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28分钟“重启大脑”

单侧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清,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中风了。亲人瘫软在怀、“大脑停机”,如何危机处理,在危险里帮亲人寻得生机,“大脑重启”?

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脑卒中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广州地区卒中治疗最快之一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带您“亲临其境”,跟医生一起掐着表数着每一分钟,重“走”一趟28分钟医学“重启大脑之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薛冰妮、高龙、朱健

吵着吵着就中风了!

住在广州市海珠区的黄阿姨,今年56岁,平素身体不错,就是脾气欠佳、血压也忽高忽低。

一日清晨,黄阿姨又因为家庭琐事跟家人吵了起来。说着说着,黄阿姨越说越气,情绪也愈发激烈。突然,她整个人就瘫倒在了地上,“当时一下子就感觉天旋地转,眼睛也看不清了”,黄阿姨回忆说。

黄阿姨的老伴至今还有些后怕:“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人突然就倒下了,看着她想说话,就是听不清她说什么,口唇管不住地往一边歪”,第一次见这个场面的他赶紧给儿子打电话。

与时间赛跑:

第28分钟用上了药

黄阿姨儿子接到电话,一秒没耽误,立刻打了“120”急救电话。不到20分钟,黄阿姨就被救护车送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此后的急救,就是脑血管病救治团队与时间赛跑了,大家数着每一分钟向前奔。

第1分钟:卒中评估

急诊分诊护士根据“FAST/中风120”马上对患者进行评估,1分钟评估完成:构音含糊,右侧鼻唇沟变浅,嘴角口右侧偏斜,右侧肢体肌力明显下降。“这些评估结果,意味着要最快时间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省二医神经内科主任刘新通教授说。

急诊科医师、护士联动,完成静脉通道开通、心电图、快速血糖、急凝血等治疗准备的所有基本操作。

第5~25分钟:转运并完成影像检查

神经内科医师护送患者到影像科,开始进行一站式头部CTP+CTA检查,进行颅内病变、大血管、脑组织灌注评估。在转运期间,医生还对患者进行了快速NIHSS评分。

第26分钟:排除脑出血

快速NIHSS评分结果出来,只有6分,“这个分数再次表明,患者需要尽快进行治疗,但我们需要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接诊的神经内科医生张爱武表示。影像检查结果提示:排除脑出血,CTA未见明显大血管闭塞,确认诊断是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第27~28分钟:医患沟通,治疗开始

神经科医生与患者亲属包括丈夫、儿子沟通,决定进行合适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第28分钟用上了药

用药20分钟后,患者肢体乏力症状就逐渐缓解了,讲话也能听清楚了。

“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快,我还没有办任何手续,各种治疗就都上去了,所有医护人员都是在跑着做治疗。整个过程他们好像一直在卡着表做,还互相提醒”,这让黄阿姨的儿子印象深刻。经过7天的治疗观察,黄阿姨顺利康复出院,没留下明显后遗症。

打造绿色通道:

医生力图掌控院内每一秒

每延迟1分钟开通闭塞血管,就有近200万个脑细胞死亡。

每延迟1分钟开通闭塞血管,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一周。

每延迟15分钟开通闭塞血管,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则降低10%。

这正是为什么要对中风患者卡着表做治疗!刘新通表示,因为卒中的上述几个数据实在太可怕,不得不这么做。

根据最新的医学统计数据,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死疾病,而且因为过去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70%~90%,所以被认为是“杀手”中的“杀手”。

对于卒中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新通表示,主要是因为卒中的发病特点,传统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主要局限于静脉溶栓,但研究表明,对大动脉急性闭塞的卒中患者,于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的成功率非常低,仅为4%~9%。

“最关键的是,高达90%的患者到院就诊时早已超过静脉溶栓的时间窗,这个时候再进行静脉溶栓,会明显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刘新通感叹。

所以,在卒中治疗过程中,除了送医路上的时间,对于医务人员最可控的时间就是从进入医院开始到准确进行治疗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上,我们就是要掌控我们能掌控的每一秒钟”,刘新通表示,这也是他的团队和全国所有优秀卒中中心在不停努力的方向。

为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合急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检验科,组建脑血管病救治顶尖团队,成功打造绿色通道,将急性脑卒中在院治疗时间缩短到28分钟黄金救治时间。

预防卒中,

最关键是生活方式要健康

今年的卒中日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在义诊活动现场,刘新通表示,“再缩短在院内的治疗时间,如果不注重预防,任由其发展,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高危人群的卒中发生率也将显著上升”。他提醒,预防卒中,最关键的是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日常生活行为应格外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特别要提醒的是,脑血管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并不都是六七十岁才有,特别是像有高血压、糖尿病30-40岁之间的高危人群,不要认为脑梗死、脑出血离自己很远,一旦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前往专业的脑血管治疗中心进行救治。

专家教你 如何一分钟识别脑卒中

刘新通提示,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让患者及家属在一分钟内识别脑卒中,包括三项内容:

1.让患者微笑;

2.举起双臂,并维持一些时间;

3.连贯说短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