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什么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229337987


德国之所以能挑起二战,先进的武器装备就是他们的底气之一。

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层出不穷的武器装备就是其重要保障。二战德国的强大正是因为他们的黑科技过于繁多,当然主要还是归功于他们科学家团队的刻苦钻研。

V2弹道导弹、虎式坦克、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等等都是他们的杰出发明。这些发明随便拉出去一个都是盟军头疼而又无法超越的存在。在知道希特勒喜欢大口径火炮之后,这些科学家又没日没夜的给他赶制出了重达一千三百四十四吨,口径800毫米的两尊大炮,分别叫“古斯塔夫”和“多拉”。光他们的炮弹就重达七吨,一炮下去可以飞出三万七千米的距离。还得靠专门的火车轨道拉运才行。这些武器的出世可没给盟军少添麻烦,至今有些武器的设计理念还在影响着当代武器的进程。

一个国家科技的强盛主要和人才有关,而拥有智慧种族之称的犹太人却因为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政策全都移民海外,其中就有爱因斯坦。要不是因为希特勒的歧视犹太人政策,说不定世界上的第一枚原子弹会在德国诞生。虽然白白损失了众多人才,可是对于人才众多的德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

德国战败后,美苏两国很快掀起了瓜分德国科学家的狂潮。

毕竟从二战德军的武器就知道这些科学家到底有多重要,因此这两国可是卯足了劲的抢。美国甚至专门制定了“回形针计划”。

什么是“回形针计划”?就是抢人计划,要想方设法的把这些科学家运回本国,美国一共运回1700多名科学家及其技术人员,甚至为了迫使他们为美国效牢,还将他们的家属也强行带入美国。这里面就有冯.布劳恩、劳埃、赫斯、加博尔等大师级人物。其中火箭之父冯布劳恩,不仅被美国花重金请过去,还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顺利的在美国的开脱下逃过了战后的审判,最后还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

论起抢人才,苏联自然也不甘落后,启动了“奥萨瓦根”行动。总参谋部情报局联合民委员会在东德疯狂抢人才,所过之处任何和高科技相关的东西全都被苏联带走,一颗钉子都不带剩的,仅1946年10月22日一晚上,就用火车连夜整走了德国2000名科学家及相关技术人员。

再来看看日本,日本战败后,就被美国派军队接管。

因为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美军有了独自解决日本的能力,再加上麦克阿瑟对苏联的警告:不允许苏联军队登陆日本。这才造成了在日本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美军有的是时间慢慢挑慢慢选。要说抢日本科学家倒还高看了他们,也只有被美军挑选的份。

而且苏联压根也看不上小日本的科学技术,英法呢,又以美国为中心,自然不会跟他瓜分日本,中国自己的事还没处理完,当然也是没空。

为什么说众多强国都看不上日本科学家呢?

他们的发明也就在亚洲还能逞逞威风,去了欧洲战场也就是个战五渣。比如零式战斗机,虽然前期无敌,可是后来经美军一解剖发现,完全就是牺牲了飞机的防护性来提升速度,最后被美军的泼妇战斗机直接打成筛子。再说说自动鱼雷,名字听起来不错,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其实里面就是趴着一小鬼子,想跟美军玩对对碰。

还有什么土豆坦克、“野鸡脖子”机枪、气球炸弹等等。这些用来糊弄一下亚洲的军队还可以。放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是小打小闹,永远上不了台面。也正是因为日本科学家的孤芳自赏使的他们越跑越偏。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日本科学家,毕竟在医学领域上日本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七三一部队给日本带来了大量活体数据可供研究,而他们的“原木”主要来源于中国、韩国、美苏盟军。日本战败后,这群恶魔理应受到军事法庭的制裁,可是美国为了得到七三一部队的研究数据,对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成员开脱罪名。将他们引渡到了美国,不仅待遇丰厚,还让他们安详的度过了晚年。

当美军得到了细菌和资料后,就在朝鲜战役里投放了大量带有炭疽病毒的跳蚤,还有后来生物制药、外科手术的长足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七三一部队的数据贡献。也正是由于美国的独自占领,才使得日本这些罪恶深重的白衣恶魔能够逍遥法外。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让日本非常尴尬。

同样是作恶多端的法西斯国家,德国科学家抢手日本却无人问津。这就好像条件似乎并不比别人差但是却被挑剩下的大龄剩女一样,其内心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日本就纳了闷儿了,我们到底哪里不如德国?美苏两国的口味是有多重?难道小就满足不了你们了吗?

