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按一個穴位,能讓氣血補遍全身!女人都要學


中醫認為,氣血的充足離不開脾臟的幫助,所以想要養好氣血,還得從脾胃上著手。其中最能提升脾胃機能的穴位非足三里莫屬,常按這個部位,能調理腸胃,改善氣血不足。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身體五大祛溼穴位


01 百會穴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位置: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方法:

使用艾條溫灸該穴位15-20分鐘,艾灸前在艾餅上滴1-2滴蘄艾精油艾灸效果更佳。

功效:

該穴若受溼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02 大椎穴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位置:

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方法:

使用艾條溫灸該穴位15-20分鐘,艾灸前在艾餅上滴1-2滴蘄艾精油,或者塗抹在該穴位上,艾灸效果更佳。

功效:

大椎穴受溼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痠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溼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03 神闕穴

位置:

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方法:

功效:

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溼、強健身體。

04 陰陵泉穴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位置:

陰陵泉穴為祛溼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方法:

功效:

若該穴位受溼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溼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05 湧泉穴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位置:

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方法:

泡腳後使用艾條溫灸雙足穴位15-20分鐘,艾灸前塗抹1-2滴蘄艾精油在該穴位上,艾灸效果更佳。

功效:

湧泉穴受溼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溼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3個穴位建議多艾灸,獲益良多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1、關元穴:

該穴位位於臍下3寸,適當艾灸此穴位,可以起到補腎壯陽、補虛益損、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元氣等功效。而夏天和秋天交換的季節就是灸關元穴的最好時機,一般一次艾灸20分鐘,2天一次,連續灸10次可見到明顯效果。

2、神厥穴:

秋天燥邪最易犯肺,所以,還可以嘗試艾灸神厥穴,也就是肚臍眼兒,艾灸該穴位可以起到溫補元氣、健運脾胃、調和氣血、固脫復甦等功效。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3、足三里穴

這個位置還是比較好找的,就是從小腿前外側下方凹陷的地方開始算,大約有四個手指寬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艾灸該穴位,有助於調節高血壓早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幫助降壓;而且它還有調理脾胃調和氣血、補中益氣、溫中散寒等多種功效,對秋天養生來說,是很有利的。

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入秋三分虛:養好一個身體,這些穴位建議多按摩!對身體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