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过去的十月,成就了某康寿险公司的一款养老年金产品,起因就是银保监局要求将现行的保险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由年化4.025%下调至3.5%。

理论上,我国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资金运作能力偏低,拉低了行业整体保单的盈利水平,说简单些:就是老百姓通过投资保险产品达到理财的目的和效果并不理想。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再次下调预定收益的消息却大火了这款养老年金产品,引来一大批投资客户,获得的资金投入足以让不少专业的融资公司眼红。

在投资客户中有不少的80后客户,算下来,离这批客户享受养老金派息收益,还有20年左右的时间。(说明:上文养老年金可设计男60岁、女55岁之后开始计提养老金)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80后客户群体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或者顶峰时期,未雨绸缪的研究和购买养老保险,去除保险监管政策影响之外,其实还有不少80后群体的内部动因。

白岩松说:非常同情80后,是时代最可悲的一批人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80后的父母没有留下太丰厚的资产,这个时代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后的出生峰值时期,80后整个教育阶段面临最为严酷的竞争压力,就业没有了分配,单位分房变成了商品房。

总之,80后的成长、就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他们牺牲最大的一批人,当80后步入老年之后,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养老能力的低谷阶段。

众所周知,在未来的20年后,也就是这一波80后步入老年后,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峰值阶段。

到彼时,80后养老的社会条件可想而知,选择在创富阶段提前对自身投资确实是明智之举

80后处于一娃养育、二娃孕育的阶段

长期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也是在这批人身上发生改变。原来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在放开二胎的政策影响下变成了4-2-2的结构。即:夫妻上面有双方的四个老人,下面再加上两个孩子。

可以看出,处于中间结构的夫妻也是压力最大的,一方面要承担目前已经步入老年的父母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两个孩子的养育、教育开支日益增长。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家庭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还有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样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工作、收入;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活,不甘于现状、又无力改变是当代都市人的通病。

养老年金形成的既定可期的现金流无疑增加了对于未来的安全感。身边的同事中已经出现在退休之后退休金跳崖式缩减的情况了。

所以,养老年金可以看作80后对于未来生活安全感的寄托。

80后的消费现状

80、90后出生和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接受度。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首先,就是信用的消费。在老人眼里,赚十块钱就要可以花一半,另一半要存起来。但是对于消费我们有了新的认知,买房、买车的贷款不提,信用卡、消费贷已经被我们熟知而接受,提前消费之后薪水还贷是标准的生活常态。

对于这一消费习惯是无可厚非的,真的没有必要等到自己退休之后才开始周游世界的计划,年轻就要好好享受生活。

当然,好多80后不是不想存钱,但是放在银行卡和各种支付工具里面的钱,总是不知不觉的被消费掉了。

那么年金险另一个独特的强制储蓄的功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工具,每年定时、定量的保险公司就会把保费划走。

缴费期内必须割肉才能实现退保,这使得很多人选择继续保留手中的保单,进而慢慢的为自己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回顾这一波年金险的销售热潮,80后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成了其中投资的主力。

虽然年金有上述种种优势,但并不是错过了这波产品就没有其他养老年金险投资渠道了。

年金固定账户的预定利率是被监管部门锁死的,上面我们也阐述过这个锁定的3.5%的水平并不高。

在保险市场很成熟的国家,保险年金的盈利水平是很可观的,我们分析一下资本的来源就能看的出:没有哪种现金流可以像保费一般长期且每年定时、定量的划转更为优质的。

优质的资金来源渠道大概率能获得对应优质的资本回报,除非出现不可控大的投资风险。

80后养老的困境真相,一波养老年金大热过后的冷思考

而每个国家对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在保险市场成熟地区,保险资金代替银行存款掌握国家的金融命脉,这肯定也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国内资本大咖对于保险牌照的亲睐可以看出这一点。

再说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只有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从上述项目可以看出,都是属于国有级别垄断级别的高利润、低风险行业,普通投资人和机构是很难有机会进入,但是保险资金因其额度庞大、稳定是可以做为投资标的的。

国家既然锁定了固定收益账户,但是万能账户,也就是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成正比的关联账户必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

目前,我国年金产品万能账户的合同载入的保底收益在2.5%-3%,现行账户水平在3%-4.5%不等。顶端收益达到6%,无疑,这一数值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收益率,而且大概率是未来保险公司将要释放出的红利。

从产品角度分析,快返型的年金更适合这样的投资计划,即固定收益账户维持在3%左右的复利增值,五年之后资金开始转入万能账户,也就是从五年之后,保险账户的资金自身可以灵活的支取和使用。

无疑这样的快返型的产品也更适于80后的投资心态。

所以,80后的养老真相是严峻和残酷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流准备,目前日本、香港步入老年之后还需要从事低廉劳动力工作将是20年后80后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