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銀行迷霧直擊 不良率高企 王炯如何精進七化?

導 讀

翻雲覆雨的資本圈,總是話題滿滿。

比如,營利雙增、業績亮眼的中原銀行,股價卻持續低迷下行,甚至還遭遇股權拍賣及流拍事件。

陣陣迷霧中,資本看空的邏輯是什麼?中原銀行的價值底色究竟如何?當家人王炯又有哪些緊迫性思考呢?

鼎立中原 融通四海。

日前,中原銀行發佈公告,前三季度,淨利潤28.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歸屬於母公司淨利28.30億元,同比增長19.5%。

再來看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營收96.58億元,同比增加27.4%;撥備前利潤63.26億元,同比增加34.4%;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20.745億元,同比增長12%。

中原銀行迷霧直擊 不良率高企 王炯如何精進七化?

營利雙增,單從亮眼業績表現看,配得上鼎立中原的企業人設。

回望2018年,中原銀行營收167.84億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23.65億元,同比下降39.4%。

換言之,目前來看,中原銀行扭轉了增收不增利尷尬,更讓淨利重回快增態勢。

只是,遺憾在於,市場上的利好表現,似乎沒有傳導到資本層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20日,中原銀行在上市以來的537個交易日裡,破發天數為414天,佔比高達77.09%。2019年11月5日收盤,中原銀行股價僅1.20港元/股,與2.45港元/股的發行價相比,跌幅已腰斬。甚至與半年報發佈後,2019年8月1日的2.07港元/股收盤價相比,跌幅也近4成。

為何會有如此反差?資本看空的邏輯又是什麼?

管理風控短板

細觀之下,一些敏感問題值得關注。

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披露了這樣一份刑事判決書,2017年9月以來,被告人中原銀行員工人楊某1,以高息誘餌,製作蓋有虛假銀行印章的存款證明,合計詐騙66萬元。2019年9月23日,經法院一審宣判楊某1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罰金及追繳違法所得共計71萬元。

消息一出,引發輿論關注。

就在一個月前,即2019年8月20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顯示,中原銀行兩員工編造虛假貸款理由,採取貸新還舊方法騙取貸款4200萬元,被依法追究刑責。

相鄰時間、兩起詐騙案件,將中原銀行的管理風控問題推至風口。

如果結合主管部門的罰單,上述問題有更多維體現。

近年來,中原銀行頻繁被監管層開出罰單。

僅2018年開年一個月,中原銀行下屬分行就因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用於固定資產建設、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及貼現業務等問題,收到8份罰單。

監管趨嚴的2019年,中原銀行也是罰單不斷。

2019年1月10日,中原銀行鶴壁分行收到河南銀監局鶴壁分局罰單,因違規辦理信貸、票據業務,被合計罰款45萬元。

2019年1月14日,中原銀行連收三張罰單,其中,張釗和曾慶太分別因對中原銀行南陽分行魏公橋支行以貸轉存應負直接責任、對中原銀行南陽振興支行以貸轉存應負直接責任,被處警告;中原銀行南陽分行因以貸轉存,被罰款20萬元。

2019年1月15日、17日,中原銀行焦作分行收到河南銀監局焦作分局行政處罰,前者因延時支付吸存,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於投資,以貸轉存,被罰20萬元;後者因所發放流動貸款資金部分資金挪用做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被罰25萬元。

2019年4月30日,中原銀行駐馬店分行收到河南銀保監局駐馬店分局行政處罰,因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違規辦理票據業務問題,被罰30萬元。

頻頻罰單,暴露了中原銀行的內控、風控短板,由此釋放出的經營不確定性,或是影響投資態度的一個重要考量。

公開資料顯示,中原銀行成立於2014年12月,是河南省內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由省內13家小城商行合併重組而成。

梳理其發展態勢,可謂高歌猛進。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原銀行總資產、營收、淨利潤均保持快增。尤其是總資產,由3058.91億元、達到5219.9億元,增幅近7成。

2017年7月19日,中原銀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不過,上市後的中原銀行沒有迎來高光時刻。

2018年報陷入增收不增利,淨利潤首次負增,同比銳減近四成。2019年,中原銀行業績反轉,再拾營利雙增,但資本態度出現分化。

不良貸款率高企 資產質量承壓

一些財務數據,成為分化態度的重要考量。

首先即是資產質量。

截至2018年末,中原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2.0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64億元;不良貸款率2.44%,較上年末上升0.61%

