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平定中原後為何不趁勝攻滅南越國?

於無聲處34


早在秦始皇時期,始皇帝嬴政就征服了南越這個地方,將之收為諸侯國,並且派遣將領管轄。

秦朝末年,百姓不堪秦暴政,紛紛揭竿而起,而當時駐紮在南越的將領,一看秦朝馬上玩完兒了,也趁亂吞併了周圍的幾個地方,自立為王,自號“南越武王”。

劉邦一統中原之後,自然也想要收復失地,但早年和項羽拼得太猛,再起戰事顯然並不離職,而且北方還有個勢力強大的匈奴在虎視眈眈,更何況,打仗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不可估量的,當時漢王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

劉邦多腹黑啊,腦子一轉,就想道:若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豈不妙哉。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派遣大臣出使南越,一通威逼利誘加忽悠之下,還真是說服了南越王臣服漢朝。自此,南越又成了漢朝的一個附屬國。

然好景不長,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對南越的政策逐漸收緊,南越王一看這樣不行啊,歸附漢朝已經撈不到好處了,那還不如自己單幹。於是,又開始自立為王,和漢朝斷絕關係。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大家都知道,千古一帝,雄才大略,和匈奴打了一輩子仗的猛人,自然不會坐視一個小小的南越在漢朝邊境嘚瑟。

不服就乾的漢武帝隨即派大軍兵分四路圍攻南越,公元前111年,南越國正式宣告滅亡,南越之地也成了漢朝的一個郡縣。


輕侃古今


眾所周知,劉邦是經歷了千辛萬苦,才打敗了楚霸王項羽,一統天下,其實漢朝建立之初,經過秦末的農民兼併戰爭,整個國家已經非常虛弱。那麼,為什麼劉邦平定中原後不繼續功伐南越,一統天下呢?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沒實力

當時平定中原,整個國家滿目瘡痍,糧食也沒有多少,軍隊經過多年的戰爭,也已經疲憊不堪,中原剛剛安定,如果再起兵戈,弄不好又要起大亂。況且南越偏遠,嶺南多瘴氣,丘陵地不利於中原兵馬作戰,並且南越的老大哥可是秦始皇時的勇將趙佗,南越五十萬秦朝駐軍,誰滅了誰還不一定呢?

2.沒必要

南越國偏於一隅,在漢初,生產力底下,道路險阻,民未開化,征討這樣一個地方完全沒必要,即使打贏了,對漢朝的賦稅基本上起不到作用,而且難於管理,說不定還要倒貼扶貧。而且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3.民心所向,國策所需

漢初,整個漢帝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人馬疲憊,民心思定,故大漢帝國的前幾任領導者皆採用黃老之術,以懷柔的政策治理國家,能和親就絕不打戰,胡人也可南下而牧馬了,這樣與民休養生息,國力才能慢慢恢復,才能強大國家。

綜上,可知劉邦不攻打南越的原因,不值得,得不償失!





火哥聊史


首先,硬件條件不具備。南越之地在當時是荒蠻未開的煙瘴之地,交通條件不便,中間河網縱橫對於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要求極高。而且,當時要剿滅異姓王還要防備北面的匈奴,對於士兵數量和糧草數量的要求也很高,這在秦漢交替時期都是不具備的。如果勉強攻打可能是得不償失。所以說劉邦沒有打南越國。

其次,時機不對。劉邦統一全國是藉助了韓信彭越英布等各家諸侯王的支持才擊敗項羽的。當時劉邦的第一件要務就是收回異姓諸侯王的權力,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艱辛,陳豨、韓信、英布等先後在明處暗中起兵造反。劉邦平定他們就消耗了大量的體力與精力。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白登山之圍,劉邦大敗於匈奴,送公主和親。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邦更是無法分兵攻打南越。只能是派遣儒生陸賈前去遊說,只要趙佗臣服一切都好說。

第三,勞師動眾,靡師遠征。西漢統一全國的時候,韓信被封為楚王,吳芮封為長沙王,英布被封為淮南王,都在南方地區。如果要攻滅南越,就必然要經過這幾個諸侯國,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劉邦和異姓諸侯王之間本來就存在芥蒂。所以,根本不可能率大軍前去,一來是怕引起各方的誤會,另外也是擔心軍隊發生意外。如果這幾方聯合起來攻打劉邦,那劉邦就會陷入重圍無法自拔。所以,劉邦打消了征討南越國的計劃。


