深邃简便又易行,这就是我等不想丢掉中国的传统好文化的直言说法!








7445079911642郑越元


说到对联,很有感触,在头条这个大平台看到过不少精美的诗词,对联,让人口有余香,回味无穷的绝佳对子诗词,至于对联的要求标准就是与作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近代诗一样,其实对联就是对子,是近代诗的最精髄的对偶句,当然还有三言,四言,六言,八言,九言,其中还有更长的长联,但其句中也应平仄交错进行,对对者也应按其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对之。看了很多对联者的对句,确也参差不齐,有的意境很好,但平仄混乱,是好诗句,但不是好对联,有的对偶工整但为追求对上,硬创出一些读了不知所以然的对句,还有的更低劣的句子,但不管对得怎么样,毕竟文学功底不同,文化修养,文化水平,对于对联的认识不同,还有对出句者的出句理解不同,更有对句者本人思路是正对,或反对等角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不同,但相信这是任何对联者的尽情表露了,应该无可厚非,不能要求天下尽李杜,人人赛东波。但最让人讨厌的是一些水平不高,其至平仄,押韵都错悞,意境也不是很好的对子其点赞竟破百或几百,一些很好或比较好的联句竟点赞为零或为一,二或三,四人?

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在头条大平台内的好多小平台中出联的人竟出一些不合平仄或极难理解的联句,有的七字上联中竟是六仄一平,真让想对的人难以措置。

更离谱的是一些出联者在给应对者评论时跳过一些比较好的对子,给一些明显不对平仄,对偶也不好,意境难明或和上联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子好评加七,八个顶呱呱,这是在送人情?还是在误导对联者?还是在明葆暗讽对联者?不管什么情况,我总觉不妥,既是点评就要好坏都说,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提高对联者的水平,共同进步,也不会打击到一些高水平的参与者。使这一文化园圃更加提高整体水准,越办越好!

以上看法,请勿对号入座,


滄海一声笑0541


本人觉得对对子一是难度大,上下对必须上下意思相通,互相关联,而且受平仄字数,格式限制,又不能对的太俗。所以要用寥寥几个字对上句子,必须仔细看琢磨推敲,才能对上,是很费脑筋的事,没有很深原的文学知识和诗句积累是玩不转的,所以有的人对各种各样的奇对,难对,怪对应付自如。决不是靠耍一时小聪明能应付。二是对对子能看出来这个人是否才思敏捷,电视中有个剧叫《村姑戏乾隆》,本来乾隆看不起村姑,所以说她对上一个对子赢他一两银子。结果把乾隆不光对的暗暗佩服她骨灵精怪,才思敏捷,更让他颜面扫地,脑羞成怒。多亏村姑机智,给他陪礼道歉。打个圆场,才使乾隆找回面子,并由终佩服她的机敏。并把玉扇送给她,约定来年有缘再对。当手下人喊出乾隆名字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乾隆皇帝。所以出对答对,考的是才思敏捷,应付自如和兴趣。至于我本人喜欢对对,因为,过去我家是卖对联的,不是进对联卖。而是年前买红纸,墨汁,或加金粉,现编,现写,拿出去卖。所以从小受熏陶,耳儒目染,所以到现在依然兴趣不改。但对对子对我来讲,遇到难对,依然很费神,但兴趣不减。不知喜欢对对的人们是否如我一样。


双面银孤


小编自元其说/今日头条/头条直播/还有你的东家孙大圣悟空也在。哈哈

请问?提问题人,人为什么要吃饭喝水?





清明晴谷雨灵雨水常飘


头条为什么有人喜欢出对联?

首先,应该说"今日头条"有人喜欢出对联。今日头条是几亿人都在用的大众App,推广面广,凡是符合推荐的都显示在推荐页,问答版块或文化频道。

其次,百家齐放,对联单位"幅",虽出上句或下句,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学知识,言简意赅,不耽误太多笔墨与时间,所以许多友友喜欢出对联。

再则,有些朋友有充裕的休闲时光,又没有其他爱好,偶尔见景生情,或是领略一句哲语,或看到了一篇文章,偶尔文思泉涌,忍不住要发些对联出来对。

第四,出对联的友友,有些有专业的对联知识,有些未弄懂对联知识就出句。反正兴趣使然,想出对联就出。所以出对联的就多。

最后,对于今日头条出对联的人,有的讲究了对联知识的,有些没有对联知识也在出句,象孤仄,孤平出句,三连平尾出句或三仄尾出句,今日头条没有限制出句条件。所以条件放宽,也就造成了许多人喜欢在今日头条出对联。

香油拌韭菜,各人心中爱。出对联的人,建议还是要掌对联的基本知识,对对联的也是。那么出对联,对对联都更加完美了。

愿大家出更精品的对联,对出更拿手的对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