其实这种尴尬情况的出现,在静夜史看来再正常不过,因为日本确实不合美苏两国的口味,而这种尴尬的情况,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没有争夺的价值

美苏两国之所以不去争夺日本科学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科学家含金量太低,日本的科技水平在美苏面前太水。

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科技水平虽然自明治维新后长期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但和强国林立的欧洲国家相比,缺乏竞争的日本必然在技术上逐渐落后。

二战期间的日本武器装备,虽然深受我国军民喜爱,但放眼全球确实显得非常不入流。日本科技水平虽然在亚洲一骑绝尘,但因为日本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国情,所以无论科技发展还是战争思想都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一战后在欧洲各国陆续发展冲锋枪时,日本仍然钟情于步枪,醉心于精度射击;日本经典的零式战机,为了提高航程和灵活性,竟然牺牲飞行员的安全性。

长期以来,日本的武器虽然看起来“落后”,但基本符合日本人的国情特点,比如土豆坦克、92式步兵炮等,这使得日本在面对不入流的东亚国家时所向披靡。

但这种与众不同的路线下走出来的科学家,在主流科技的发展中几乎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他们本身就不会受到美苏等主流国家的青睐。

相比之下,德国作为欧洲列强之一,不仅技术水平先进,更引领了世界主流科技发展,虽然也有诸如鼠式坦克、古斯塔夫巨炮等点歪科技树的作品,但总体而言是符合美俄未来发展需要的,特别是核武器和火箭的研究,这使得德国科学家成为烫手山芋。

而事实证明,美苏的选择无比正确,二战后美苏两国科技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德国科学家和资料的支撑。

当然,你要说日本科技一无是处也不对,比如日本的生化武器研究就被美国接手了。但实践证明,从杀人魔窟731部队得出的实验数据,要远比这些手上沾满鲜血的科学家更有价值。

2、没有争夺的条件

美苏之所以没有争夺日本科学家,除了对日本科技不感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苏两国没有争夺的条件。

因为二战后的日本,被美国独占了,没有进入日本的苏联即便想抢,也没有机会了。

虽然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一再强调要美苏联合作战,甚至和肢解德国一样将日本分区占领。但1945年7月爆炸成功的原子弹让美国瞬间有了甩开苏联单独搞定日本的能力。随着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个原子弹的开花,日本的死硬派也终于服软,裕仁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尽管苏联于1945年8月9日出兵东北,将包括溥仪在内的伪满洲国势力一网打尽,但很多人还是提前跑回本土,包括731部队。

而后当苏联想要从库页岛南下北海道,履行分区占领日本的承诺时,美国驻太平洋地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强硬警告苏联不许登录日本本土,于是苏联悻悻而归。而由于中华民国无暇派兵,英国又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最终美国成为日本的实际占领者。

因为美国独占,本身就意味着即便日本科学家有价值,也不会和德国科学家一样被美苏争抢。

而当日本的科学家被美国“选秀”,日本科学家的命运也成了美国的砧板鱼肉。而实际上正因为美国的独占,所以对很多有价值的科学家进行了“特赦”,特别是为美国提供大量人体实验的731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

所以日本的科学家不用抢,即使抢了最终也会发现还不如不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前后,德国的科学家确实吃香,被美苏拼命争抢,但是,同为邪恶轴心国的日本科学家,基本没人争抢,这到底是为什么?

德国在二战前后科技水平很高,而日本的科技很一般



(德国卡尔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此话不假,德国二战期间的科技实力集中体现在军事方面。比如重炮卡尔臼炮,比如巨无霸坦克,比如古斯塔夫列车炮,比如鼠式坦克,还比如v2导弹,这些武器的研制成功,和德国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分不开的。

强大的科技实力后面,是一群科学家。这些科学家遭到疯抢,完全正常,谁不想要顶尖的人才?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能要顶很多个军,一个爱因斯坦,其能量实在无法衡量,对世界的影响真的是大到爆。

日本在二战前的科技实力,相比德国、美国,甚至苏联,都是有差距的,因此,对于日本国内的科学家,实在没有太多理由去抢。



当然,当时的日本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生化武器和生物高科技方面,日本还是有优势,曾经的日本731部队,在中国大地上,用了无数活体做实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这事太重要,欧美国家都无法做到,毕竟要用很多活体。