經典守望者


劉邦平定中原後為何不趁勝攻滅南越國?
主要原因應該是漢初的時候,劉邦並沒有時間騰出手來攻滅南越國。

劉邦戰勝項羽建立大漢初,由於考慮到秦統一後,實行郡縣制只15年就滅亡了,所以他在漢初做了一定的改變。


劉邦並沒有完全沿用秦朝的郡縣制,而是郡縣與分封並行,對當時的七個諸候王以丹書鐵券的形式,明確表明漢朝廷永遠承認諸候國,諸候王永遠效忠漢朝廷。

劉邦只以郡縣制直接管轄關中十五郡,其他關東大部分地區則由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長沙王吳芮作為各自的分封地管轄,諸候國雖然接受漢王朝的紡一管理,但有很大的軍事、執法權,基本相當獨立的王國。這時候的漢王朝事實上是和各諸候國之間實力上是相當的。事實上這也就成了漢王朝最大的威脅。

果然劉邦登基僅幾個月,燕王就開始造反,而隨後的的七八年間,劉邦都在忙於平定異姓王。隨著淮南王英布的失敗,除長沙王吳芮外幾位異性王基本平定。但是在征討戰爭中受傷的劉邦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所以對於當時並無大患的南越國只是沒時間攻打而已,而已安撫為主,所以到公元前196年劉邦封趙佗為南越王,南越國也就成了漢的藩屬國。


百態看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繼位,公元前209年由於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陳勝吳廣等人起義,緊隨其後的就是各路諸侯群起而攻秦朝,秦滅,隨後格局發生變化,西楚霸王項羽一口氣封了數十個王侯將相,分別鎮守一方,給劉邦封的漢王,位於漢中。劉邦通過努力,拜韓信為大將軍,統帥三軍,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擊敗章邯等人,最終形成了劉邦和項羽的正面對抗,通過多年的戰爭漢高祖險勝,建立了大漢王朝,但是此事的南越國還未臣服,為何高祖皇帝沒有乘勝追擊,一口氣滅了南越國呢,我們簡單的分析下。

1.實力不夠:中原經過多年的戰亂,不管百姓數量還是糧草供應都嚴重不足,多年的戰亂導致的人口驟減,後勤補給糧草也供應困難,此事對於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來說,禁不起大規模戰爭,如果此時進攻南越國,非但討不到好,還會兩敗俱傷。

2.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虎視眈眈,漢初北方匈奴一直是大漢的心腹大患,但是打又打不過只能防著,還要不斷的和親,給錢,才穩住了匈奴,如果此時發動南越國戰爭,勢必要投入大量的金錢,人力,那麼匈奴很有可能在背後給予剛剛建立的大漢一擊,對於大漢來說那可是致命的,所以此時不能開戰。

3.採用政治手段,南越國不管怎麼樣最起碼也是之前中原人士過去統治的,不像匈奴一樣對中原採用燒殺搶掠政策,只需要派遣一名重臣,和南越國進行商討即可,當事者確實通過政治協商,南越國在劉邦時代臣服大漢,成為大漢附屬國,至於後面又脫離大漢,那就另當別論。

總結在當時新建立的大漢經不起大戰,必須韜光養晦,利用自身優勢,雙管齊下,才是明智之舉。


八月的雨淋溼雙眼


漢高祖平定中原之後,原來秦朝委派南越的官吏趙佗自立為王,建立南越國。

劉邦非常生氣,但是考慮到中原戰亂剛剛平息,因此命令陸賈前往冊封其為南越王,希望其能主動向漢朝稱臣。

陸賈到了之後,趙佗躺在床上伸著雙腿光著腳丫接見了陸賈,言辭之中非常不禮貌。

陸賈微微一笑,向趙佗說道:

大王是中國人,父母兄弟都在中國,如今卻背叛禮儀之邦屈身此地與中國為敵,恐怕災禍不遠了!

秦朝暴虐,漢王遵從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為王。

漢王從巴蜀之地起兵,鞭策天下的諸侯,西楚霸王項羽違背約定被漢王剿滅。

五年時間便平定天下,這可不是凡人能夠做到的。

漢王聽聞你稱王賜給你王印,你不趕緊接著。

等到天兵降臨,越人必定起兵響應漢王,你將粉身碎骨。

趙佗聽了之後肅然起敬,嗖的一下從床上蹦了起來,向陸賈認錯道:“在蠻夷之地時間久了,跟您實在是失禮。”

隨即擺酒設宴,隆重歡迎漢朝來使。

席間,趙佗拉著陸賈聊起天來:“我和蕭何、曹參、韓信相比,誰賢明?”

“當然是大王您賢明!”陸賈趕緊拍馬屁。

“那我和皇帝陛下呢?”趙佗壞笑。

陸賈言辭正色說道:“皇帝從沛縣起兵,滅秦除暴,這是三皇五帝之後無人可比的偉大功業。如今大王不過治理十萬人,蠻夷之地崎嶇貧瘠,不過是漢朝一個郡縣罷了!怎麼能跟皇帝陛下相比呢?”

趙佗苦笑一下:“是是是,我這比不了中國,因此在這稱王。我如果當初在中原,何嘗不能一統天下?!”

說罷,趙佗走下臺階,跪在陸賈面前,接受了漢朝冊封的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