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接生婆" 大大的力量

分娩对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关乎于孩子的生命健康,关乎于孕妈妈的生命健康,还关乎于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产房分娩,除了有产科医生,助产士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也被称为接生婆。助产士是指在正式助产学校学习或具有同等能力,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的护士。一个工作多年的助产士,她的经验不亚于一个妇产科医生,她熟悉产程进展的每一种变化,熟悉并能应对产程突变的各种情况,甚至熟悉产妇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她和产妇零距离接触,是产妇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

小小

助产士只是"拉拉队员"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助产士相当于古代的接生婆,只是在一旁呐喊助威:"加油,快生下来了"、"再使劲,快啊,看到头了"、"到胳膊了,加油,使劲,呼气"······其实,古代的接生婆与现在的助产士并不能同日而语。

小小

1、助产士在室需要担任的工作:

(1)负责室内物品器械的清洁保管,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和注意温度、通风的调节。

(2)负责分娩室内应用物品的准备,并及时补充。

(3) 必要时充当难产助手,或担任一部分难产急救工作。

(4)在待产室对已有阵痛的产妇做产前处置,指导及帮助进行的手法。并严密观 察产程进展和变化情况。

(5)接正常产、处置新生儿。负责送产妇入休养室(病房),新生儿入婴儿室。

(6)担任值班工作。

2、助产士在门诊及病房需要担任、无痛分娩、孕期卫生、婴儿保健知识和的宣传指导和一般的护理与处置工作。

3、负责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小小

每一行都不容易,助产士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不仅需要做好基本的护理、准备工作,还要严密观察孕妇分娩过程,实时监测孕妇的产程情况,同时必要时刻作出必要的处理,帮助孕妇减轻紧张的心理,辅助医生帮助孕妇顺利分娩。

荆棘丛中过 心与胆并提

讲个恐怖的故事:助产士小雅被针扎了一下。小雅是一名刚来不久的助产士,当天夜班,妇产科接诊了一位外地紧急转院的孕妇,已经过到预产期,宫缩、破水、见红三大症状都出现了,随时可能生产。当班的小雅赶紧安排住院,填病历,问病情。孕妇回答,身体情况正常,没有什么问题。就在帮孕妇抽完血,正要取下验血管时,针管突然掉了,因为有弹性,一下子就扎在小雅的手背上,隔着手套,当时就看到出血了。孕妇惊慌失措,小雅看了一眼手背,安慰孕妇说没事,用水冲冲就好了。可是,当她要出屋的时候,躺在床上的孕妇说话了:"对不起,我,我有艾滋病毒。"在一旁的其他助产士当时就火了:"刚才问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孕妇低下头抽泣: "我怕,我怕你们不收我。"

小小

后来,医院专家们及时给小雅用了药。幸运的是,尽管提心吊胆数月,受尽折磨的小雅终于保住了性命。医院专家经过协商以后,在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帮助下,帮助艾滋病的孕妇成功诞下一名健康的宝宝,母子平安,顺利出院。

虽然助产士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但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到比较危险的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这个故事并不是凭空乱造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例子,像这样危险的事还有很多。人命关天的大事,如此不厚道的隐瞒,倘若真的出事,又有谁来为她们买单?

理解,永远万岁

每一行都不容易,每一个人也一样。除了职业的高危性以外,高度紧张、辛苦的工作压力也从来没有少过。助产士有时在一夜间就要接生六到七个小宝宝,经常熬夜、加班,像是陀螺一样不停的转,通常一台手术下来,就已经累的精疲力尽,只能强撑下去;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例如脐带脱垂的危险时刻需要她们立即用手去托住胎儿的头,整个上半身钻到产床的床单下,以免因脐带挤压导致胎儿出现窒息的危险,这样的姿势一直保持到宝宝成功出生才能结束;在孩子出生后,她们需要第一时间做好处理,以防止胎儿出现窒息缺氧等,之后还要处理胎盘伤口等等。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孕妇以及家属的压力。有些孕妇在分娩的时候疼痛难以忍受,不想顺产想要剖,或者宫口只开到一指就要求助产士打无痛,不同意就不停的骂骂咧咧或者没完没了的抱怨,甚至投诉。但其实助产士是没有权利做决定的,因为学术理论知识的差异,她们只能在业务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更多的是听从大夫的指挥。而在生产过程中,助产士是带给孕妇希望与心理慰藉的天使,她们会为孕妈妈端茶送水、喂饭擦汗,给孕妈妈们加油打气,这些手术室外面的人看不到,但她们手上、胳膊上被孕妈妈们抓的紫红色的印记,记载了她们付出的这一切。

小小

理解,永远万岁。她们也跟我们一样,为人儿女、妻子、父母,努力、认真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普通人。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每一个家庭迎来他们的小天使,带更多的宝宝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为什么不给天使般的她们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理解呢?

本期《非要你健康》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白桂芹,医患从来不是一方的事,双方合力才能走得更远。分娩路上的天使—助产士,平凡且努力的她们,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

小小

点击链接观看完整视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