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媒:从中甲升到中超代价太大,贵州恒丰压根没想冲超。对此言论你有何看法?

东球弟


客观的说,中超确实是太烧钱了,一般的企业根本玩不起。比如天津天海,原本是亚冠实力的球队,在失去经济赞助后瞬间就崩盘了,如今沦落到在保级区挣扎。而贵州恒丰队的整体实力还不如天津天海,如果不加大投入,就算重回中超,一样是降级的命。

从贵州恒丰客场0:1北京北体大的比赛过程来看,队中大部分球员都没有求胜的欲望,只有外援在拼命。而坐在观众席的恒丰主席文筱婷只是神色凝重,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从这里面,其实可以读出一点意思。外援拼命,是为了去中超拿更好的待遇,或者用表现争取更强东家的邀请。内援不拼,一方面是没有奖金刺激,战斗欲不高;另一方面,自身的实力踢不了中超,上去也就意味着一大部分人要下岗。而留在中甲,他们依旧可以保留现在的生活。

中国人最擅长权衡利弊,然后做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恒风输掉了冲超资格,却省下了每年数亿人民币的巨额开支。何乐不为?

另外,热爱足球的文筱婷现在也已经收获新的爱情,本人已经卸掉恒丰俱乐部的工作。她的离开,也意味着恒丰集团对足球的热情在慢慢减退。如果中国足球的金元热不慢慢褪去,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退出足坛。到那时,中国的职业联赛只会更难。


流星看球


实话说,从俱乐部到球员都不想冲超!冲超只是球迷的一厢情愿。

贵州和长春都是从中超下来的,知道现在中超的玩法,我们就拿中超的“普通玩家”河南建业来说吧,像河南建业这种在中超“轻松保级”的俱乐部,一年的费用大概10亿左右就够了,你说像贵州和长春这种投入级别的球队,到中超去干什么呢?

大概率就冲上中超,多花五亿,然后玩一年还是回来踢中甲,我傻呀?而且球员基本也是不愿意冲超的,不管是国内球员还是国外球员,像这两个球队的这些球员配置,踢中超是不行的,如果俱乐部真的有心去玩中超,那么自己在俱乐部的位置必然不保,要不就是勉强玩一年中超,被人虐菜后还是回来踢中甲,要不就是被俱乐部清洗,能不能呆在中甲都成问题,所以根本就没有冲超过的欲望。

估计冲超成功后一脸懵逼的石家庄,现在最后悔的就是那场不该赢了四川,直接把四川弄去踢附加赛了,还生生把自己逼到了冲超的绝境,如果那场不赢,现在看来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啊,结果现在是双输,自己跑去踢中超了,还把四川队给人弄去踢附加赛,现在俱乐部也真是后悔,踢中超活生生在预算上加三亿,搞不好还弄成人见人欺的菜瓜,真是到了八辈子霉了!


低调的大吃大喝


京媒这种言论也有它的道理。本赛季的中甲联赛已经于上周六落下帷幕,青岛黄海和石家庄永昌两队,最终分列积分榜的前两位成功升上了中超。而此前冲超呼声很高的贵州恒丰却在客场0比1输给北体大,失去了重返中超的资格。



昨晚,在BTV冬奥纪实频道的《足球100分》节目中,主持人魏翊东和两位现场嘉宾在讨论中谈到了贵州恒丰本赛季冲超未果的原因。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从中甲升上中超付出的代价太大,贵州恒丰俱乐部本赛季压根就没想冲超。

中甲末轮没有开打之前,除了青岛黄海提前锁定了一个中超名额之外,排名次席的贵州恒丰领先身后的长春亚泰一分,掌握了冲超主动权。然而在最后一轮较量中,两支球队分别在客场输掉了关键战役,最终让石家庄永昌成功逆袭。
正如京媒所说的那样,
有些中甲球队压根就不想冲超,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首先俱乐部投入的资金将成几何级增长;其次阵中的部分主力球员将面临离队,在比赛中出工不出力;最后就是冲上中超一年后又因实力不济降入中甲,那么此前俱乐部的巨额投入都将打水漂,这样以来还真不如在中甲混上一年!


偷回忆的猪


中国国足不行,为了拯救中国足球,现在大搞归化;亚冠不行,为了拯救中国足球,增加外援人数,说白了中国足球不是靠中国,而是靠外国,而是靠外力,那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义?这不变成绣花枕头-一包糠了吗?驴子拉屎-外面光了吗?这不是在恶性循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嘴上大喊足球不能急功近利,却一直在急功近利。

