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和元朝一個概念還是有區別?

平安中國742


蒙古帝國和元朝不是一個概念。元朝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孛兒只斤·鐵木真創建蒙古帝國,隨後多年征戰,到他的孫子蒙哥當大汗的時候,蒙古帝國的版圖還沒有包括南宋。

當時在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的時候,我們的漢人正統王朝——南宋,還在苦苦支撐,並在釣魚城保衛戰中將蒙哥汗擊殺。隨後,鐵木真的兩個孫子——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開始競爭汗位,鐵木真的幾個擁兵自重的兒孫紛紛自立,蒙古帝國分裂為五個國家。

忽必烈汗國(中國史稱元朝)、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和伊爾汗國。

所以元朝就是蒙古帝國那五分之一,元朝和蒙古帝國不是一回事。


胖小喵日記


蒙古帝國是包括了元朝及其他的四大汗國 幾乎征服了整個亞歐大陸

蒙古帝國 創建於1206年 創建人是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持續了53年 蒙古帝國的地域遼闊 東到太平洋 北至北冰洋 西到黑海沿岸 南到南海 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期間面積越2400萬平方公里 蒙哥去世後諾大的蒙古帝國迅速的分為幾個各自為政的汗國 互不同屬 這時候的蒙古汗國已經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蒙古帝國了

元朝 元朝創建於1206年持續到了1368年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擁立鐵木真為大漢 尊號 成吉思汗 蒙古汗國建立 在蒙哥去世後分為大汗之國和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只是名義上服從蒙古大汗之國主宗 1235年 窩闊臺在哈爾和林建都 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 大元 建立元朝 忽必烈成為了中國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元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而蒙古帝國不屬於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一個肥膩的胖子


蒙古帝國 與元朝是有區別的。

由於少數民族人名、那時的地域名等不好記憶。用兩張圖做概念性說明。

鐵木真(封號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帝國(如下圖),版圖橫跨東亞、中亞、東歐,北至蒙古高原,南下伊朗波斯灣。幅員面積2400萬平方公里。


鐵木真去世後,將他的蒙古帝國汗位傳給了三兒子窩闊臺,同時又詔命四兒子託雷擔任監國。

(據說鐵木真本想讓他最欣賞的四兒子託雷直接繼大汗位,但鑑於託雷年齡最小身份不合適,才作出了做折中安排)。

後來鐵木真的兒子們內部紛爭,由託雷實際控制了蒙古帝國,託雷的兒子們又內部紛爭,導致了

蒙古帝國分裂為元朝和其它四個汗國五大版塊,如下圖;

元朝(淡粉紅色)、窩闊臺汗國(淡綠色)、察合臺汗國(白色)、欽察汗國(紫色)、伊利汗國(土黃色)。

元朝本名應叫著“大汗汗國”,由託雷的二兒子忽必烈坐擁大汗位。但忽必烈選擇了漢人制式,改國號“元”,改“大汗”稱“皇帝”。才顯得與其它汗國與眾不同。
這就清楚了!元朝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由蒙古帝國開拓人鐵木真的直系孫子忽必烈創立並任皇帝。

容易混淆不清的還有四大汗國概念,它們有另一種分法。如下圖;


蒙古帝國僅分裂為四大汗國;它們分別是;大汗汗國(元朝)、窩闊臺汗國(金帳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這裡面沒有了察合臺汗國。


諶人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統一了蒙古草原各部落以後,在斡難河(今蒙古國克魯倫河)源頭被推舉為成吉思汗,開始了他征服歐亞大陸的偉大曆程。

成吉思汗首先向南進兵,1215年攻佔了金國的中都北京城。隨後揮師西進,以雷霆萬鈞之勢於1218年攻滅西遼王朝,將西域地區納入版圖之中。然後兵鋒一轉,直指賀蘭山,對西夏進行圍攻。1227年,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中興府終於被剽悍的蒙古鐵騎攻破。

蒙古民族有幼子繼承製的傳統。成吉思汗臨終前遺命幼子拖雷繼承蒙古草原本部地區。拖雷及其子孫相繼承襲蒙古大汗。1264年,拖雷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並於1279年滅南宋,統一了中國。此時元朝疆域東北至鄂霍次克海,北至西伯利亞大部,西至新疆,西南至西藏、雲南,南至南海諸島,東至朝鮮半島,幾乎包含了整個東亞大陸。

成吉思汗的長子是朮赤。其子抜都於成吉思汗圍攻西夏時分兵西征,兵鋒最遠達到了中歐匈牙利、波蘭一帶。佔領了大片地區以後,抜都被蒙古大汗分封為諸王,以薩萊為都城建立欽察汗國。由於抜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汗國內,抜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自擁有世襲封地和軍隊。由於對外貿易的興盛,伊斯蘭教廣泛傳播,欽察汗國的王公貴族以及牧民百姓逐漸伊斯蘭化。欽察汗國大約存在了三個世紀,15世紀末被新興起的俄羅斯公國取代。

察合臺汗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起初領有西遼故地,建都阿力麻裡。大致包括今天新疆天山以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地區。

