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宋雲彬古籍整理獎在浙江海寧頒獎,每一部書背後都有故事

第二屆宋雲彬古籍整理獎在浙江海寧頒獎,每一部書背後都有故事

10月20日,第二屆宋雲彬古籍整理獎(以下簡稱“宋獎”)頒獎典禮在浙江海寧舉行,一百多位專家、學者,為這場盛會聚集在宋雲彬先生的故鄉。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宋獎”獲獎名單——

宋雲彬古籍整理獎·圖書獎(3部)

《李太白全集校注》(鬱賢皓 校注,鳳凰出版社)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張湧泉 主編、審訂,中華書局)

《肇域志》(譚其驤 王文楚 朱惠榮 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絢隆(人民文學出版社)

宋雲彬古籍整理青年獎·圖書獎(1部)

《七十二家集題辭箋註》(王京州 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雲彬古籍整理青年獎·編輯獎(1人)

顧莉丹(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譽為“點校本二十四史責任編輯第一人”的宋雲彬先生一生致力古籍事業,其後人秉承先志,拍賣宋先生舊藏書畫,設立“宋獎”,每兩年一屆,對古籍整理出版優秀成果和編輯人員進行獎勵。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宋雲彬先生 資料照片

10月20日的頒獎禮由中華書局和海寧市檔案館承辦。

中華書局總經理、宋雲彬古籍整理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徐俊說,宋雲彬先生最後的二十二年全力投入“點校本二十四史”工作中,日記中有關二十四史的最後一條記錄,就是關於《梁書》的。而《梁書》點校修訂本的定稿會,恰在這次頒獎前一天結束,這印證著古籍工作者跟隨前輩足跡,不斷前行。

“宋獎”的每一部獲獎書、每一位獲獎人都在踐行著前輩的堅持。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獲得本屆古籍整理獎圖書獎的《肇域志》作者、86歲的王文楚先生,回顧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啟動《肇域志》點校工作開始,歷經數十年間,終於完成“譚其驤先生交給的任務”這一艱辛歷程。

因《敦煌經部文獻合集》獲獎的張湧泉先生,也提到了自己當時剛剛從北京大學博士後出站回到杭州大學任教就“提出此龐大的敦煌文獻整理工程”,“毛頭小夥一個……現在想想,都感到有點後怕”,他感念於中華書局的編輯看中了這部著作,“提前跟我們簽訂了出版合同,免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讓我們可以放心地做下去。”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堪稱是“世界上造字最多的書稿(僅《王一》一篇,造字就達6736個,加上約有五分之一的造字需要返工,該篇實際造字約在八千個左右)”,張湧泉透露了一個細節——為避免來回折騰,2004年書稿交稿審定後,中華書局又破例同意這部書就近在杭州排版。需要時,還把責編請到杭州來,在賓館裡集中時間審讀,共同商量解決排版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所以,張湧泉認為,這個榮譽屬於作者團隊,也應該屬於編輯,屬於中華書局。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宋獎”是怎麼評出來的?本屆評審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葛兆光先生提到,古籍整理獎的評審是最難的。

關於評審標準,葛先生說,古籍本身意義的大小是首位的;其次,是初次整理還是再整理,版本是否複雜;第三,體例、細節是否合適,也要考慮。至於評選過程,第一不要考慮任何學術之外因素;第二要嚴格執行程序,不可推翻重來;第三各出版社要回避本社圖書。宋雲彬古籍整理獎,要對得起宋雲彬和他的家人。

【宋雲彬古籍整理獎·圖書獎】

《李太白全集校注》

(鬱賢皓 校注,鳳凰出版社)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頒獎辭:鬱賢皓先生致力於李白文獻研究多年。《李太白全集校注》是他在前賢和今人研究的基礎上,“竭澤而漁”地蒐集資料,以極為認真審慎的態度,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對李白全部詩文重新整理、編集並進行校勘、註釋、評箋,從而為學術界提供一種全新李白詩文校注本,堪稱二十世紀李白研究的最新總結。這個總結建立在版本、考據、義理三方面的有機結合之上,基礎紮實,繼往開來,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獻意義和學術價值,是李白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張湧泉 主編、審訂,中華書局)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頒獎辭:敦煌學是一門國際性的顯學,也是“吾國學術之傷心史”。推出高質量、集大成的敦煌文獻整理研究著作,是我國學術界幾代人的心願。張湧泉教授主編的《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對現已公佈的所有敦煌經部文獻進行全面普查,在分類、匯聚、定名、綴合、匯校等工作的基礎上,類聚了所有相關寫卷及其校錄成果。校訂工作嚴謹認真,不但糾正了寫卷本身的傳抄之訛以及後人的錄校之誤,同時校訂工作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許多研究心得,代表了當前敦煌文獻整理研究的最高學術水準。本書的出版,為學術界提供了一部校錄精確、查閱方便的敦煌經部文獻整理本,是名副其實的敦煌經部文獻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肇域志》

