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一份价值百万的抄底指南

​“金九银十”已经正式画上句号,成色不佳既成事实,也是是意料之中。但是让参谋长没有想到的是,近期市场上又开始出现新的引导信号:

一些地区悄然吹起一股“抄底”之风,挑拨着买房人的情绪。

比如,曾在不长的时间周期里历尽了“探头-激涨-疯狂-停滞-急跌”的大风大浪的环京楼市,就企图乘着这股“抄底”之风,再走出一波上升行情来。

实际上,“抄底”之风也不完全是空穴之风,毕竟只要楼市还遵循着周期规律,那么就确实仍有“抄底”一说;

而但凡市场低迷了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大呼“抄底”,也契合了多数人在观望时所持的心态。

无风不起浪,风来了,浪会跟着来吗?

一、抄底的本质,是时机问题。


谁能否认“抄底”时机的存在?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楼市首度出现大调整。这一年,广州房价一度下跌30%,深圳房价最高回撤36%,而随后的两年,这两大城市不约而同走出翻倍行情;

2014年,楼市高库存危机爆发,一二线城市房价全面回撤,三四线城市更是颓靡不振。随后楼市政策全面松绑,降准降息轮番上阵,去库存和棚改货币化交替刺激,全国性的普涨行情轰轰烈烈地铺开。

建议收藏!一份价值百万的抄底指南


这是中国楼市走过的20年里,谁也无法否认的两次“抄底”良机。

而谁又能真正把握“抄底”的最佳节点?

同样以2008年为例,如今我们站在时间的长轴上以上帝视角回看过去,当然可以轻易判断何时是“底”,但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也许会发现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1、以为是底,但一脚踩空。

仍以广州为例:

2007年10月,广州住房均价攀上11574元的高点;

2008年3月,广州房价跌到9300元,这个时候的跌幅已经达到了19.6%;

请问这个时候到底了吗?

接着看:

4月,广州房价大幅回弹至10996元;

3个月后,跌破9000;

请问这次又是不是底呢?

再后来:

10月又一次反弹,直至年底才可谓正式探底。

2008年广州房价的“探底”之路,起伏不定地走了整整一年,在这个一年里,怀着“抄底”之心的购房者一个不小心行差踏错,被套个20%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能你会说:“那又怎样,即使是没有抄到真正的底,2008年只要买了房,就一定是赚得盆满钵满。”这个观点我无法反驳,但问题是,行至2019,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不会再现了。

2、隐约觉得是底,但没有勇气去“抄”。

我们都知道那句被投资人奉为圭臬的经典准则: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它之所以被一再提起,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现在的一些市场信号和市场情绪,其实和之前的两次大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现实就是,当土地流拍、房企破产裁员、房价下跌等现象接踵而至,你的恐惧感往往会削弱决策力。

当下,你到底是应该恐惧还是应该贪婪?

二、一份价值百万的抄底指南。


第一句话,楼市开始复苏,才是抄底之时。

有一个股市术语叫“右侧交易”,放在楼市也是通行的准则。也就是说,要在上升趋势确立时买入,而不是在下跌趋势加大时抄底。在这条准则下,你或许会错失那个所谓的“底”,但相比于抄底抄到山腰,再摔到底部要更为稳当。

第二句话,政策放松信号重启,就是抄底之时。

说到底,中国的楼市还是一个政策市,因此将“政策是否开始放松”作为“是否该买”的判断依据,确有合理之处。但操作之时还得再细化讨论。

参谋长此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脑洞大开地探讨了“如果全面开放限购房价将会如何”。实际上,参谋长认为,

当前的政策放不放松,反而成为了检验一个地区楼市是否具有强劲支撑力的试金石。

有些城市、有些区域的限购放松,已经开始,但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反而不该买。限购对于这些城市的刺激是短期的,而当前需要短期刺激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因为长期增长乏力。

相反,此前政策一再加码的城市,才有资格去讨论政策放松究竟能释放多少购买力的问题。

还有一个衡量角度是信贷环境,当然这也从属于政策的大范畴。

所谓信贷不松,楼市不入。针对楼市最好的宽松就是居民房贷的宽松——可现在按揭房贷审批还是慢,更重要的是房贷利率还在上浮——最高上浮至30%,基于这些要点判断,“抄底”这个动作放在楼市,恐怕只能说时机未到。

第三句话,不要简单地理解“抄底”。

其实,你对“抄底”一词的理解,可以再放宽些。

踩准周期,把握住价格低点适时买入,当然叫抄底。但还有一些抄底的机会和方式,其存在性更广,也更容易把握。

摇中限价中的低价神盘即是抄底——如果从成本限价角度考量,那么早期拿地比较便宜的楼盘容易成为神盘;而从前后批次对比角度,则上批次开盘时间较早,价格较低的楼盘容易成为神盘。

不管未来市场风云如何变幻,“神盘”的价格和价值事实上是难以撼动的。

核心区域的优质楼盘,不谈抄底,至少没有后顾之忧。有四个标准可供参考:核心城市、主流地段、优质物业、合理价格——这类楼盘跟神盘相比性价比也许没有那么高,但是楼市整体下行,这类楼盘整体保值能力较强;而一旦市场转暖则极有可能处于领涨地位。

对待“抄底”,参谋长的总体建议就是:适当追求但不要过于迷恋。

此时此刻,或许还未到最佳的抄底时机;但建议收藏本文,因为半年到一年内,你就将发现它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