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在資本寒冬中,中小房企壓力更甚,越來越多地產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離職大潮。

秋意漸濃,10月份,房企高管離職潮仍在繼續。

據風雲地產界不完全統計,10月份,大概有50位房企集團層面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涉及碧桂園、陽光城、招商蛇口等30家企業,其中離職高管共20位

從表面上看,房企高管離職的大多是由於身體、家庭、工作調動等原因造成。實際上,房企高管的離職與市場環境的變化存在緊密聯繫。

從去年開始,在中央“住房不炒”的定位下,房地產行業頻繁出現“融資難”、“活下去”、“打折促銷”、“全員賣房”等詞彙。可見,高管離職的背後,映射的是行業變局。

隨著“金九銀十”慘淡收官,房地產一路跟隨季節入秋甚至進入寒冬。面對調控政策與現金流的雙重壓力,房企的日子越來越難。

為了“活下去”,為了快速回籠資金,房企對項目銷售額、回款率、回款速度等指標上提出更高要求。於是,業績成為衡量企業高管業績的重要標準。

在資本寒冬中,中小房企壓力更甚,越來越多地產人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離職大潮。

李和慄“上位”

和其他“地產二代”不同,李和慄走出了屬於自己的接班之路。

大學畢業後,李和慄在新鴻嘉投資顧問公司工作了5年,隨後加入了黃春雷創建的啟源房地產顧問公司,擔任營銷總監。

2015年,黃春雷帶著公司全體骨幹精英,併入了中梁控股。黃春雷任職中梁控股集團總裁,李和慄任項目開發和營銷主管。

一年後,李和慄開始負責投資,2017年,升任集團助理總裁,負責投資發展中心各項工作。

2018年,李和慄升職集團副總裁,開始管轄投資、產城、併購重組等事項。四年的時間,李和慄完整經歷了中梁最重要的時期和板塊。

如今,李和慄正式上任中梁控股地產的執行總裁,統管地產板塊包括投資、營銷、工程、運營等在內的各項事務。

談銘恆的重擔

10月16日,談銘恆正式入職祥生地產。祥生地產正是看中了談銘恆近 20 年的從業經歷以及豐富的財務經驗。

進入地產行業11年,談銘恆先後經歷了2013年10月景瑞控股以及2018年1月正榮地產兩家公司的上市,其中,正榮地產的IPO更是在其出任財務總監期間完成。

顯然,優秀的財務能力以及積累的豐富上市經驗,使得談銘恆的去向往往與所加盟公司的上市安排密切相關。離開奧山控股時,曾有人預測談銘恆的下家將是一個準備上市的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梁控股上市後,祥生地產成為千億規模的房企中唯一還未上市的企業。而談銘恆恰如其時的入職無疑更使得業界浮想聯翩。

從2015年到2018年,祥生地產的銷售額分別為109億、325億、567.6億、1029.2億,幾乎每年都能實現翻倍增長。

除此之外,2018年祥生地產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對應淨利潤15.7億元。2018年祥生地產總資產1096億元,淨資產117億元,截止2018年祥生地產的負債率接近90%%,在行業中處於較高水平。

尋找輕槓桿融資渠道和繼續提升週轉速度,成為下一階段祥生地產控制風險和保持規模的重點。這既是“後千億時代”祥生地產的挑戰,也是談銘恆加盟後需要解決的難題。

王炎的抉擇

王炎的離開,是這樣被披露的:“經公司研究決定,接受王炎(曾用名:王哲)辭去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申請,請相關人員做好工作配合。”

當初王炎加盟新力,新力對集團進行了一番大調整。成立了資本市場部,同時,原融資管理中心資本市場相關職能及工作也轉由該部門承擔。

當時,在外界看來,王炎加盟新力的最重要目的是:“幫助新力成功赴港上市。”

5月24日,港交所披露新力控股港股主板IPO資料。在800頁的招股書裡,新力描繪了一個9年從0幹到887億的黑馬故事。

同時,新力用近40頁的篇幅,對外公佈了包括高週轉、負債和土儲結構等潛在風險,以及高週轉、高槓杆帶來的諸多後遺症。

在外界看來,新力力邀王炎加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助力新力成功上市。但如今,僅半年左右的時間,王炎便與新力分道揚鑣了。

王本龍急流勇退

王本龍加盟正榮的5年,是正榮從一個區域房企成長為全國性房企的五年。期間正榮先後完成了全國化、上市、以及銷售規模跨千億等重大事件。

在這期間,王本龍作為管理層,積累了豐富的產融銷經驗,成長為一個複合型管理人才。

經歷了快速發展和成長,正榮地產已經成為眾多中型房企挖角的目標,但近年來正榮地產的高管層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2018年,正榮地產正式赴港上市,步入轉型關鍵期。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房時代,很多企業和地產人開始經歷新一輪的市場洗禮。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本龍選擇激流勇退。從王本龍的晉升經歷和性格來看,或許那些追逐千億和上市的成長型房企更需要王本龍這樣的管理者。

離開正榮後,有消息稱,王本龍將加盟華鴻嘉信,後者目前正致力於衝擊千億目標,而王本龍本人則表示,希望休息一段時間,處理家中事務及陪伴家人,下一步去向未定。

袁春的新夢想

當初袁春加盟鴻坤,始於鴻坤集團董事長趙彬“四個千億”的目標,即旗下鴻坤資本、鴻坤產業、鴻坤文旅、鴻坤地產4個板塊要在五年內分別完成千億的目標。

然而,袁春“大刀闊斧”的改革並沒有讓鴻坤的業績有所提升,2018年鴻坤依然在200億元的隊伍中踱步,這意味著2023年完成千億目標的計劃很可能會落空。

今年以來,袁春離職鴻坤的消息頻繁傳出,儘管消息始終沒有得到確認,但袁春離職的消息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

據說加盟弘陽之前,袁春接觸過幾家房企,但均沒談攏。如今加盟弘陽,可以說離不開老闆曾煥沙的格局和氣魄。

2018年3月,弘陽高調宣佈9大高管名單,其中地產板塊由57歲的副行政總裁劉中負責。有消息透露,留給劉中與袁春交接工作的時間尚有一年。

總部搬遷上海後,弘陽開啟了規模擴張之路。除了全國化拿地增加土儲貨值外,弘陽還通過大量合作提升企業規模。

只不過,弘陽的擴張期撞上了最艱難的市場環境,能否助力弘陽邁進千億門檻對袁春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附10月人事變動名單:

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20位集團層面高管離職,10月房企再現離職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