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很多新手父母們問: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名上早教課?

價格昂貴的早教課上了後到底有沒有效果?

不懂早教,該怎麼做才能給孩子進行智力開發?

智力開發的方法有哪些?

多大開始開發右腦比較好?

……

我從事早教的時候,會經常聽到父母問很多關於孩子要不要早教的問題,初次做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錯過大腦智力開發的“黃金期”,只要對孩子有益,都捨得為孩子付出。

有位媽媽說:“上了早教也沒用,還不如自己在家裡教孩子,早教不就是玩麼,沒上早教的孩子甚至比上了早教的孩子更機靈。”

大部分有條件的父母都會選擇去早教,去了後才發現,其實開發孩子的智力根本不難,只要瞭解了孩子智力開發的方法,每位家長都可以在家裡給孩子進行早教。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早教顧名思義就是早期教育,主要是針對0-3歲的孩子進行智力開發,上早教課=智力開發嗎?

先了解下智力是什麼?其實,智力指的就是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包括許多中,從嬰兒時期到兒童時期,從小學生到初高中生,再到成年人。無一不考驗一個人的各種能力。你會問,這麼小的孩子也需要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

上早教只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一個互動交往的平臺,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家裡如何做。所以說,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右腦,而開發右腦的最好辦法就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其實沒有那麼神秘難懂,作為新手父母,先要了解什麼是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最早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女醫學博士蒙特梭利提出來,她認為,智力的發展首先要依靠感覺,只有利用感覺的蒐集和辨別,才能產生初步的智力活動。

【感官教育(sense training)是指通過對感覺器官的訓練,發展和提高孩子感知能力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視覺、聽覺、觸摸覺、嗅覺、味覺能力。而3 歲~6 歲是孩子發展感覺功能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可直接用感覺刺激法促使孩子的感覺合理發展。】

我在從事十年的早期教育工作過程中也發現,老師凡是在課堂中想吸引孩子的興趣和專注力,都可以從孩子感官方面著手,孩子們很容易變得專注。

比如上課的過程中,我經常和他們一起做有趣的感官方面的遊戲,孩子們個個瞪大眼睛看著,目不轉睛。一塊棉花、一張白紙、一個球、一碗豆子,都可以把孩子們逗得咯咯笑。為什麼孩子會那麼專注又開心呢?一個是因為老師利用了適合孩子不同年齡的方法,主要就是感官教育的訓練手法。第二個是因為用了遊戲的方式進行,孩子更喜歡玩中學。

所以,有效的給孩子進行視、聽、嗅、味、觸覺訓練=感官教育

感官訓練+遊戲方法=右腦開發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視、味、觸、嗅、聽

父母要在孩子多大時,就要開始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呢?

「一出生就開始」

英國心理學家託尼.布贊說:“嬰兒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經是才華橫溢了。”

也就是說,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的年齡是越小越好,最好在6歲前。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過媽的都知道,孩子在剛出生時,他是不會說話的,但他會有各種需求。每天吃了睡,睡醒了吃。尿了就會哭,其實他是在用嘴巴發出聲音來呼喚你,需要你給他換尿片。他肚子餓了哭,就是需要你給他餵奶。需要人抱的時候也會哭,這些統統都是這個不會自理的小傢伙的各種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如果你給的回應是符合他需要的,他就會得到滿足,內心充滿喜悅。小嬰兒到底是通過什麼來體驗呢?

「超強感知力」

當然是身體的感覺,雖然他看不清你的臉,有些模糊,但他可以聽你的聲音來感知,媽媽是溫和的,還是冷漠的;通過你擁抱他肌膚時的接觸,來感知媽媽的愛和身體的溫度;當他需要安撫時,只要到媽媽懷裡,瞬間安靜不哭了,因為他可以通過嗅覺和聽覺,來感知媽媽熟悉的聲音和媽媽身上的奶香味。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的,孩子天生就具有超強的感知能力,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而已。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給孩子進行右腦開發訓練?