(譚其驤 王文楚 朱惠榮 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頒獎辭:《肇域志》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在廣泛收集史料、親身考察山川風俗的基礎上,經“二十餘年之苦心”撰寫的一部全國地理總志,其內容涉及建置、沿革、山川、名勝、水利、貢賦等,集中表現了顧氏“鑑往所以訓今”、“引古籌今,亦吾儒經世之用”之學術思想,價值重大。《肇域志》世無刻本,鈔本較多,整理難度極大。整理者在詳細比對存世各鈔本後,以雲南省圖書館所藏鈔本字跡工整、保存完好、忠實原貌之鈔本為整理底本,非常恰當。整理本校勘精詳,採用全式標點,施加專名線,甫一出版,即得到學界廣泛肯定。該書在顧炎武研究、歷史地理學研究、清代學術研究等領域均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

周絢隆

(人民文學出版社)

頒獎辭:在二十多年的編輯生涯中,周絢隆同志一直堅持從事基礎文獻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長期堅守一線,苦練編輯內功;注意跟蹤學術發展動態,時刻總結編輯經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文獻處理能力。先後編輯出版了《汪琬全集校箋》、《陳子龍全集》、《侯方域全集校箋》、《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四庫全書薈要總目提要》等二十餘部重量級古籍整理著作,產生了較大影響。

周絢隆同志堅守人民文學出版社古籍出版的優良傳統,並考慮時代要求,帶領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部,制定了以集部文獻為主,側重元明清三代的出版方向;同時提出古籍“深度整理”的思路,通過與學術界共同努力,快速推出了一批優質的古籍整理類圖書,形成了集中有力的產品線,出版界贊為“異軍突起,特色鮮明”。

周絢隆同志在刻苦鑽研業務的同時,還注意培養人才,言傳身教,帶出了一支訓練有素、愛崗敬業的古籍編輯隊伍,保證了古籍出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宋雲彬古籍整理青年獎·圖書獎】

《七十二家集題辭箋註》

(王京州 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在浙江海宁颁奖,每一部书背后都有故事

頒獎辭:張燮是繼梅鼎祚、焦竑等人之後,明代復古文學史上又一位蒐集整理古代集部文獻的傑出人物。其所編纂的《七十二家集》對先唐作家別集廣搜博採,並對每一集作家作一題辭,體現了張燮的文學史觀念。王京州教授的《七十二家集題辭箋註》全面蒐集《七十二家集》的版本,辨別足本、殘本的年代,選擇以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七十二家集》卷首所載題辭為底本,以臺北圖書館、河南省圖書館藏《群玉樓集》所載題辭為校本。本書一方面廣徵博引,為各篇題辭做了詳贍的箋註;另一方面比較了張燮與張溥二家題辭旨趣之異同,以知人論世的方式,還原了張燮題辭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價值,創穫甚豐。

顧莉丹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頒獎辭:顧莉丹同志二〇一一年博士畢業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同年七月進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六編輯室工作。工作以來,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主要負責出土文獻、古文字學、語言學方面的選題開發與書稿編輯出版。顧莉丹同志堅持專業與出版相結合,專心細緻審稿、積極開拓選題。參與責編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榮獲第三屆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第二十七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和第十三屆上海圖書獎一等獎;責編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榮獲第三十二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責編的“古漢字字形表系列五種” 榮獲第三十三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第十五屆上海圖書獎二等獎;責編的《唐蘭全集》榮獲第十九屆華東地區優秀古籍圖書獎特等獎。

顧莉丹同志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對書稿認真負責,不斷磨練、提升編輯素養和專業能力,是青年古籍編輯中的佼佼者。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

查看實物、關注市場,是最佳門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