日本731科技人员,有国家是看到眼里的,这个国家就是美国,人家基本上一窝端了。

所以说,因为日本的整体科技水平当时很有限,对于日本科学家争抢就相对比较少了。

德国科学家遭到哄抢,和德国的国家政策也有关系



对德国科学人才的哄抢,和德国的国家政策有关系。

希特勒上台后,鼓吹德国日耳曼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认为犹太人是影响国家发展的毒瘤,那些犹太商人,把持资本,对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害。在希特勒眼中,犹太人就该被送去见上帝。

因为希特勒的政策,导致犹太人受到极大迫害,二战前后,所有犹太人都诚惶诚恐,连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也被美国提前抢了去。正是因为有爱因斯坦,才导致美国能研制成功原子弹,这改变了世界的规则和秩序。

德国很多的犹太裔科学家,只要有一丝的可能,都想离开德国,离开那个对犹太人来说的“人间地狱”。

因为当事人出走他国的愿望比较强,那么被疯抢的概率就增大了,而日本人比较团结,虽然面对外面的风险比较大,但没有清除异己,屠杀人民的大举动,所以日本的科学家放弃本国,出走他乡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德国和日本战败后,面临情况完全不同



德国战败后,苏联、美国、英国等统统进入了德国,德国被迫分为了东德和西德,德国的各种资源被争抢,包括还在国内的高科技人才。这时候,就看谁下手更快,谁给的待遇更好,德国剩余人才就会做出选择。

而日本的情况是,战败后,只有一个国家控制了日本,那就是美国。

美国一家独大,控制着整个日本,所以,对于日本的科学家不用抢,就看美国想不想要了。想要了,美国会轻松带走,不想要,科学家们就算哭着喊着,人家也不收。

另外,日本要重建,美国也不至于把事情做绝了,毕竟日本的重新启航,需要大量的人才。



整体来说,二战时,德国科学家遭到疯抢,而日本科学家却没有人激烈争夺,原因就是:德国当时科技水平高,科学家都是顶尖人才;德国对内政策太苛刻,让有些犹太裔科学家无奈出走,被人疯抢;德国和日本完全不同,德国被迫分了东德、西德,日本是一个整体,被美国一家控制。


蓝风破晓


问得好,二战末期,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是因为当时二战前后,德国的科技实力是最先进的,世界第一,并且大部分不是处于理论阶段,而是已经成功应用于民间和军事,所以拿来就可以快速复制,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军力。

为什么美苏不争夺日本科学家呢?

不是日本没有科学家,日本科技实力和军工实力虽比不过德美苏,但日本也已经在研究原子弹了,说明原子物理学的水平很高,并且在中国东北731部队做的活体实验,那都是医学的宝贝中的宝贝,所以日本肯定有美苏德没有的科研人才。

为什么没听说美苏争夺呢?

傻瓜,因为日本是美国独占,美国麦克阿瑟就是太上皇,还用争吗?凡是美国觉得有用的科学家立马牵走了,像731部队头子,只要交出各种活体实验数据,立马不当做战犯起诉,放你生路,国民党中国喊劈嗓子都没用。


生活是一杯酒182463354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只有两项科技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一项是潜艇技术,另外一项就是日本的731部队的实验数据。如果硬是要算上的话,日本的舰艇抗打击数据也是美国所想要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能够让美国人引起一小点兴趣,就好比鸡肋一半,食之无味,但是弃之可惜。

首先日军在二战时期的潜艇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像日本的伊400潜艇,那就是当时下潜深度最深的潜艇,也是吨位最大的潜艇。并且日军还造出了当时所谓的水下航母,可想而知当时日军的潜艇技术还是不错的,甚至日军的潜艇当时就可以从本土出发,去载着水上飞机攻击美国。

而真正令美军垂涎的则是731部队的实验资料,可以说美国为了获得这些资料,那是煞费苦心,不惜赦免松井石根等人,使得731部队逃过了审判。美军在1943年就注意到了这支部队,得知日军采用了大量活体作为实验之后,美军高层瞬间就动起了这些资料的心思,并且非常渴望得到菌种。

当年美国得到这些资料和菌种之后,曾经在朝鲜战争中投放过不少带着炭疽病毒的跳蚤,可以说美军生化武器这么厉害,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研究资料。用美军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或许再也找不到同类的资料了,因为人体活体实验,无论怎么样都同动物有极大区别。