①、首先,在生活中父母要學會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感知,激活孩子的五種感官:視、聽、嗅、味、觸覺。

  • 生活中的感官教育

例如,你每天抱著孩子的時候,給他餵奶的時候,帶他出門散步、坐電梯,在小區裡遇見一隻小狗,看一群小朋友追逐打鬧,去超市買水果,在路上遇見一個熟人,給他打招呼問好……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也是孩子所感知的。

你有沒有藉助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告訴孩子“那是一隻小狗,汪汪汪;這是叔叔,你好呀!那是裡有好多小朋友在玩遊戲,我們也去看看吧!這是一個大蘋果,圓溜溜,你摸一摸……”

我的外甥阿穆特別喜歡到小區廣場裡玩,在他僅6個月的時候,他就會和迎面走來的鄰居打招呼。雖然聽不懂他說什麼,但表情很開心,好像在說:“奶奶好,我和媽媽出去玩,我好開心!”

教育源自生活,如果你善於發現,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提升感知能力的好機會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 大自然裡的感官教育

其實,每一個父母稍稍留意,你會發現身邊處處都是機會。比如說奇妙的大自然就是一個好去處。一個只有一歲的孩子,媽媽問他“出去玩嗎?”他兩眼就直接盯著大門,緊接著就手指著大門要出去,相信沒有孩子喜歡宅家中,玩是孩子的天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通過這五種感官探索外在的世界,它們分別是:

  • 多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色彩,欣賞美麗自然風光;
  • 多聽,傾聽鳥兒地歌唱,感受音樂的美妙;
  • 多聞,感受著花的香,大自然空氣的清新;
  • 多嘗,感受不同食物的營養和美味;
  • 多觸摸,感受細沙從指尖滑過,身體在溫暖地水中漂浮。

我妹妹的二寶已經一歲多了,因為有了帶大寶的經驗,現在妹妹帶二寶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在家吃飯讓孩子自己用手抓麵條吃,左手抓完右手抓;和孩子一起在窗臺上傾聽鳥兒在樹梢唱歌,找找小鳥在哪裡?到小區裡去看小魚,給小魚喂饅頭吃。散步的路上看到一朵花,他都要停下來仔細瞧一瞧,每次都樂此不疲,看著孩子開心的樣子,媽媽總忍不住拍下幾秒鐘的視頻留作紀念。

蒙特梭利提到,孩子是完全靠感官來學習的,父母提供給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創設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的,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的環境,充分讓孩子體驗自我學習的樂趣。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五種感官

②、其次,把握好兒童敏感期,順著各年齡不同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加以引導,效果事半功倍。

因為孩子在0-6歲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不同,孩子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各種喜好,我們把它叫“敏感期”。蒙特梭利教育強調:把握兒童“敏感期”給予適齡的學習刺激,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歲:“我的六個寶”

「喜歡嘗,喜歡聽,喜歡聞,喜歡摸,喜歡走,喜歡看」這是他們成長中最寶貴的六個寶。可以配合這首歌兒,來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六個寶。瞭解他們的名稱和作用,以後的成長和學習都少不了它們的陪伴。

《我的六個寶》

一個鼻子聞香味,

一雙眼睛看東西,

一張嘴巴喝熱湯,

一雙耳朵聽聲響,

一雙小手拍得響,

一雙小腳走又跳。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很多家長問,這麼小的孩子,上課教什麼呢?其實,就是圍繞八大智能,五種感官,用遊戲的方式來達到開發右腦的效果。

我經常手把手地教授他們,示範給他們看。也經常把廚房裡的蔬菜和調味品搬到教室裡,把切好的白蘿蔔條和胡蘿蔔絲裝盤子裡,讓孩子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抓一抓……家長看了後就知道怎麼做了。方法既簡單又容易操作,但這些簡單的方法,都是父母們平常比較容易忽略的。

給父母的建議:生活中避免給孩子吃過於刺激的食物(太鹹、太甜、太辣);遠離噪音,給孩子一個安全、安靜的生活環境;避開空氣汙染(煙味、油漆味、汽油味);勿忽視皮膚觸覺訓練(穿棉質衣服,常撫觸);避免過早看電子屏幕。

我們養育孩子過程中,需要學的東西很多,但安全永遠是排在首位的,不可掉以輕心。我記得有則新聞報道,一位2歲的男孩由於家人缺乏意識,長時間在衛生間的浴霸下洗澡,浴霸的強光太過於刺激,直接導致了男孩的雙目失明。這樣的事件令人很痛心,如果父母對孩子多一點了解,或者有一點健康的常識,也不會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

【開發右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原則:安全性、科學性、合理性、適齡性、趣味性】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6歲:】“手腦兩個寶”

