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复制粘贴影响人生

现代人的网络生活都会呈现“复读机”式的状态,不用学习,不用看书,评论里有人这样说,那就复制一个发到另一条新闻的下面。

朋友圈有人对一个事情的看法是这样,那么就复制一条发到自己的朋友圈。

去年IG夺冠的时候,我朋友圈被刷屏的一句:“IG 牛 bi”,我看到一个平时绝对不玩游戏的人也在发,我问他,IG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但是大家都在发,我也就跟着发了。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复制粘贴影响人生

类似这样的事情,至少字数还是没错的,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年前,巴黎圣母院起火,烧毁了文物,朋友圈也是掀起了一股奇怪的浪潮:“阿莫西林失去了他的房子。”,比起,卡西莫多失去了钟楼和姑娘,我更心疼他在朋友圈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复制粘贴影响人生

如果只是闹个笑话,好像也无伤大雅。可是一些不胫而走的造谣消息,也是这么慢慢的就传播开的。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整个事情的剧情,就开始站队。

在桥上发生车祸的公交车和女司机,有人甚至没有看过当时的视频,就开始大量转发辱骂女司机,给该女司机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后来证实女司机是正常在行驶,公交车突然转弯,才会冲下桥去。

这群用键盘拯救车上乘客的人,转头又去骂公交车司机,司机的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还要承担这些隔着屏幕散发的恶意。

最后,证实了是车上一个乘客和司机争抢方向盘,导致公交车落水。键盘侠们又像苍蝇一样飞上去指责这个女乘客。

这不是一个喜剧,这是前不久占据了微博热搜几天的一个新闻。

这个新闻中,被“正义”的网友们误伤的人,就有两个,女司机和公交车司机。然而这些辗转敲打键盘的人,却一心觉得自己毫无过错。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复制粘贴影响人生

除了这些因为一点点小事被推上微博热搜的人,还有比比皆是的明星。他们的私生活被曝光于世,大多数的自媒体都在打着法律的擦边球,却深得键盘侠们的喜欢,可是这些键盘侠们真的有多恨这些远在天边的明星吗?也不见得。

我曾在一个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呆过一年多,公司有个同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键盘侠,我和一个同事分别都抢到了一个歌手的演唱会门票,我们正在开心的互相庆祝的时候,他在旁边冷冷的说一句:“就是那个前段时间闹绯闻的那个男的吗?那种人的演唱会你们也去?”

当时我和我同事就脸色不太好看了,说:“是我们关注他比较多,还是你关注比较多?别人都已经澄清了”。

他还想继续说什么,我们领导阻止了他。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后来演唱会的前几天,我同事要出差,就没法去演唱会了,于是打算把这张票送给朋友或者同事,办公室的同事们几乎都是有男女朋友的,一张票也没法去,所以就拒绝了,这个曾经吐槽我们的同事,赶紧凑上来拿走了这张票。

后来去演唱会的当天晚上,我只是发了一个入场时候的自拍,以及唱歌的短视频。他居然为了炫耀自己见到了大明星在朋友圈刷屏不下十条,逃不过“真香”定义的键盘侠。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复制粘贴影响人生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我这个奇葩同事身上比比皆是。

比如,办公室有个女孩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小小年纪就当了我们的项目经理,这个奇葩同事不止一次旁敲侧击的提醒我们,这个女孩一定是个富二代。

事后,才知道,这个女孩家里并不是什么富二代,也只是人民教师的孩子,来我们公司当项目经理这件事和家里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再比如,在这个同事眼里,没有一件事是可以靠自己努力的,你稍微优秀一点,一定是有后台有背景;女孩子稍微打扮一下,一定是有个有钱的男朋友。

是不是像极了网络上的键盘侠们。

很多人的行为即使显得无知又可笑,他们却乐此不疲。

面对这些复制粘贴的造谣也好,复制粘贴的刷存在感也好,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被影响呢?

我想,最好的方法,还是要自己有一颗判断是非的心。

不知则不知,不丢人。

不知却装作知道,那么才丢人。

多读书,心存善意,拒绝当一个复读机,拒绝成为键盘侠中的一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