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平定中原后为何不趁胜攻灭南越国?

于无声处34


早在秦始皇时期,始皇帝嬴政就征服了南越这个地方,将之收为诸侯国,并且派遣将领管辖。

秦朝末年,百姓不堪秦暴政,纷纷揭竿而起,而当时驻扎在南越的将领,一看秦朝马上玩完儿了,也趁乱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地方,自立为王,自号“南越武王”。

刘邦一统中原之后,自然也想要收复失地,但早年和项羽拼得太猛,再起战事显然并不离职,而且北方还有个势力强大的匈奴在虎视眈眈,更何况,打仗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不可估量的,当时汉王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刘邦多腹黑啊,脑子一转,就想道: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岂不妙哉。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派遣大臣出使南越,一通威逼利诱加忽悠之下,还真是说服了南越王臣服汉朝。自此,南越又成了汉朝的一个附属国。

然好景不长,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对南越的政策逐渐收紧,南越王一看这样不行啊,归附汉朝已经捞不到好处了,那还不如自己单干。于是,又开始自立为王,和汉朝断绝关系。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大家都知道,千古一帝,雄才大略,和匈奴打了一辈子仗的猛人,自然不会坐视一个小小的南越在汉朝边境嘚瑟。

不服就干的汉武帝随即派大军兵分四路围攻南越,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正式宣告灭亡,南越之地也成了汉朝的一个郡县。


轻侃古今


众所周知,刘邦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打败了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其实汉朝建立之初,经过秦末的农民兼并战争,整个国家已经非常虚弱。那么,为什么刘邦平定中原后不继续功伐南越,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没实力

当时平定中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粮食也没有多少,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也已经疲惫不堪,中原刚刚安定,如果再起兵戈,弄不好又要起大乱。况且南越偏远,岭南多瘴气,丘陵地不利于中原兵马作战,并且南越的老大哥可是秦始皇时的勇将赵佗,南越五十万秦朝驻军,谁灭了谁还不一定呢?

2.没必要

南越国偏于一隅,在汉初,生产力底下,道路险阻,民未开化,征讨这样一个地方完全没必要,即使打赢了,对汉朝的赋税基本上起不到作用,而且难于管理,说不定还要倒贴扶贫。而且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3.民心所向,国策所需

汉初,整个汉帝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马疲惫,民心思定,故大汉帝国的前几任领导者皆采用黄老之术,以怀柔的政策治理国家,能和亲就绝不打战,胡人也可南下而牧马了,这样与民休养生息,国力才能慢慢恢复,才能强大国家。

综上,可知刘邦不攻打南越的原因,不值得,得不偿失!





火哥聊史


首先,硬件条件不具备。南越之地在当时是荒蛮未开的烟瘴之地,交通条件不便,中间河网纵横对于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要求极高。而且,当时要剿灭异姓王还要防备北面的匈奴,对于士兵数量和粮草数量的要求也很高,这在秦汉交替时期都是不具备的。如果勉强攻打可能是得不偿失。所以说刘邦没有打南越国。

其次,时机不对。刘邦统一全国是借助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各家诸侯王的支持才击败项羽的。当时刘邦的第一件要务就是收回异姓诸侯王的权力,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艰辛,陈豨、韩信、英布等先后在明处暗中起兵造反。刘邦平定他们就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与精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白登山之围,刘邦大败于匈奴,送公主和亲。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邦更是无法分兵攻打南越。只能是派遣儒生陆贾前去游说,只要赵佗臣服一切都好说。

第三,劳师动众,靡师远征。西汉统一全国的时候,韩信被封为楚王,吴芮封为长沙王,英布被封为淮南王,都在南方地区。如果要攻灭南越,就必然要经过这几个诸侯国,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刘邦和异姓诸侯王之间本来就存在芥蒂。所以,根本不可能率大军前去,一来是怕引起各方的误会,另外也是担心军队发生意外。如果这几方联合起来攻打刘邦,那刘邦就会陷入重围无法自拔。所以,刘邦打消了征讨南越国的计划。


经典守望者


刘邦平定中原后为何不趁胜攻灭南越国?
主要原因应该是汉初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时间腾出手来攻灭南越国。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大汉初,由于考虑到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只15年就灭亡了,所以他在汉初做了一定的改变。


刘邦并没有完全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对当时的七个诸候王以丹书铁券的形式,明确表明汉朝廷永远承认诸候国,诸候王永远效忠汉朝廷。

