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三十六大》是著名作家冯唐的一部杂文集,也是一部书信集。

在这本书中,冯唐写了三十六封信,每一封信的对象,都带有一个大字,故称三十六大。

冯唐在当代的畅销书作家中,绝对的属于一个异类,区别于一般作家的风格,冯唐的文字,没有套路鸡汤,完全是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冯唐不缺钱,他不必靠写作来养活自己;他也不媚俗,因此没必要靠文字来讨好读者。

对于他来说,写作是一种发泄,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种思考和反思。所以,冯唐的文字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自由的。

而这本《三十六大》,可以说是他杂文的集大成者。冯唐说,如果我有个儿子或者女儿,如果只能选一本书给他们看,我会选这本。

可见《三十六大》这本书,在冯唐自己心中的地位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01、自由的人才能做一个好作家

这里我们可以说一些题外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市面上很多很多的畅销书。

它们大多都有着极其精美的包装和精心策划的宣传,可是读其内容,却多是无病呻吟。

很多人随便码一点字,就敢自称是作家,而无论自己曾经从事的是哪一行业,只要有机会,都不会放弃出书这件事。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哪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在书房里走出来的,更何况现在很多的所谓的“作家”可能连书也没读过几本。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的书,满纸都是鸡汤,没有半分自己的真知灼见。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经历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经历,才可以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我们读书,某种意义上,为的其实就是了解作家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只是这样的作家现在越来越少。

但我觉得冯唐,算一个。

《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02、我们需要点不同

在这个即时通讯手段异常发达的年达,书信几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想要写出一封信,有些时候其实是很困难的,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知道怎么写。

在冯唐的这三十六封信中,有的是写给自己的亲人,有的是写给已经去世的伟人,有的是写给自己的公文包、自己的笔记本。

就是这样的一些细微之处,越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考,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些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唐对于人生的很多思考,包括亲情、包括友情、也包括自己。

书里面很多的观点,可能跟我们平常的想法会有区别。

譬如他对于韩寒的批评,以及他关于文学的“金线”理论,我觉得,我们不一定要赞同他的观点,但是我们应该去了解一些不同的声音。

试想,如果一本书里讲的一切,我们都已知并且认同,那我们读这本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03、满纸荒诞言

冯唐的风格,是我读过的现代作家中最接近王小波的人。

荒诞,玩世不恭,却又发人深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话语在他的口中说出,显得十分的荒唐,却又让人无法去反驳。

杂文集不同于小说,与其说喜欢一个人的文字,不如说喜欢一个人的性格。

读完这本书你可以感受到,冯唐的人生是极其丰富的,他有着极其高明的俗世智慧。

在字里行间,你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匪气,这样的匪气,也是很多人不喜欢他的原因。

但是某种意义上说,这样不做作,不虚伪的文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文字。

所以,如果你喜欢冯唐,那么一定要读这本书,如果你不喜欢冯唐,这本书你一定也不会喜欢。

《三十六大》:面对生活,要像冯唐那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混蛋”

最后:

正如冯唐说的那样,“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读完这本书,就像是同一位江湖豪侠把酒言欢,冯唐文字中流露出来的豪情,令人深深的折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外表放荡不羁,内心方方正正的人,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混蛋”。

可是面对生活,我们欠缺的也正是这强大到“混蛋”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