小司马迁论史


其实更核心的问题还是民族性的区别。

W君在做软件项目的时候,做很多各国企业的管理咨询项目。会聊到企业管理的问题,先说之前在一个管理论坛上发过的例子吧,这样大家也能更清晰的看到每个国家文化的不同。

咱们先假定一个场景,在一个企业的办公室窗边放着一台复印机。有一天,由于窗子没有关闭,晚上下雨导致这台昂贵的复印件淋水损坏。

这可以能是很多企业都遇到过的问题。咱们来总结一下不同的国家企业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出对应。


首先是美国,这是一个很偏重于——人+事的管理风格,他们为了维护这些复印件不再次损坏,就会建立一个岗位负责关闭复印件边上的窗户。如果这个企业有很多这样的复印件这样放置,那么就会配备更多的“关窗员”——OWC(Office Window Closer),并且为了管理这些OWC有效工作,还会配置一个“关窗经理”——WCM(Windows Close Manager)。然后就会对OWC和WCM进行绩效考核。


其次是德国这样的企业,他们是偏重于“事”的企业风格。这时德国人就会考虑如何将复印机移动到雨浇不到的位置上。经过一番精密计算,结合办公室所处位置的降水概率和常见的风力因素他们计算结果就是——将复印机安放在距离窗户3.52米偏30度的位置上。但这样一来问题就又来了,过于靠办公室中央放置的复印机有的时候会严重影响办公室空间利用率,紧接着德国人就会实施第二个解决方案——设计制作出“雨感应自动关窗器”。


再有就是日韩企业了,这时一个偏重于“人”的管理风格,他们会直接在窗户边上贴个纸条,上面写着“开窗后15分钟请关闭”。这样就不会出现忘记关窗户导致复印机被雨浇到的问题了。如果还会出现“忘记”关窗的事情,那么就会整个办公室去做出检讨。


其实还有中国的案例——办公室主任直接给总务写个报告到自己朋友店里再买一台复印机……


好了说回科学家的问题,就德国来说,大部分状态下的德国思维是考虑事情本身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德国出色的科学家和出色的工程设计。而日本大部分情况下是考虑人的,因此日本人在“重点是考虑事”的“科学”领域建树并不是太多。


说的上名来的 例如 菊池正士 吧,这是二战后日本的顶级核物理学家,在我们在涉及到电子显微镜的研究里都有一个避不开的坎“菊池线”。

对于菊池线的特性、成因、理论解释 菊池正士 在相关的论文里给出了相当精彩的说明。同时,这类电子在单晶体内形成的衍射线条带也被称之为了“菊池线”。

这些线被量子物理学家当作“定向空间的路标”。是不说说的太远了?那W君就说的再远一些——哈哈

在电影《蚁人》量子领域中就有很多菊池线作为背景出现。

说回日本的物理大牛菊池正士。菊池正士能够发现并解释菊池线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物理学成果。但提到菊池正士就得提到菊池正士的父亲菊池大麓。加了下划线了!

菊池大麓是日本最重要的研究机构理化学研究所1917成立的时候的第一任所长,并具日本男爵头衔。并且先后担任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校长, 科学大学副校长, 教育 部长, 学习学院院长,京都帝国大学校长, 帝国学院院长 , 皇家宫廷校长和首席顾问 ……

虽然在理化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的同年菊池大麓在看报纸的时候死于脑出血,但菊池大麓家族化的学术地位已经在日本没有人能够撼动。

……

……

……

菊池正士,1902年出生,在1928年发现了菊池线,年仅26岁。这里W君不能否认其天才研究者的天赋,但同样也不能否认日本家族体制带给菊池正士的便利。


同样,由于日本的这种研究体制(二战之前尤为甚之),日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顶尖物理大牛出现。


因此,其实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可“抢”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说“日本的那群叫坏蛋!”呢?科学的发展有很多分支,理论研究和理论实验是一个分支而已,而二战前期的日本科学家走的是另外的分支——发现和实践。

所以日本二战前期(以及期间)多在生物学、植物学、化学领域有研究见地,而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会应用在二战日本军事领域。对于731部队大家应该是有所耳闻,很多日本的科学家在研究的就是和731部队相似的研究领域。当然了,这些“坏蛋”有一些被美国接收或者是在战后继续担任各个大公司的高层。


但从基本理论研究和工程研究上,日本并不像德国一样有那么大的建树。


例如水岛三一郎,这也是一个日本大牛科学家,研究领域是结构化学,是1962年和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当然最后没选上。

1938年水岛三一郎升任的教授,从事的是“1,2二氯乙烷”的结构研究。“1,2二氯乙烷”这个东西不是学化学的很难知道是什么,当然了,这种化学物质经过硫化后生成的产物硫化二氯二乙烷是啥大家应该也不太清楚。硫化二氯二乙烷——芥子气!

