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大家好,我是依伊。

《少年的我》热播12天,票房也上了11亿。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本该去看一看,因为校园霸凌的话题太戳心。

犹豫了几次,我还是没去。不是忙,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原著涉嫌抄袭。

融梗的对象主要是《白夜行》《x嫌疑人的献身》《恶意》,被称为东野圭吾的“作品精选集”。

有人将《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与《嫌疑人X的献身》进行了对比,发现两篇小说的故事脉络重合度非常高。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其实看到这张照片,大家就知道就算作者处理的再好,也不能掩盖融梗的事实。

终于,在《少年的你》上映11天后,原著作者玖月晞做出回应。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4句话:

我是个低调的作者,不善于言辞,不会去争吵。
融梗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界定,所以自己不是。
我没有融梗,只是书看多了,和作者有着共同的思考。
如果你们说我抄袭,那么所有的作者都抄袭了。

但让大家想不通的是,别人的思考在前,作品在前,你是怎么共通的?

按照这个逻辑,翟天临可以说,我的论文是跟被人思考共通;

江一燕可以说,我的思考被设计师付诸实践,所以我获奖没毛病。

按照这个逻辑,哪里还存在还有什么抄袭、融梗、盗版。

这个回应,自然不能让大家满意。书粉青声耳语的话,赢得很多人的共鸣: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为什么直到现在都不承认呢?读者都是傻子么?一味的说自己没有抄袭,没有融梗,那亲爱的里大段的情节类似只是巧合?为什么t大和你绝交了?为什么丁墨退出晋江了?”

其实,玖月晞的《亲爱的》系列,里面的情节和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相似度极高。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网友@是菜菜吖整理了玖月晞所有“融梗”小说的清单,大家感受一下: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玖月晞本人也曾在粉丝群直言,自己写文的确非常受影视剧影响,一直觉得成为经典的东西是可以拿来写的。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融梗”这个词,也是因玖月晞而起。

当年,丁墨投诉玖月晞的小说《亲爱的阿基米德》,抄袭自己的《他来了请闭眼》。

按照当时晋江的规定,玖月晞属于“部分抄袭”以及“抄袭逻辑链”,应该被锁文,然后上黑名单。

但是,因为玖月晞的作品,晋江有千万的版权费,所以晋江修改了自己的规定,狡辩说她只是融梗而非抄袭,才有了融梗天后的名头。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

在电影《少年的你》中,小北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可是,谁又来保护那些默默坚持原创的人呢?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玖月晞为什么会惹众怒,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写网文的苦。

知乎有段介绍写的很扎心:抛开金字塔顶尖的大神,下面一层层散布着无数的精品写手、签约上架写手以及还不能签约的写手。

他们每个月的稿酬,加上网站给的全勤奖励,很多都不到一千元钱。

而想要得到这一千元钱,则需要尽心竭力的在一个月内,上传12万字的篇幅。

残酷的是,这些人都明白,百分之九十九的作者,是从来没有熬出头的机会。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有的人,累倒在码字的路上。

今年8月13日,起点作家格子里的夜晚突发心脏病逝世。

起点中文网记录着他的勤奋:1816天的创作时长,完成了7部作品、近700万字,平均每天写下3840字。

有的人,输给了看不到的绝望。

2017年10月,导演胡迁自杀,1年后其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金马奖奖项。

有人说,为什么那么傻,不再撑一撑?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因为撑不下去了,自杀之前,胡迁曾和朋友说:

活着就像工具一样,写作,拍电影,但创作本身是去经历几何倍数的痛苦。

在这痛苦中,胡迁写了2本书,稿费总共不到2万,最穷时,“连蚂蚁微贷都还不上。”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如果有一天,吃苦和努力换不回来结果,造假的人却轻松的获得一切。

你会不会瞬间,觉得很讽刺、崩溃和绝望?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抄不抄袭、融不融梗没关系,只要有小说看影视剧看,就OK了。

