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公元1999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發佈的本年諾貝爾獎得主的名字,本次共有六人榮獲諾貝爾獎,其中有五人都來自於西方國家。而這些人中唯一的非西方人士,則是出生於埃及的科學家艾哈邁德·澤維爾,為了表彰澤維爾在“飛秒化學”領域中的突出貢獻,澤維爾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艾哈邁德·澤維爾

澤維爾的獲獎對於埃及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來說都意義重大,因為他是第一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阿拉伯人。截止到現在,阿拉伯人也出現過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物,但是他們全都是諾貝爾和平獎和文學獎,彷彿在戰亂頻發的中東地區,阿拉伯人只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而在埃及本土,一共有四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埃及總統薩達特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幹事巴拉迪都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另外埃及還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名字叫做馬哈福茲,曾於198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澤維爾,則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阿拉伯人。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澤維爾的獎章

公元1946年2月,澤維爾出生於埃及達曼胡爾市的一個公務員家庭,童年時期的澤維爾經歷了納賽爾等人對法魯克王朝發動的革命。納賽爾成為總統之後,埃及國內的局勢開始穩定,澤維爾也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他在讀中學的時候就開始痴迷於科學,並且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可是在那個時期,澤維爾顯得和同學們格格不入,因為他的同學們在課餘生活中都是打打零工補貼家用,或者去足球場踢踢球。而維澤爾則每天忙著做著一些讓同齡人不理解的科學實驗,甚至因此惹下了不少禍。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青年時期的澤維爾

澤維爾長大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在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但是當時埃及的科學技術還是非常落後的,因此志向高遠的澤維爾便決定前往美國留學。來到美國後的澤維爾,很快便取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從1976年開始就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的那段時期,澤維爾加入了美國國籍,任教時期的澤維爾對當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後期的執政十分不滿,並且常常在公開場合批評穆巴拉克。正是因為這個行為,使澤維爾的同事認為澤維爾已經對母國埃及沒有感情,於是他們便開始勸說澤維爾放棄埃及國籍,這樣對他以後的工作都是有好處的。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澤維爾和穆巴拉克

可是澤維爾卻當場拒絕了同事們的請求,他認為自己出生在埃及的土地,是無法切斷和母國的聯繫的,而且他本人仍然對母國有著情深意切的感情。在澤維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他仍然對埃及的同胞念念不忘,他在得獎後曾發表獲獎感言:“我是在埃及的土地上長大的,我的這塊獎牌上印刻著古埃及的女神伊西斯,她象徵著豐收,而我的事業也只是埃及人民6000年以來一系列科學成就中的一項。”

除了強調自己的阿拉伯血統和埃及人身份之外,澤維爾還一直為家鄉科學事業的落後感到惋惜。他曾在自傳中指出為何西方人更容易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的獎項:“西方人並非天資聰慧,我們也並不愚笨,只是他們會支持失敗者,直至成功;我們則反對成功者,直至他失敗。”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古代阿拉伯科學家

澤維爾的這番話,則是對阿拉伯人科學事業現狀的惋惜。在中世紀的時候,阿拉伯科學界曾人才輩出,為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朽貢獻可是到了近代,只有他澤維爾一人能夠獲得世界科學界的最高獎項。而澤維爾小時候經歷過的一件事,就能折射出現代阿拉伯人對科學的態度。

據說在澤維爾小時候,曾經用母親的煮咖啡的燃油爐進行科學實驗,結果引發了火災,差點燒燬了自己的房子。而澤維爾還認為,如果自己的父母是那種常見的阿拉伯家長,那麼自己就會被暴打一頓,然後不准他在繼續研究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是澤維爾的父母並沒有責備自己的孩子,他的母親甚至在澤維爾的房間門口掛上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艾哈邁德·澤維爾博士”,以此來支持澤維爾的科學事業。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澤維爾博士於2016年去世

由此可見,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大,如果當時因為研究科學而闖了禍的澤維爾遭到了父母的毒打和責備,可能他的科學事業就會從此中斷,也就沒有了後來的澤維爾博士。(當然筆者也不支持小孩子玩火。)


好物推薦:家長們該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呢?筆者首先推薦給讀者一種顯微鏡,這種便攜的顯微鏡是沒有安全隱患的。通過顯微鏡,可以讓孩子更方便觀察微觀世界,甚至野外直接觀察。日本人曾製造了一種便攜式的顯微鏡。

這種顯微鏡跟普通顯微鏡不同,它不是放在桌面上的,而是可以隨身攜帶的。也不用製作標本,孩子可以直接對著標本看。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這個東西我幾個月前就看好了,一直想介紹給大家。

這個顯微鏡是日本名企肯高在中國生產的,但不在中國大陸銷售,而是運回日本本土銷售。有一些家長就會去海淘回來,成本高還麻煩,所以社裡就專門從日本批量採購回來。

這個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是120倍,野外看細胞壁什麼的毫不費勁,尤其是它特別小巧,加上電池只有40g,完全可以握在手心。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孩子用這個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隱藏的美,又能培養他對科學的興趣,原來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另一個世界,還有這麼多奇妙的東西。

埃及首位諾獎得主,不願放棄本國國籍,曾指出阿拉伯人為何難獲獎

原價是198,現在團購是128,搶到就是運氣。

如今,日本在20年內已經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離他們50年獲得30個諾獎的目標已經很近了。我們一衣帶水的強鄰取得了如此成就,我們中國人又怎能掉以輕心呢?

當我們對著日本諾貝爾獎學者羨慕嫉妒恨時,還不如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而這個小顯微鏡,就是喚起孩子對科學興趣的東西。誰知道,您孩子是不是下一個像屠呦呦那樣,獲得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呢!

點下面的橫條參團,為孩子打開科學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