二战后这个哥们去研究蛋白质去了,后来成了日本化学权威。

当然了,日本大部分科学家也很难被美国弄走,水岛三一郎也是一个典型。日本明仁天皇的老婆,不对!不对! 这里得说是日本皇后。美智子在出嫁之前叫做:正田美智子。

水岛三一郎的老婆,哈哈这里用老婆就可以了,叫做水岛敕子。出嫁前叫正田敕子。

明白不?日本皇后是水岛三一郎的侄女。至于“正田家”,也是日本的一个财阀。大家知道日清吗?他们家的!

所以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日本很有名气的出色科学家,很多都很有背景,这种人并不能靠抢的。


军武数据库


德国是分成两个部分,苏联和美国各自占领一部分,肯定要争抢资源。但是,美军用得着在日本抢科学家吗?日本是美军一家占领,完全没有必要抢,都是美国人的。

美国分解了日本众多军需企业,让这些企业转入民用。这也让日本制造业在10年增长了550%。到60年代,日本钢铁产业竟然追上了美国。也正是在50-60年代,日本科技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美军一进驻日本就接收了日本理化研究所安装在东京帝国大学的两座、大阪帝国大学两座、京都帝国大学1座研究原子能的回旋加速器。以及731部队的所有医学,细菌等等资料。

战后,美军也对日军新型的“紫电”、“疾风”、“雷电”, “烈风”等等战机运回美国本土进行测试。1950年半岛战争爆发以后,美国直接就利用了日本的技术人员,工厂开始为美军提供后勤,到1955年,累计价值35亿美元。

日本军工厂和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直接为美国修理和生产卡车,修理改造武器装备。结果日本汽车工业得到了大爆发。美国驻日大使墨菲也公开称:“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了一个大兵站。没有它,半岛战争就打不成。”

而且,日本科技企业一直在为美国军工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就是现在,也是如此,美军曾经最引以为豪的杀手锏第一款隐身战机,F-117隐形战斗机的“外衣”——雷达吸波涂料也是日本研发的。

美军现役的武器装备中,潜艇用的高强度钢材是日本生产的;车辆、战斗机引擎用的特种陶瓷材料是日本研发的;巡航导弹的核心部件——微电子芯片80%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


深度军事


1945年7月,美国联合情报目标局(JIOA) 启动阴天行动(Operation Overcast),同年11月更名为别针行动(Operation Paperclip),到1947年的11月为止,成功将1700多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3700多名家属强行转移到美国。与此同时,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也在德国的被占领区实行奥索阿维亚希姆行动(Operation Osoaviakhim),将2200多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另外的6600名家属强行转移到苏联,甚至包括火箭工厂的设备和生产线附带技术人员整体搬迁。按现在的话说,人才争夺战中,美国抢西德苏联抢东德,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德国的顶尖科技人才就被美苏抢个精光。

(上图是美国一次转移104名德国科学家 地点:德克萨斯 布里斯港)


为什么美苏要如此疯抢德国的科技人才?

一,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战胜国的美苏来说理由充分得很

是德国发动了二战,并且德国从其它战败国如波兰,法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包括黄金,艺术品和科技人才装备,特别是抢走了不少苏联科学家。现在德国败了,人才就是美苏最好的战利品。再者说了,即使德国二战没有抢其它国家的科技人才,美苏也会将德国人才抢劫一空。

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苏联名义上是同盟国之一,暗地里却跟美国较劲,争夺战后世界老大之位。苏联担心和怀疑美国在偷偷转移德国的人才,而美国也同样怀疑苏联在悄悄转移德国的高科技设备和人才,东德和西德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于是美苏为保险起见,各自迅速将人才转至本国。如果德国只是被一个国家美国或者苏联占领,争夺人才可能就不会是公开抢了,而是私底下抢或偷了。