可是你把背景换成学术抄袭、考试抄袭,再想一想。

不论哪一种情境,归根到底损害的是正在努力的普通人。

网友居安思危曾经列举过一个清单。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涉嫌抄袭大风刮过的《桃花债》;

《锦绣未央》,抄袭219部小说,全书294章仅9章未抄袭,被11名作家联合上诉;

《后宫甄嬛传》,涉嫌抄袭匪我思存的《冷月如霜》,《红楼梦》,《鬼吹灯》等多部小说;

《楚乔传》(原名《11处特工皇妃》),涉嫌抄袭《紫川》,《九州缥缈录》,《斛珠夫人》等多部小说;

于正《宫锁连城》,抄袭琼瑶的《梅花烙》;

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圈里圈外》;

讽刺的是,以上抄袭者的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让抄袭者赚的盆满钵盈,而真正的原创却无人问津。

《少年的你》热播后,面对质疑,导演曾国祥说“原著只看过一遍,没看过《白夜行》。”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说他们完全不知道,我是不信的,只不过利益太大,而背锅的不是自己罢了。

这就是最匪夷所思的现实,有太多的人把法律的下限当成上限,而忽略了更高一层的道德要求:写出具有独创性的、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好作品。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而被伤害的是真正喜欢这些小说的读者,是兢兢业业做内容,却被抄袭毁了未来的作者。

最终,整个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不想抄袭的人,要么停笔,要么也不得不走上抄袭的路。

这些年,我们虽然偶有不错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但让人记忆犹新的精品却很少。

因为努力的价值没有了,谁还愿意、谁还敢去老老实实的去做内容。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最后,再讲一个抄袭的故事吧。

新千年初,我国启动了汉芯计划,想要打破欧美国家在芯片上的垄断。

当时,凭借留学经历和国芯片行业从业经历,陈进被任命为研究中心主任。

在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研究,他宣布成功研发出“汉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速度之快,让英特尔的工程师都直呼不可思议。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只是这速度,在“汉芯一号”发布后的第3年终止了。

有人发现,原来这个芯片,不是研发的,而是偷偷买回的摩托罗拉生产的芯片。

只是买回来之后,打磨掉摩托罗拉的logo,然后把汉芯的logo印在上边。

一时间舆论哗然,陈进从神坛上跌落,被免去所有职务。

可这个事件的苦果远不止此,中国芯片行业失去了最宝贵的3年,浪费了巨额的国家资金,以及整个行业对于制造国产芯片的信心。

后来,联想集团的倪光楠院士想要开发自主芯片,反对他的人就是用的“汉芯一号”说事。

之后联想集团便对芯片产业断了念想,一心一意的做起了组装电脑,这个非常有“钱”途的买卖。

结果就是,现在我国每年要从美国进口2000亿美元的芯片。

结果就是,美国一纸制裁,中兴就要签下屈辱性的条款,接受美国的全方位监督。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唯一庆幸的是,华为制定了备胎计划,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才没有成为昨天的中兴。

《少年的你》票房超10亿,朋友圈留下1000条恶评,到底是谁错了?

但我们只有一个华为,还弥补不了与美国芯片科技之间的差距。

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忘。

今天,我们谈保护原创,因为它涉及到一个社会存在的根本。

试想,你熬夜刷题准备考试,别人通过作弊就能轻松拿到好成绩,并抢走了你的奖学金。

你辛辛苦苦赌上青春去码字,别人已经通过抄袭写出了畅销书籍,成为人人艳羡的大作家。

当努力失去意义,谁还愿意去老老实实的做科研,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的去做内容?

不要等到中兴的教训足够多的时候,才知道警醒。

这个社会,永远不能让努力付出的人,得不到公平。

因为这关乎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你与我。

最后,说一句。

如果你也喜欢网文,今后还想看到优秀的网文,别忘了去给那些真正做原创的人以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