截至2019年6月末,中原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7.08億元,較年初再增5億元;

不良貸款率2.3%,雖較年初下降0.14%。但相比全國銀行不良貸款率1.83%,顯然,其仍在拖行業後腿。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7年,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2%、1.95%、1.86%、1.83%。

換言之,上市後,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突破2%,出現不降反增的情況。

而拉開時間維度,自成立以來,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也始終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92%、1.95%、1.86%、1.83%、2.44%;2014年至2018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29%、1.94%、1.74%、1.74%、1.89%。 

對此,中原銀行表示,公司不良貸款增加主要由於2019年上半年度執行更加審慎的五級分類標準,且授信客戶以中小企業為主,受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經營困難導致還款能力減弱。

客觀而言,結合行業及經濟形勢,上述分類及行業歸因論,有可信度。

不過,這依然不阻礙市場上更多維的解讀。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表示,“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走高,是吞噬其利潤,以及導致撥備覆蓋率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

中原銀行迷霧直擊 不良率高企 王炯如何精進七化?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表示,此前一些銀行對不良貸款的確認和認定口徑不嚴格,一旦嚴格按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貸款,按規定必須予以計提或核銷,必然侵蝕銀行利潤。此外,這會壓縮一些銀行傳統上通過貸款展期手段降低不良率空間。”

值得強調的是,近期,南京銀行就因逾期3個月以上貸款未劃歸不良貸款,收到證監會問詢,使其定增之路再添變數。

再看資本充足指標。

專家表示,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會導致淨利下滑,從而讓資本充足指標出現惡化。

截至2018年年末,中原銀行減值損失68.52億元,同比增加48.23億元,增幅237.8%。

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原銀行的減值損失總額37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2.89億元,增加14.12億元,同比增加61.7%。

受此影響,2018年,中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37%、11.49%、9.44%。

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現,中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94%、11.16%、9.21%,相較於去年底分別下降0.43%、0.33%、0.23%。資產質量承壓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最核心的財務指標。近幾年,銀行業保持持續擴張,各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下行壓力加大,急需“補血”。尤其是中原銀行這樣的城商行,通過經營性活動形成的企業資本增長較慢,資本充足率現狀不容樂觀。而指標一旦失守,不但業務擴張受到限制,衍生經營風險也會加大。

對此,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認為,過高的不良貸款率及管理方面的鬆懈,已成中原銀行發展枳楛。

這些壓力風險,或也是南京銀行上述業務亂象的註腳。

巨資收購 資金流考量

令人玩味的是,在此背景下,中原銀行擴張腳步並未放慢,例如斥巨資收購金融租賃公司。

2019年2月19日,中原銀行和河南萬松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萬松”),接盤邦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銀金租”),作價47.35億元。

其中,中原銀行出資42.62億元,持股比例90%。

至此,邦銀金租成為中原銀行非全資附屬公司,其賬目將會納入綜合賬目,或對總賬目起到潤色作用。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銀行收購金融租賃公司主要在於牌照價值。對銀行來講,如果有了租賃牌照,其資金可以直接向租賃公司提供,即成為資金方,而且錢的方向可控,知道錢真正流向了哪裡。銀行收購金融租賃公司可為銀行帶來現金流穩定、期限長,規避某些監管規定和稅收上的政策等利好影響,可以說是戰略上的選擇。”

以此來看,中原銀行的此次收購雖耗資巨大,卻也有戰略發展意義。

但值得注意的是,10月初,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消費金融)因貸後管理不盡職,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證券市場,被河南銀保監局罰款30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中原消費金融是我國24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原銀行是其控股股東。

顯然,多維佈局、業務多元下,如何合規穩步發展,更值中原銀行關注。

同時,2019年6月9日,中原銀行被強制劃轉*ST華信控股股東所持的16.02%股。

而*ST華信正在遭遇業績“滑鐵盧”,業務全面縮水。2018年,其營收從168億銳減至不足10億元,淨利潤從4.86億元變為虧損11.67億元。

那麼,*ST華信的股份加上巨資收購邦銀,是否會加劇中原銀行的債務問題、造成資金流動困難呢?