三,德国的很多科技和武器系统领先世界

德国敢于发动二战,最能给希特勒壮胆的就是德国领先的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下面例举的这些高科技是美苏梦寐以求的:

(德国 Me 262喷气式飞机,世界上第一架)


-制导技术:1943年德军首次使用 Fritz-X反舰炸弹,利用无线制导击沉一艘意大利战舰。同一时期,美军开发了雷达制导炸弹,但没有实战。

-远程导弹技术:使用液体燃料,重达14吨,垂直发射的V-2导弹,能飞出200公里,最高速度可达3500英里/小时,是世界首款弹道导弹。

-空降技术:二战爆发前的1938年3月12日,德军伞兵空降奥地利夺取Wagram机场,其它国家才迅速发展自己的空降兵。

-直升机技术:二战中德国开发并生产了Flettner FI-282系列直升机产品,1944年宝马公司正要大规模生产时,被盟军飞机炸毁生产线。

-火箭技术:德国的V-2s技术团队 首批88人被美国一次性带走,阿波罗登月的火箭及发射技术就来源于此。

(德国的V-2火箭)


-喷气技术:德国的Messerschmitt Me-262 是世界首款喷气式战斗机,1942年7月18日成功首飞,美国后来的F86, B-45s等技术来源于此。

-夜视技术:1939年,德军开发ZG 1229 Vampir 型夜视镜

-潜艇技术:这一项就不必多说,德国的潜艇技术世界闻名。


美国和苏联有没有抢日本的科学家?当然抢!只是方式不同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美苏分别占领相互较劲,而日本则完全不同。日本的高技术人才都在本土,美国和苏联都没有派兵在日本本土做战,根本就不存在抢夺的条件,那日本的技术是如何被美国收入囊中的?仔细一想就简单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军全面接管了日本,所有军工企业都接受美军驻扎审查和监督,不仅包括为军工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其它所有技术先进的企业都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用抢吗? 直接拿!日本企业敢说一个不字?下面例举的这些日本高科技术就拱手送给了美国(比美国落后也可借鉴):

-驱逐舰技术:1941年日本开始制造世界最大的战舰岛风级驱逐舰(Shimakaze-Class Destroyer),设计航速40节,功率8万马力,但直到1943年才完工,几乎没有参加实战,后来在空袭中被击沉。

-轰炸机技术:G8N Renzan四发重型轰炸机,航程3200公里,第一架原型机1944年首飞,性能出色但来不及使用,盟军已敲开日本的大门。

-重型坦克技术:Type 5 Chi-Ri坦克的目标就是要摧毁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1944年才出来一台原型机,只是后来不了了之。

(日本的Type 5 Chi-Ri坦克)


-喷气式战机技术:受德国Me 262喷气式战机的启发,日本研制了Kikka型喷气战机,直到1945年8月才进行试飞,但来不及用于实战。

-防空炮技术:1943年日本开发了Type -5型高射炮,炮弹可打到20000米的高空,1945年8月美军的两架B-29轰炸机被击落,美军千方百计要找到它。

(日本的Type 5-15 防空高速炮)


-潜艇技术:1944年服役的I-201快速潜艇(超过20节),1945年建造完成的I-401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潜艇,比美国最大的还大60%,为了防止苏联夺取该潜艇,美军下令日军精深凿沉它。

--细菌战技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所有实验数据和病毒技术均被美国没收,技术人员被美国招募,所谓的"没收"只是个幌子而已民。


苏联从日本获得的技术非常少,除了缴获的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装备等实物外,技术资料和科技人才基本没有。有人说,美国在二战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无偿掠夺了德国和日本的顶尖科技人才和技术,为以后的几十里成为世界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火星人JamesLiu


首先德国是被盟军和红军分东西两线占领的,最后还被强行分裂为两个国家,所以,美苏都有染指;

尤其是美国,二战期间,有个“回形针计划”,旨在吸收德国纳粹科学家,通过争夺,将大批德国火箭技术专家及科研究人员转移至美国。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用改名换姓的东躲西藏,自有八抬大轿去抬,享受老干部待遇。

下图,“回形针计划”中被带到美国的104名德国科学家。

最有名的是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纳粹党员冯.布劳恩,是第三帝国的重点保护对象,战后又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不但没受到审判,还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阿波罗登月设计师,还担任过美国航天局的副局长。
(下图,冯.布劳恩局长)