察合臺與弟弟窩闊臺聯合,二人的子孫多次因元朝帝位繼承問題與大都北京的中央政權爭戰,一直到1303年才表示臣服於元朝中央政府。

窩闊臺汗國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封地。領有今天新疆天山以北及唐努烏梁海地區,建都葉密立。1229年,蒙古大汗拖雷去世,窩闊臺繼承大汗之位,將自己的封地賜給他的兒子貴由。1264年,拖雷的孫子忽必烈稱大元皇帝后,窩闊臺汗國的海都汗先後聯合其他蒙古貴族爭奪帝位。1310年,海都的兒子察八兒被察合臺汗國打敗,窩闊臺汗國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併入元朝中央政府。

伊利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所創立,版圖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約旦及敘利亞和土耳其的一部分。當年旭烈兀率蒙古鐵騎曾一度侵入非洲的埃及。蒙古大汗蒙哥在重慶釣魚城陣亡以後,旭烈兀從埃及返回蒙古草原,準備爭奪大汗之位。僅留下大將怯的不花帶領兩萬人繼續攻打埃及,可惜被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打敗。伊利汗國最終也皈依了伊斯蘭教,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總體來說,四大汗國是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治下的諸侯國。蒙語中,“可汗”是“皇帝”的意思;“汗”只是相當於“王”而已。住在大都北京的元朝皇帝才是當時的天下共主,四大汗國應當服從元朝中央政府的調遣。但是由於四大汗國地域遼闊,距離北京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所以後來漸漸產生了獨立傾向,最後都脫離了元朝的控制,成為了獨立王國。








棒槌襖襖


蒙古帝國包括元朝。蒙古帝國,是西方史學家對在13世紀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與四大汗國等蒙古政權的統稱,與內部統一的大蒙古國定義不同。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裡勒臺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 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引發內戰,四大汗國都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與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四大汗國直至1304年元成宗時期方才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擴展資料: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忽必烈追封了鐵木真為元太祖,諡號聖武皇帝,改大蒙古國國號為元。蒙古帝國與元朝,是容易被許多人混淆的、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的兩個概念。元朝是中國的疆域,不包括蒙古帝國其它的四大汗國。蒙古人先後征服高昌回鶻與西遼,為其打開了挺進中亞與歐洲的門戶;接著便是蒙古人的三次大規模的西征戰爭。三次西征奠定了這個世界性帝國的大部分版圖,將現在的俄羅斯與歐洲大部、地中海東岸、兩河流域、波斯與印度西北皆收入勢力範圍。這些帝國的版圖上,成吉思汗的兒孫統治著四大汗國。早期的四大汗國雖然是附屬於蒙古大汗的“諸侯”,然而後來它們其實只是軍事征服下的聯合體,各自獨立發展成為幾個不相統屬的國家。而元朝是蒙古人在征服中原及擊敗南宋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元朝的第一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也是蒙古大汗的繼承者,並且基本上與上述汗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參考資料來源:<strong>


柚子愛民謠


公元1259年,大蒙古的第四代大汗去世,因為四兄弟忽必烈和他的七弟阿里不哥爭奪大汗的位置,導致第二年(公元1260年)大蒙古從內部分裂出來。忽必烈繼承大汗的位置,成為大蒙古的第五代大汗。阿里不接受忽必烈,在忽必烈繼承大汗的地位不久,自己自立為王,魚忽必烈發動了四年的內戰。

公元1264年,忽必烈徹底打敗了阿里,蒙古國的汗位之爭就此結束,但大蒙古也因1259年汗位之爭而分裂了四個汗國,即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這些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建立的,所有獨立的國家,都不是大蒙古國的一部分,而是蒙古帝國的全部。

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登基為皇帝,將"大蒙古國"改名為元朝。換句話說,大蒙古實際上是元朝的前身,元朝是大蒙古的繼承國。到了公元1304年,元代第二皇帝元成宗時,四大汗國承認元朝主權國家的地位,成為元朝的附庸國。

忽必烈稱帝后改名為元,打敗了了南宋,統一了中國。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對中原漢地的治理上,形成了名義上以元朝為中心的"大蒙古帝國",但實際上分裂為四個大汗國。以元代的名義,元代皇帝是蒙古所有君主的君主。元朝對四個大汗國家擁有最高的宗法主權,但事實上,每一個汗國都是各自為政,有時互相爭鬥,因此元朝的領土實際上只包括中國和蒙古,而不是各汗國的領土。

公元1368年,明朝北伐戰敗元代,元朝滅亡。同年,元代末代皇帝元惠宗在北方建立了偏安朝廷,國名仍為"大元",歷史名為"北元"。直到公元1402年,明朝徹底摧毀了北元,國名"大元"也被完全廢除。

元代採用漢法,移植漢人制度定都(北京),融入整個漢社會,即在1271年元朝成立之前,蒙古人屬於侵略者,此後元代的建立和中國文化的融合開始成為中國的歷史。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有許多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的事例。中國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國家,它不可能是漢族中最大的人口,人們就認為只有漢族政權才被稱為中國。

總結:元朝屬於中國歷史,蒙古帝國不屬於中國歷史,蒙古帝國和元朝有區別。


公元前


我們不禁要問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國”和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是一個國家嗎?