拍賣與流拍

上述疑問,有待時間作答。

可以確定的是,中原銀行的現金流壓力不容樂觀。

更尷尬的是,與*ST華信相似,中原銀行的股權也遭遇過流拍。

2019年10月9日,拍賣標的山西鑫源兄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鑫源集團”)持有的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約1.18億股股權,起拍價2.23億元人民幣。最終以2.23億元人民幣拍賣成功。

不過,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0月8日,中原銀行的股權累計已被拍賣81次,其中約30次流拍或拍賣失敗。

值得強調的是,2019年6月15日,中原銀行股權在阿里司法平臺上突“霸屏”。一天之內,該行同時有高達41筆股權被法院集體進行司法變賣。

有業內人士認為,該行股權頻頻被拍,甚至出現流拍,反映出投資者對其未來前景的觀望態度。

對於股權流拍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認為,目前監管部門對銀行業監管力度加大,中原銀行等中小銀行所面對的經營壓力更大,投資者自然更青睞相對安全資產。

“714高炮”質疑

聚焦具體業務,上述專家言論,並非空穴來風。

比如,在2019年“3·15晚會”中,其“714高炮”問題被推到聚光燈下。

所謂“714高炮“指那些期限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網絡貸款,其包含高額的“砍頭息”及“逾期費用”。

中原銀行迷霧直擊 不良率高企 王炯如何精進七化?

這次的主角,依然是上文中的中原消費金融。

其因疑似為“714高炮”雅思蘭貸APP導流,用戶

註冊APP後被強制放款,存在暴力催收等問題,被頻頻投訴。

截止2019年10月25日下午6點,中原消費金融在聚投訴的投訴量為472條,在黑貓投訴的投訴量為48條。

其中,2019年8月26日,黃女士在聚投訴平臺表示,其通過中原消費金融下載的雅思蘭貸app,雅思蘭貸平臺審核通過,客戶沒確認直接下款,砍頭息高利貸嚴重,可聯繫不到客服,要求其歸還本金銷帳。

2019年9月13日,孫瑞蛟在聚投訴平臺表示,其還剩3400多元賬單,與中原金融公司催收人員協商好8月還款兩千,剩餘還款金額1400左右,9月再還本金加利息不超1500。結果本月還款時,1400左右的本金,利息還要500多元,顯然,這違反了國家對於借貸利率規定。

上述個例投訴,均已通過平臺審核。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監管對貸款導流業務規範並沒明確規定和相關政策文件,但此前多份監管文件均指出,要求金融超市等平臺加強對合作機構相關資質審核,並立即下架合作機構的所有“現金貸”產品。

實操性與緊迫性

簡單梳理之下,中原銀行的問題漏洞著實不少。

這樣的問題人設,顯然與致力於一流商業銀行打造的發展目標不甚相符。更有違行業大勢。

實際上,中原銀行也有清晰認識。

早在2018年年末,中原銀行行長王炯就曾表示,銀行轉型過程中有七個痛點:一是客戶體驗不佳,二是我們的風控能力比較弱,三是業務成本高企,四是運營的效率比較低,五是客戶精準識別能力不足,六是科研研發效率低,七是轉型人才儲備不足。

王炯指出,要通過“七化”來解決這七個痛點,分別是:組織的敏捷化,風控智能化,獲客生態化,運營智能化,營銷精準化,開發合作以及人才跨界化。

客觀而言,當家人的七化戰略精準前瞻,直擊中原銀行痛點。

問題在於,如何知行合一。目前來看,王炯的七化戰略仍需提高、優化實操效率。

結合行業大勢,這種提高凸顯急迫性和必要性。

2019年,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部署,主張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中原銀行迷霧直擊 不良率高企 王炯如何精進七化?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合規、高質量發展,自然是其發展的關鍵詞。這也是相關部門頻頻動作,強力監管的根本原因。

也基於此,往期的粗放化增長之路,已被政策、市場甚至投資者堵死。

面對新趨勢、新變局,如何與行業節奏相契合?如何不拖隊、不掉隊?及時改正問題漏洞,不斷用合規、創新、高效、高質量發展,來精進價值空間,這是中原銀行問題突圍的關鍵,也是其塑造行業龍頭,重振多方信心的根基。

鼎立中原,融通四海。中原銀行如何表現,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