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七十年沧桑巨变 老煤矿展现新颜

1949年8月30日,大同煤矿集团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正式成立。翻阅大同煤矿集团的发展史,七十载波澜壮阔,七十载沧桑巨变。大同煤矿集团秉承着“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大同煤矿集团70年的发展变迁是山西煤炭产业的缩影,代表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70年,大同煤矿集团经历了全面复产、快速攀升、徘徊求进、调整重组和改革发展等重要历史阶段,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经从建企之初的一片废墟上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全国亿吨级动力煤大集团之一、集煤炭、电力、煤化工、金融、文旅、物流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特大型国有现代化能源集团。2018年,资产总额达3503亿元,销售收入1766亿元,煤炭产量达1.37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1708.5万千瓦。

从人工挖煤到全机械化采煤,煤炭产量大幅提升

回顾刚成立时的大同矿务局,彼时,整座矿山满目疮痍,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极其艰苦、装备极其落后,3000名矿工工作生活在几口简易矿井上,人拉肩扛,修复井架、安装设备、恢复运输、开始生产,工业总产值144万元,年产煤炭8万吨。

资料显示,当时大同矿务局的采煤、掘进、运输、提升、通风等生产环节仍依靠前期的破旧设备,沿袭日伪时期以人工挖煤为主的生产方式。随着一系列生产改革,大同矿务局的煤炭生产突破固有模式,迅速和发展。

1952年,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6号井试用苏制顿巴斯-1型康拜因采煤机采煤,第一次使落煤和装煤实现了机械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煤炭行业使用的第一代采煤机。到1957年大同矿务局原煤年产量提高到了556.7万吨。

1961年,大同矿务局进行了扩大再生产改造,迎来了第二次创业高潮。“二五”期间,大同矿务局完成了4对新井建设,对2座矿井进行全面改造。总设计能力达到541万吨。期间,利用原有设备积极革新改造,推动了采煤机机械化的发展。1965年,大同矿务局第一台国产浅截式联合采煤机组投入试产,标志着大同矿务局机械化采煤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年实现生产原煤940万吨。

1966年到1975年10年间,大同矿务局先后对矿井进行扩建改建,同时起步上马综采设备,使采煤机械化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过渡到了全机械化采煤的新阶段。1975年,大同矿务局原煤产量达到1803.9万吨,比1965年净增891万吨,增长率为9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大同矿务局。大同矿务局派出一支学习交流团,走出国门赴日本学习当时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为日后实现机械化采煤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引进、吸收、消化”先进采煤设备的深入,综采设备在大同矿务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量逐年攀升。

1979年,大同矿务局煤炭产量迅速攀升至了2400万吨,位居全国煤炭行业榜首。到1985年,在没有增加新井的情况下,产量达到3000万吨,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体制机制全面转换,产业实现多元发展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大同矿务局不断除旧革新。1985年起, 大同矿务局对40多个单位实行了吨煤工资包干,215个采掘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济体制逐步由单项改革转为多层次、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在总承包的八年中,大同矿务局上缴利税18亿元,固定资产达到34亿元。

1997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国煤炭企业举步维艰,大同矿务局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困难和考验。在市场寒冬中,大同矿务局进行大刀阔斧体制机制创新。2000年,摒弃旧时计划经济的工厂制,改制成立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计划经济工厂制正式转变为了盈亏自负的公司制。此后的十余年中,又相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在全省率先实施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破产;进行了内部资产和人员重组;引入其他股东,实行了债转股,由国有独资公司向股权多元化转变。同时,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进行彻底性的改革。

加快大集团、大基地建设,整合了大同、朔州、忻州等地的地方煤炭,使产量规模达到亿吨。规划建设千万吨级矿井集群,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提高了煤炭效益,做大了煤炭主业。2006年,大同煤业成功上市,实现了主业整体上市、辅业整体改制;2012年同煤集团兼并重组上市公司漳泽电力,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电力企业。

2009年,建成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把煤矿、电厂、建材、煤化工、铁路等相关产业串联在一起,形成了首尾相连的循环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建成的第一个效果体现最明显的循环经济园区。

“十二五”期间,同煤集团“立足煤、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兼有金融、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物流贸易、建筑建材、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山西是能源革命的主阵地,同煤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进入新时代的同煤集团,主动求新,在改革上再发力,在转型上求突破,在发展上勇争先,全面了开启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将提升至80%以上。电力、金融、现代煤化工、文旅、物流产业这几个板块,在未来2至3年内,将形成一批支柱型新兴产业,新动能将成为同煤集团转型发展的主引擎。

预计到“十四五”末,企业总资产达到50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00亿元,实现在世界500强排名300名以内、国内煤炭行业排名前三、国内电力行业排名前十的奋斗目标。

(经济日报 记者刘存瑞 粱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