再看日本,远东的日本被美军独占,美国是老大,一家说了算。战败的日本各个阶层各都在争相“巴结”美国老大,自然不存在所谓的“争夺”了。

(下图,1945年9月,裕仁天皇亲自到美国大使馆拜访麦克阿瑟,留下合影。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身材短小的日本天皇从“神”一下子被打入了凡间。)

其次,日本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还达不到“争抢”那个地步。

举个例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殖民东三省,在所谓的“满洲国”大肆勘探石油。当时这方面有个权威专家,叫高田纯一,其学说叫做“海底腐泥起源说”,认为石油只存在于沿海地区。日本对此理论深信不疑,所以在东北的沿海疯狂勘探,当然了,最终一无所获。

这间接的导致日本不得不南下搞资源。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疯狂的举动。事实上,日本这么干也是迫不得已,就算再疯狂,也不会无缘无故去摸老虎屁股,而且,还是最大、最猛的那一只。

因为日本在中国战场已经非常吃紧了。自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来,石油、橡胶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的消耗量是非常惊人的。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日本又是资源小国,啥都需要进口,外汇储备非常有限,正常买,已经很难担负,加之,此时美国不断修改《中立法》,大有对日实施禁运政策的趋势。然而,根据“海底腐泥起源说”在东北的殖民挖了近十年,啥也没搞到,最终只能铤而走险。

不过,日本也有能拿得出手的地方,那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战俘的活体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和医学领域收集的大量数据、经验。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和731部队“同伙”——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秘密部队“513”、北京“甲”字的1855部队等等。这些731、513部队的人,都因为掌握着大量在和平时期,正常渠道无法获得的活体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而被美国人当做人才保护起来,免于起诉。比如,后来美军在朝鲜战争时投放鼠疫的细菌战,就和731部队的”科研成果“有极大关系。

这些穿白大褂的杀人凶手中,不少都选择移民美国,享受着优厚待遇,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著名医生、老专家的身份在美国南部的阳光地带颐养天年了。

毕竟,二战后,人类的外科手术、生物制药、航天航空技术的跨时代发展,哪个也离不开这些活体实验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核物理学家也曾被控制审讯了一番,不过,日本的核武器技术美国人和苏联都看不上。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起步比较晚。当日本军方知道一公斤的纯铀-235爆炸所产生能量相当于18000吨的炸药时,高兴坏了。1941年5月,东条英机批准原子弹项目,并让仁科芳雄带着100多名专家组建科研团队,开始原子弹的研制,该计划被称为“仁计划”。

1943年,仁科芳雄终于完成理论研究,但进入实践阶段后,又傻了眼......

日本本土被盟军连番轰炸,海上封锁、禁运的情形下,缺铀(1943年末,德国曾秘密派一艘潜艇运送铀矿石给日本,中途被美军拦截了,最终只在福岛附近找到品质很差的铀矿)、大轰炸下不能稳定供电的情况下,仁科芳雄在东京的实验室还被美军给炸毁了,所以核武器研究进展非常缓慢。


(铀矿石)
美军占领日本后,在东京发现了5个用于提炼235的回旋加速器,请示汇报后,赶紧的销毁沉入了东京湾。大家想想,如果真是科技含量高于美国的话,肯定会被奉为至宝,拉回去研究了。

可见,日本原子弹技术还远没有达到与美国对扔的地步,没什么值得争抢的。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搜狐作者“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虽然与传统西方强国比,日本的科技人才确实不算什么。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和美国更是抢了他们数千名科学家,相比于他们,日本倒是要显得平静的的多。

德国和意大利有科学家,日本同样也有,只不过相对于他们,日本倒是有些显得小儿科了。

虽然,美国和苏联看不上日本的科学家,但是国共两党可是十分的需要他们的。



日本有十分丰富的军事物资,还有顶尖的技术人才,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阵营可是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优势的。所以在战后他们也是采取类似美苏瓜分德国,意大利类似的做法,将日本的科研、装备、军事人才为我所用。


像是当年的东北老航校当年的很多飞行教员都是日本飞行员,是那些日本飞行员手把手带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当然也是有着很多的男性飞行员也是他们带出来的。


东北在二战时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后勤基地,当年在打下了这里之后,日本也是有着手建设在哪里,日本几乎建造了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在战争结束以后,东北还留下了许多人才,像是曾经在那里工作的中国人技工,还有司机等等,另一方面很多日本技术人员也留在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