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心中的自由观,读后眼界大开

自由,是一种内心由衷的心情出发。

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出于自己的本心,而不是受到外界其他人、事、物的影响。即自由源于内在,而不是外在。

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心中的自由观,读后眼界大开

关于自由,关于现代人的异化问题,关于人的思想认知误区,我们不妨看看德国的两位专家怎么看。(一位是哲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在各自的领域,这两位专家都为我们树立了思想认知的典范,读懂后眼界大开,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1,康德的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驱使。既不被别人驱使,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

奴隶社会有奴隶,他的行为要听从主人指挥;现代社会也有奴隶,做什么事都受金钱和利益的驱使。

人为活命要追求利益,求取金钱,是应该同情的,但同时也为我们的人心带来了污垢,从这个侧面,又应该鄙视。无论是生存,还是利益,无论是人性的恐惧,还是贪婪,我们都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着鼻子走,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你走的力量叫做倾向性。康德说,凡是出于倾向性的做事,都是不自由,也是不道德的。

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心中的自由观,读后眼界大开

那怎么才算道德呢?道德得是“绝对律令”,是无条件的,是从内心良知发出的。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给我或者别人带来什么东西,带来什么益处,而仅仅是出于,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值得去做。这才是真正的道德,也是真正的关于人的自由。这种发自本心的情愿,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唯一逻辑自洽的道德标准。

2,阿德勒的自由

阿德勒,把康德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一切烦恼根源就是人际关系。为什么现代人如此多烦恼?因为你总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总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的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结果呢?你就会不自由,就会烦恼生,就会处处受到别人的干扰和纵向对比,乃至指责。

被外在认可驱使的人干什么都爱跟人比较。如果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就会产生自卑。本来,如果你跟“理想的自己”比,对现在的自己感到不满意,就会努力奋斗,会促使自己变得优秀和进取,这是非常健康的心态。但是跟别人比,从大量心理数据看,不但不健康,而且还可能把自卑变为一种“自卑情结”,长期影响自己的心情。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更不可能靠近幸福。

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心中的自由观,读后眼界大开

被别人的认可所驱使的人,一天到晚跟人比,他们心目中的人际关系是纵向的:人和人的地位按照高低排序。他总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哪怕他已经到了顶端,也要担心别人把他比下来。这样的人没有自由,只能成为外在攀比的奴隶,这是新时代造就出的新型奴隶,只不过大家都没有认真意识到而已。

3,阿德勒的应对方案:建立平等人际关系,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获得人生自由。

阿德勒认为,人和人之间应该是独立、平等的关系。外在的物质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如果一个人有困难,你可以帮他,但是你不能居高临下地去支配他,更不能借助这种帮助来压迫他。否则,这个人和你都会同时变得不自由,甚至不道德。

在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中,如果你是个真正信奉自由、相信人人平等的人,那你对其他人的行为既不应该过度批评,也不应该过度表扬!因为这批评或表扬的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要人为操纵别人的可能。从心理角度看,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判断。别人做对了你可以表示感谢,别人做的不对你可以帮助,但是你不能操纵他,不能让他感到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或压制。这样,他的心灵就会自由,心情会舒畅,自然也会明白自由带给他的道德意义。
人人平等、不把人当工具,而是当做目的,这是康德提出的人的发展准则,或者是对待他人的准则,其实,这条准则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但是国内的现实总令人失望,太多乌烟瘴气的东西存在和持续。中国是个人情大国,关系大国,无数错从复杂的关系网搅扰着人性。面对上级,我们变为乖乖猫,面对下级,转身一变就成了颐指气使的威武虎。此种认识环境中,如何挖掘人的价值,把人当做目的来对待?

未来,或许只有等到思维高度发达后,我们才能做到康德的所思所想,才能帮助他圆了人类的彻底自由之梦。但就像一位作家所说,万物万物都是事先标号价码的,获取真自由也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却不是价格能折算的。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去除这种明码标价的思想认知后,才能真正认识自由,带领自己走向自由王国。

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心中的自由观,读后眼界大开

结语:

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可,做自己的主人,发自内心的生活,这是自由的前提。

这样的自由,需要有一种走出去的勇气,需要有一种被讨厌被边缘的勇气,更需要有一种面对千夫所指不退却的决心与胆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