现在中国足球比拼的并不是各俱乐部足球水平和梯队建设,而是各俱乐部的经济实力,购买力,说白了哪家企业经济实力越强,哪家球队的水水平就越高,因为有钱买外援和内缓,除了向全球证明我们的购买力,还能证明什么?到最后中国成了国外二流球员的集散地,养尊处优的地方。现在有些小俱乐部已经养不起球队了,主要原因是买不起外援,出现了集体刹车故意输球这种奇葩现象,别说中甲往中超冲,就连中乙好多球队都无力冲甲,出现了退赛退出的情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竟然出台了6外援制度,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所以贵州恒丰压根没想冲超,这种传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冲上去谁有能力跟那几家豪门叫板抗衡?还不是成为了陪衬吗?有的沦为了“一年游”,据说投资10个亿仅仅做到保级,更何谈夺冠。



海岛鹅卵石


不是中超代价太大,而是中超市场太大,就象中国的汽车制造公司,市场只在国内,却去外国打广告,根本不对位,钱花了很多,效果全无作用,但是日本德国却不同了,他们的汽车都是全球销售,向世界各国打广告,效果就很好了,也就是说中国的足球金字塔架构还未构建,球队的基础支撑还没有完成,俱乐部的资金结构来源没有保障,球员都只是想混饭吃,心思不在技术进步上,希望有奇才出现,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喜喜羊羊喜喜人


坐拥冲超主动权的贵州恒丰最后一轮客场不敌北体大目送永昌升超,尽管俱乐部一再强调冲超的决心,但从球队比赛的过程看并没有足够的求胜欲望,背后的原因一定离不开中超小俱乐部的生存现状。


冲超难中超保级难上加难

随着中甲球队投入的增加中甲联赛的竞争力与日俱增,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冲超的并非一件易事,本赛季直到最后一轮仍旧有三支球队同时具备冲超资格,亚泰和永昌在整体实力上并不逊色于恒丰,正是因为越来越强的竞争甚至导致昔日的王者辽足已然濒临降入中乙。


除此之外各支球队最为忌惮的应该是冲超之后不确定的形势,升班马二年级魔咒多次应验的背后是这些中小俱乐部的无奈,永昌、恒丰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苦楚,在伤疤还未愈合前俱乐部断然不会忘记,所以在没有长远的规划前球队并不敢于盲目的冲超。

末轮输球看似更像是意料之中

原本恒丰是三支球队中最有机会完成冲超,积分榜位列第二只要取胜新赛季便可以重回中超赛场,回顾最后一场比赛球队在求胜欲望面前大不如此前的比赛,不排除俱乐部考虑到现实问题不得已选择了放弃冲超。

从球员角度看冲超意味着大多数人面临更换俱乐部或者是面临失业,或许除了球迷其他方面对于冲超并没有如此的热衷。


中超足球说


贵州恒丰在最后一轮中甲联赛中1-0不敌北京北体大,让同一轮联赛取得胜利的永昌顺利冲超成功,而下赛季恒丰也将会继续留在中甲联赛,这对于他们而言,无法踏上更高水平的联赛,那么俱乐部也没有必要进行大幅投入了,只需要保持现有的阵容,下赛季的恒丰依旧有冲超的能力,省下一笔巨资,恒丰自然也不会因为冲超失败而过分担心。

下赛季中超会有什么政策,归化球员会有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数,恒丰想要马上在中超联赛站稳脚跟,显然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俱乐部不愿意加大投入的话,留在中甲或许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京媒也对此表达了观点,恒丰最近6场比赛输了4场,而且有2场本该取胜的比赛缺输了,动机很明显,就是不愿意冲超,他们更希望留在中甲赛场。

中甲和中超虽有一字之差,但付出的代价却相差巨大,在中甲几千万可以完事,在中超至少翻个好几倍,光引入一个外援,就已经几千万的价格了,而且还要在联赛中站稳脚跟,倘若跌回中甲,俱乐部的人气、影响力又将会下跌,一切的投入最终只会化为乌有,如此可预测的道路摆在面前,如果真的没有足够资金去投入运营,还真的不要想冲超的事情了。

而亚泰同样止步了冲超,永昌则通过一波四连胜表达了冲超的决定,虽然下赛季永昌可以踏上中超赛场,但他们必须补强现有的阵容,才能在中超联赛获得一个理想的名词,倘若俱乐部没有足够稳定的财力,那么一个赛季过后,他们一定会再一次回到中甲。


绿茵集中营


有可能。

毕竟上了中超要大把大把地、真金白银地扔钱,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就没必要偏要冲上去拼命。又需要给支持了一年的球迷一个合理的交代,花点小钱摆摆样子,既是必须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俱乐部来说,活着最重要。

如果不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上到中超,那时候谁难受谁知道。恒丰球迷也不必非要俱乐部冲超,实事求是地理解俱乐部。

有球看,最重要。


惠灮修己


媒体写作是他的职业,说对说错都不重要。恒丰的事媒体球迷讨论乐乐解闷可以,认真就是瞎操心了,猜对猜错又怎样,想多了没意思。


手机用户6105706718


看世界各国,玩足球就是烧钱游戏,没有钱真玩不起,就是能玩的起的,盈利的俱乐部也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