刘邦只以郡县制直接管辖关中十五郡,其他关东大部分地区则由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韩王信、长沙王吴芮作为各自的分封地管辖,诸候国虽然接受汉王朝的纺一管理,但有很大的军事、执法权,基本相当独立的王国。这时候的汉王朝事实上是和各诸候国之间实力上是相当的。事实上这也就成了汉王朝最大的威胁。

果然刘邦登基仅几个月,燕王就开始造反,而随后的的七八年间,刘邦都在忙于平定异姓王。随着淮南王英布的失败,除长沙王吴芮外几位异性王基本平定。但是在征讨战争中受伤的刘邦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所以对于当时并无大患的南越国只是没时间攻打而已,而已安抚为主,所以到公元前196年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南越国也就成了汉的藩属国。


百态看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秦二世继位,公元前209年由于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陈胜吴广等人起义,紧随其后的就是各路诸侯群起而攻秦朝,秦灭,随后格局发生变化,西楚霸王项羽一口气封了数十个王侯将相,分别镇守一方,给刘邦封的汉王,位于汉中。刘邦通过努力,拜韩信为大将军,统帅三军,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击败章邯等人,最终形成了刘邦和项羽的正面对抗,通过多年的战争汉高祖险胜,建立了大汉王朝,但是此事的南越国还未臣服,为何高祖皇帝没有乘胜追击,一口气灭了南越国呢,我们简单的分析下。

1.实力不够:中原经过多年的战乱,不管百姓数量还是粮草供应都严重不足,多年的战乱导致的人口骤减,后勤补给粮草也供应困难,此事对于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来说,禁不起大规模战争,如果此时进攻南越国,非但讨不到好,还会两败俱伤。

2.有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汉初北方匈奴一直是大汉的心腹大患,但是打又打不过只能防着,还要不断的和亲,给钱,才稳住了匈奴,如果此时发动南越国战争,势必要投入大量的金钱,人力,那么匈奴很有可能在背后给予刚刚建立的大汉一击,对于大汉来说那可是致命的,所以此时不能开战。

3.采用政治手段,南越国不管怎么样最起码也是之前中原人士过去统治的,不像匈奴一样对中原采用烧杀抢掠政策,只需要派遣一名重臣,和南越国进行商讨即可,当事者确实通过政治协商,南越国在刘邦时代臣服大汉,成为大汉附属国,至于后面又脱离大汉,那就另当别论。

总结在当时新建立的大汉经不起大战,必须韬光养晦,利用自身优势,双管齐下,才是明智之举。


八月的雨淋湿双眼


汉高祖平定中原之后,原来秦朝委派南越的官吏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

刘邦非常生气,但是考虑到中原战乱刚刚平息,因此命令陆贾前往册封其为南越王,希望其能主动向汉朝称臣。

陆贾到了之后,赵佗躺在床上伸着双腿光着脚丫接见了陆贾,言辞之中非常不礼貌。

陆贾微微一笑,向赵佗说道:

大王是中国人,父母兄弟都在中国,如今却背叛礼仪之邦屈身此地与中国为敌,恐怕灾祸不远了!

秦朝暴虐,汉王遵从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为王。

汉王从巴蜀之地起兵,鞭策天下的诸侯,西楚霸王项羽违背约定被汉王剿灭。

五年时间便平定天下,这可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

汉王听闻你称王赐给你王印,你不赶紧接着。

等到天兵降临,越人必定起兵响应汉王,你将粉身碎骨。

赵佗听了之后肃然起敬,嗖的一下从床上蹦了起来,向陆贾认错道:“在蛮夷之地时间久了,跟您实在是失礼。”

随即摆酒设宴,隆重欢迎汉朝来使。

席间,赵佗拉着陆贾聊起天来:“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贤明?”

“当然是大王您贤明!”陆贾赶紧拍马屁。

“那我和皇帝陛下呢?”赵佗坏笑。

陆贾言辞正色说道:“皇帝从沛县起兵,灭秦除暴,这是三皇五帝之后无人可比的伟大功业。如今大王不过治理十万人,蛮夷之地崎岖贫瘠,不过是汉朝一个郡县罢了!怎么能跟皇帝陛下相比呢?”

赵佗苦笑一下:“是是是,我这比不了中国,因此在这称王。我如果当初在中原,何尝不能一统天下?!”

说罢,赵佗走下台阶,跪在陆贾面前,接受了汉朝册封的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