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吴碧云:春风化雨,推动自然教育

她,教学成果显著,是中学高级生物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科普名师、广州市第十五届生物特约教研员、广州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广州市初中优秀生物教师;她,致力于推动自然教育,是天河区首届风云人物,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会长;她,用生命热爱观鸟教育事业,参与编辑出版了《野鸟观察指南》、《我的第一本观鸟日记》、《岭南鸟类识别》、《观鸟晋级图谱》等书刊;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的生物科组长吴碧云。

本报记者 麦博

爱生如子,润物无声

1996年7月,吴碧云从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分配到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工作,至今已经是第23年了。她勤奋上进,2002年获生物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2011年获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现任初中部生物科组长的她,曾担任班主任2年、年级组长3年。在任班主任、级组长期间,吴碧云关心爱护学生,形成良好的级风、班风和学风,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同和学生们的喜爱。她把每个学生视如己出,用母爱般的关怀照顾他们。2010年她做班主任时,所带的班级有一名残疾学生,她不仅常常照顾该同学,还发动其他同学一起关心和帮助她,并开展励志主题班会,让该同学及父母深受感动,当时全班同学都异常团结,在期末考试中,该班成为年级唯一一个全科合格率为100%的班级,被评为校“优秀班级”,而她也被评为了校“优秀班主任”,还和这位学生成为了朋友,不断地鼓励她努力成材,在2019年这位学生还在广州市图书馆举办了她的个人朗诵会《梦想在彼岸》,邀请了吴老师作为嘉宾并感谢了她这么多年的鼓励与陪伴;在担任级组长期间,她以科研课题为引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级组的各科成绩在历次市、区统考中都取得较好成绩。年级被评为校“先进级组”,组织科技活动时获评“先进集体组织奖”,而她也被评为校“先进级组长”、校“先进德育工作者”和天河区“毕业班先进工作者”。

2003年9月起,吴碧云开始担任科组长,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她仍然时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运用学科优势协助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

精研教法,形成风格

作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03年,吴碧云通过天河区的选拔考试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为首批青年教师“启明星”工程培养对象,参加了为期3年的“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天河区高级研修班并完满结业。2012年被选拔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广州市第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 2010年9月成为被推荐为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正式会员。2009年,被市生物教研究室聘为生物学科农村结对指导教师,2010年被市教育局聘为市生物学科特约教研员。此外,她还是广州市生物学科和综合实践学科的中心组成员,目前担任区核心组成员和校科组长工作。

由于曾在高中兼任生物X科和会考的教学工作,吴碧云很关注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在教学中找准侧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的方向。在她看来:“初中的生物教学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素质教育,因此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力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生物,采取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然后通过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能力。”

而高中的生物学习,她认为要做到三有:有目标、有态度、有方法。“第一要有目标。如果说初中是培养兴趣,那高中就应该树立远大目标,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而要思考我们将来能为人类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尤为重要。第二要有态度。指的是学习要勤奋、刻苦、主动。第三要有方法。例如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用概念图梳理知识体系、理解性的记忆等等。”

示范带学,帮助新师

除了不断提升自我,保持自身优秀外,吴碧云还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担任天河区核心组、中心组成员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参与制定区的学期教研计划,主持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天河区初中生物资源建设,参与期末统复习考命题和区质量分析等工作。2009和2010学年度,她共担任实地和网络教研主持人14次,作中心发言6次:如“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如何使用moodle平台构建课程”等,效果优秀,被评为2011年天河区生物教研活动积极分子。

2009年,吴碧云被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聘为生物学科农村结对指导教师,担任天河区和白云区结对教师的小组长,她积极履行相关职责,建立联系的QQ群,经常和参加培训的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组织安排结对教师开展活动。

作为科组长,吴碧云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特别是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2003-2010年,她先后指导科组内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从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改进,资料收集、整理、加工和编写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并采取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随时解答疑难等方法,使她们很快熟悉了初中生物教学,使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吴碧云2018年成为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系列的教育教学培训和生物技能培训,2019年带领工作室成员联合其他四个名师工作室一起的去奔赴贵州大方县,开展了主题为“喜鹊筑梦,为爱黔行”贵州公益助学活动。助学活动以自然教育为主题,让孩子在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当地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面朝大海的心灵之窗。

不悔青春,推动自然教育

通过开展观鸟综合实践活动开拓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科学素养,还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7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吴碧云和其他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一起创办了现在全国知名的社团“113号鸟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近自然,以自然为师,鸟舍的师生们就像一群永不厌倦的小鸟,穿梭于高山森林、湖泊公园。至今为止,开展了大大小小超过200次的户外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去珠江俊园、白云山鸣春谷、香江野生动物园、天河区老年大学、碧桂园凤凰城等地开展观鸟普及宣传活动。2011年8月,她参加了广东狮子会主办的南岭观鸟和访查困难家庭活动。她曾带领学生到过云南、陕西、四川、福建、贵州、深圳、香港、台湾等地开展活动,还远赴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开展自然探索活动。除了亲近大自然,欣赏美丽的林间精灵以外,学生们还收获了友情,锻炼了能力,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的是课本知识无法传达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接触和交流,学会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自由快乐地成长。

此外,吴碧云还热衷于推广科普,参与公益。鸟舍在不断发展,也不断地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推动更多的人参与活动、关注自然生态和保护环境。她和其他老师通过建立“菜鸟网”这个宣传自然教育的网站平台,把广州中小学以及周边地区如湛江、珠海、深圳、佛山、东莞热爱自然教育的人们凝聚在一起,还通过这个平台向全国展示广东的发展;她们还与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观鸟比赛。2015年,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并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的会长,和协会的众多志愿者和导师们一起为推动自然教育而不断努力,2016年,为了带动佛山和肇庆的自然教育,她向广州市教育局申请项目,发起了广佛肇观鸟比赛,协会作为承办单位,吴老师每年都会和导师们一起去佛山、肇庆开展领队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培训,至今已连续四年。另外,她还和狮子会、少年宫、广州市环保总队、各大湿地保护区和一些企业联合举办面向公众的公益观鸟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协会还举办免费的培训班、讲座,普及自然观察知识,带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自然,宣传环保的理念,一起走进自然,推广观鸟。开展的公益“蒲公英”自然导师培训班口号就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把自然教育的火种四处播撒,观鸟的内部期刊《中国鸟类观察》连续几期刊登了鸟舍开展的活动和学生的观鸟文章,北京、深圳、珠海观鸟会也过来取经,希望对全国的其他学校起示范和借鉴的作用。多年来,她还为省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市名师培养对象的老师们上了户外观鸟公开课。这一系列的活动,吴碧云和团队的老师们都是利用周末、假期的休息时间,无私奉献,凭着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做公益的理念,默默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我觉得观鸟不仅仅是让学生探索自然、爱护自然,更是对青少年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培养。其实学习不管是哪个科目的学习,都是让人增智、解惑、辨是非,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虽然观鸟活动可能不一定能提升中考高考的成绩,但是,它一定能丰盈学生的内心,增强与自然的情感连接。有了情感连接的基础,就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跟人的关系、理解环保真正的意义所在,最终会影响到他的一系列行为。”吴碧云表示,她会一如既往尽最大努力推动自然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