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发展,看吕梁

弹指一挥间,祖国已经迎来了她70岁的生日,这70年中,全国各族人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70年来,吕梁作为革命老区,一直跟着党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自己。如今,昔日的革命老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吕梁正逐渐成为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解放之初的吕梁,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经济状况一片死寂,吕梁人民不畏艰难,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经过70年的努力,经济总量连续翻番,不仅实现了量的发展,更实现了质的飞跃。经济总量连续增长的同时,人均GDP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61.4倍。建国之初,人们住的大多都是土窑洞,吃的穿的都比较艰苦,经过70年的发展,吕梁处处高楼耸立,人们的衣服多种多样,人们的吃食也由以前单一的面食变成了今天丰富多样的饮食,在吕梁可以吃到沿海的海鲜还可以吃到成都的火锅。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人们的精神生活单一,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精神生活,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下棋、打牌、上网、看电视,还有中国特有的广场舞,应有尽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从建国到现在,70年中,吕梁产业格局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吕梁进行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再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现在正向着“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产业格局转变。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不断加强,吕梁正由一个农业主导型的城市向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都市转变,相信未来吕梁的产业格局将会更加健康,更加数字化。

70年来,农村经济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历年来,吕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农业增加值为59.5亿元,总量较1949年增加了59.4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0.6万千瓦,比1955年增长了6346倍;农村用电量达99787万千瓦时,比1957年增长了7675.7倍。工业快速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70年来,吕梁在传统产业支撑的前提下,电力、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截至2018年,原煤产量达11188.8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531倍;发电量208.6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了136.2倍;生铁445.8万吨,比1958年增长了578倍;成品钢材321.3万吨,比1999年增长了86.8倍。此外,作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白酒产业也实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具有吕梁特色的汾酒,正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第三产业的贡献正不断提高。吕梁第三产业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也不断完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488.8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841.7倍。第三产业犹如东方升起的太阳,正不断占据产业格局的中心地位。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回首历史,吕梁人民改天换地之路苦难辉煌;展望未来,吕梁全面发展步伐铿锵有力。过去的70年,吕梁人民接续奋斗,努力拼搏,不断创造着让全国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在未来的道路中,吕梁人民还将继续奋勇向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