隨著孩子認知和能力的提升,3-6歲的孩子有了更強的探索慾望,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由被動變主動。更喜歡自己探索,所有的能力都上升到了另一個新的臺階。由初期的感知,逐漸進入到理解階段,他們「愛動手,愛動腦,愛思考」。所以,手和腦並用使他們學習更好有效。

1)用健腦操,促進身體的協調性

附兒歌:《手腦兩個寶》

手腦兩個寶,(按兒歌節奏,依次伸出左手和右手,手心朝上)

個個要用好。(邊念兒歌,邊把手心反轉,手背朝上)

用手不用腦,(依次將左右手分別交叉放肩膀,做成交叉抱動作)

事情做不好。(左右手分別放頭左邊和右邊)

用腦不用手,(把頭左右兩邊的手,分別交叉放腰間,左手放右腰間,右手放左腰間)

空想做不到。(把交叉放腰間的兩手,變成左手叉左腰,右手叉右腰)

用手又用腦,(跟隨兒歌節奏,慢慢轉個圈)

凡事一定好。(拍兩下手,豎起雙手大拇指,同時伸出右腳,輕彎腰,右腳尖翹起來)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健腦操

這個健腦操是很多年前我和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遊戲,看似簡單,要邊念兒歌,變做動作就沒那麼協調了。多練習幾次,可以有效地達到刺激大腦的效果。

2)多和孩子提有針對性的開放式問題?引發大腦的思考

“西瓜和哈密瓜相比,他們有哪些不同?”(例如:味道、形狀、顏色、口感、表皮等不同)

“南瓜有哪些不同的吃法?”(例如:做成南瓜餅、南瓜粥、南瓜湯、南瓜派等待)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好主意,孩子自己想出來的

3)利用動手又動腦的遊戲,激發孩子的右腦

準備:黃瓜、蓮藕、胡蘿蔔、小西紅柿等水果,幾把塑料的小刀,一些白色盤子。

操作方法:和孩子一起把準備好的蔬菜切成不同的形狀(三角形、方形、半圓形、圓形、長條形),如果孩子年齡偏小,有些難切的蔬菜可以由父母提前切好,邀請孩子切黃瓜,然後大家一起把他們擺出不同造型的蔬菜拼盤。大家互相欣賞誰的拼盤更有創意,互相讚美,還可以品嚐它們的不同味道。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蔬菜拼圖

為了更好地達到刺激感官的效果,所以選擇了可以生著吃的幾種蔬菜。當然,如果你有其它的新創意,也可以用各種不一樣的蔬菜水果來和孩子一起操作。

這是我在2014年帶著一群四五歲孩子親子實踐過的活動,這個活動還獲得了教師授課技能大賽全國二等獎。活動中充分地調動了孩子們的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觀察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在品嚐中感知。既滿足了孩子敏感期的各種需求,同時也體驗了活動帶來的快樂。有自由,有體驗,沒有孩子不喜歡參與。

國內知名的教育家孫瑞雪老師提到,兒童敏感期也是有彈性的,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6-12歲期間,兒童必須要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蔬菜水果拼圖

③、最後,避免填鴨式教育,而要利用好“三階段教學法”來提升孩子的感知能力,開發孩子的右腦。

三階段教育法指的是把要傳遞的內容,為了達到讓孩子更好地自主吸收的效果,把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命名、辨別和發音。的具體的操作方式是:

【命名】這是大的,這是小的。

比如讓2-3歲孩子認識大小,3-4歲孩子認識大中小,最大的,比較大的,最小的,比較小的等待。根據孩子年齡,準備幾個不同大小的球體,父母依次用手掌朝大小物體方向示意分,別說:“這是大的,大的,這是小的,小的。”注意語速要慢,有停頓。

【辨別】哪個是大的?哪個是小的?

然後問孩子“哪個是大大?哪個是小的?”引導孩子辨別,讓孩子指出來就可以,不需要說。

【發音】這個是( ),那個是( )

最後,父母分別問“這個是( )”讓孩子回答是大的還是小的。

這就是三階段教學法的操作過程,孩子的感官被完全吸引,他可以看到、聽到、觸摸到,沉浸在這樣安靜、專注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對所學的東西產生了濃厚興趣,不知不覺就理解了。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這就使右腦的功能得到了發揮。”

右腦的潛能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去思考和踐行,創造出更多有趣又積極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右腦思維。作為父母,我們更需要提升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方法,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上早教課=智力開發?開發右腦最好方式是給孩子進行“感官教育”

感謝你關注@靈動育兒

文章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