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鐵木真將龐大的帝國分成四個單獨運行的汗國,分別由自己的兒孫們管理。而鐵木真也已經成為大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即蒙古大汗位,就是成吉思汗。由於多年的征戰成吉思汗積勞成疾,不久就離開人世。成吉思汗去世後由他的四兒子拖雷代管蒙古帝國,之後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窩闊臺繼任蒙古帝國大汗,成為成吉思汗的首位繼承者,統管四大汗國。

公元1271年前後,作為拖雷的兒子,鐵木真的孫子忽必烈發兵中原一舉殲滅了與大蒙古帝國並存多年的南宋王朝,並定都現在的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元朝。忽必烈就是元世祖,而作為大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成吉思汗和窩闊臺就成了歷史上的元太祖和元太宗。事實上當時的忽必烈作為元朝的皇帝已經自認為是大蒙古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可這一想法並沒有得到蒙古其他四個汗國的支持。一方面他們認為忽必烈並不是窩闊臺的一脈子孫,繼承蒙古大汗名不正言不順。另一方面實際上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各汗國都蠢蠢欲動要麼想獨立,要麼想繼任蒙古大汗。事實上的大蒙古帝國早已名存實亡。分解成可若干獨立汗國。而且由於元朝實行漢政,為此還與四大汗國發生過沖突。

所以說元朝就是蒙古帝國是不太準確的,因為元朝並沒有對蒙古四大汗國實行有效的統治。管轄的疆域也沒有蒙古帝國大。說元朝就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也不是很準確。因為實行漢政的元朝大部分疆域都在中國,元世祖是事實上的中國皇帝,他與蒙古帝國各汗國之間不論是戰還是和,都是相互對等獨立的關係。

事實上元朝應該是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大部分資源,並在中國建立的新一代王朝,屬於中國封建傳承的一部分。所以元朝和蒙古帝國既有關聯又有所區別。


文哥哥江西


蒙古帝國和元朝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概念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經過鐵木真和子孫們的開疆擴土,東征西討,最終使得蒙古帝國擁有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西達波蘭,東起朝鮮半島,北到北冰洋的龐大帝國,幾乎包括了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個人認為,從成吉思汗到蒙哥,這才是蒙古帝國的黃金時段

而後,1259年蒙哥死後,忽必烈打敗了和其爭奪汗位的阿里不哥,成為新大漢,而隨後蒙古帝國走向衰敗,許多蒙古部落對忽必烈心口不一,那也沒有阻止忽必烈成功拿下南宋,而1271年,忽必烈在自己控制範圍內改國號大元

所以,個人覺得,元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短的大一統王朝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是由忽必烈在蒙古帝國瓦解後在自己的地盤建立的行政機構



辰熙和晨陽


這是兩個概念。

早期的蒙古是一個分散的部族,雖然有可汗,但各部是鬆散的,成吉思汗把各部團結起來,並征戰其餘各族,把被征服者納入麾下,逐漸形成以蒙古本部為核心的一個大帝國,這個就是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是一個汗的名稱,這個汗是草原眾汗的共主,相當於中國周朝的周天子,此稱號,之前唐太宗也擁有過,叫天可汗。

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生前,就劃分給四個兒子,即分封了,不過仍然設立中心大汗,此位置的大汗,必須經過部落聯盟召開會議庫裡太會推舉確認才可以。成吉思汗死後,很快地四個兒子就分裂成兩派,互相爭奪王位,蒙哥的王位是庫裡太會另外一派有人缺席情況下獲得的,名不順,到忽必烈,更是完全撇開庫裡太會,直接搶先繼承,連正當途徑也沒有了,所以忽必烈的王位,已經得不到蒙古眾貴族的共同承認,蒙古帝國徹底分裂。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是蒙古帝國分裂後的一個支系,這個政權入主中國,成為中國的王朝,跟蒙古帝國可以說是兩回事了。

雖然忽必烈仍然自稱蒙古大汗,不過沒人鳥他,仗打個不停。成吉思汗的其餘子孫,在世界各地也建立了若干偉業,聞名世界,跟元朝無關。元朝的版圖,並沒有成吉思汗建立的版圖大,以《元史·地理志》所敘述的區域看,其實就是傳統中國的地域。元朝根本上就是中國的一個朝代。


TonyDeng


有區別的,1、蒙古帝國,就是蒙古大帝國,由元朝和西征建立的四大汗國(窩闊臺 察合臺 伊爾 金帳)所組成的聯合大帝國;元朝只是蒙古國的一部分。也有一種說法,說元朝是四大汗國的一個。大多數認為元朝區別四大汗國。

2、元朝是一個國家蒙古大帝國是個國家聯盟,和蘇聯類似。

3、元朝是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蒙古帝國就不說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如果外蒙古迴歸,可能是另一個說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