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我們做得再好,有些雷也避不了,其本身有問題

上篇文章分析了延期項目的一些主觀因素,即便我們投資者自己做到最好,有時候也會踩雷,因為某些產品本身就有問題,風險挺大,這便是客觀因素。

一:行業本身的風險

行業的商業模式在國內不能盈利

網貸這一行業起源於歐洲,發展於美國,因為有歐美髮達的金融市場及個人信用制度,特別是美國市場主要是在信用體系建立起來的貸款制度。而我國的貸款體系是建立在實物抵押(主要是房產抵押)的基礎上,而信用的基礎非常薄弱。實物抵押貸款模式的成本非常高,例如:西部某省的客戶想到上海的某平臺公司貸款10萬元,那麼上海的平臺公司便會到西部去進行調研,辦理抵押登記等手續,當還款完成後還需要辦理解壓等手續,那麼這筆業務的成本就非常高,來回路費+住宿費用+人工成本接近1萬元,成本約等於10%,再加上發行的產品的收益接近9%,再加上稅、法律等其他成本、計提違約成本,那麼而這一筆的貸款利息至少要25%以上才能盈虧持平,顯然大部分貸款朋友是無法接受這個成本的。即便能接受這麼高的利息,反過來考慮,壞賬率會非常高。所以平臺公司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利潤,只能借新還舊,進入龐氏騙局的循環!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顯示,在2015年6月30日,在全國範圍內能監測到的網貸平臺共2796家,到 2019年9月,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900家左右,而且現在正以火箭般的速度關停平臺。從高峰走向低谷只有短短4年時間,從狂熱走向人人喊打只有短短4年時間,它就像雷陣雨一樣一閃而過,但是它給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永生難忘。有多少人因此而鋃鐺入獄,有多少人因此血本無歸,有多少人因此而被親朋好友拋棄,我們無法獲得準確的數據。

二:產品結構設計越複雜,風險相對越高

分析延期違約的產品中,我們發現多款私募基金產品的交易結構非常複雜,普通投資者很難看清楚產品的本質。例如某資管公司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直接去認購某信託公司的單一房地產信託產品,而私募產品的說明中根本沒有任何對信託產品的詳細介紹,所以投資者還需要去查詢這款單一信託產品的說明。通過合同的說明及相關資料查詢,原來此信託公司的此款產品的項目位於宜昌,交易對手只是當地的小開發商,風控措施非常弱,在在今年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走低的行情下,開發商也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更多的資金,這款產品直接發生延期違約。

通常情況下,在某些項目或者某些資產比較差的情況下,金融產品設計部門就會套很多馬甲進行包裝,有些產品還牽涉到保理等事項,這明顯體現出複雜的交易結構。而交易結構越簡單,底層資產越清晰,越容易識別判斷產品的風險等級。

三:創新型產品、應收賬款類產品雷較多

統計違約的產品列表中,創新型產品、應收賬款類產品出事較多。有媒體報道恆宇天澤旗下的多個項目出現逾期,涉及 “恆山”、“黃山”、“鳳凰山”等系列至少8只產品,這些產品是通過定增和質押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股票質押等風控方式來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但是這些風控措施的力度是非常非常弱,這類產品的本質就是:投向股市,一旦二級市場發生較大變動,基本上都面臨虧損的風險。有些產品的標的甚至出現汽車供應鏈金融、個人信貸等底層資產,這類創新型的產品沒有實質的抵押物,風險相對較高。

典型的應收賬款爆雷產品是:諾亞34億應收賬款私募基金產品爆雷、首建投的應收賬款私募基金產品暴雷等等。由於其的風控不嚴謹,應收賬款相應資料造假,所以就爆雷。應收賬款類產品最大的風險在於應付企業能不能準時支付相應款項,所以銀行及信託公司一般只做大型國企或者AAA評級企業的應收賬款業務,因為這樣的企業風險可控。查看應收賬款類產品的盡調報告最主要的資料是:應收賬款確權,如果沒有這個資料,則說明風險比較大。

即便我們做得再好,有些雷也避不了,其本身有問題

四:融資主體處於夕陽行業

某些處於夕陽行業的融資主體比較容易發生違約事件,據相應資料查詢, 2011年3月華融信託設立了一款7.03億元的“華融·山西新北方集團煤炭整合特定資產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在2014年的時候華融信託報告顯示該產品已經出現運營困難。近些年國家相應出臺的節能減排等政策繼續壓縮這些產業的生存空間,所以現在信託公司基本不碰能源板塊的業務。

五:融資主體無核心主業,虛假繁榮

今年爆雷中典型的兩家公司是:金城集團和先鋒集團。金誠集團,很多讀者恐怕不陌生,今年上半年爆出的一顆大雷,網絡資料顯示,金誠集團以建立“特色小鎮”為名,發佈了多個PPP項目,並且旗下還設立了若干私募基金。伴隨著金誠集團的覆滅,其未兌付的百億級資金浮出水面,各種爛尾項目亦被媒體扒出。沒有盡職的私募管理人,終於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金誠集團純粹是用資金堆積起來的一家公司,用槓桿的功能收購上市公司,然後衝向頂峰,隨後直接砸到18層地獄。公司沒有自己的核心產業,用資金堆積起來的虛假繁榮,最終害人害己!金誠集團旗下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打著PPP項目的幌子,其實很容易看出是有問題的,首先PPP項目的週期都非常長,一般是在3-10年時間,其次PPP項目的回報率不可能很高。所以1年期高收益的私募產品肯定是有問題的。

先鋒集團是以擔保公司起家,隨後在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基礎上獲得發展,之後獲得多個含金量很低的金融牌照,如私募基金、保險經紀、網貸平臺等牌照。最後利用金融槓桿、集團旗下多個公司相互擔保嵌套等手段發行私募債產品、私募基金產品而自融,最後資金鍊斷了而旗下所有產品發生爆雷,

六:融資主體跨界經營過大,主營業務便小

2018年下半年,隨著“去槓桿、降負債”的金融政策下,多家混業經營的大型民營企業發生債券違約、信託違約如:新光集團、康得新、東方金鈺、盾安集團、精功集團、銀億集團等等.這些企業全部都是混業經營,在主業利潤持續下降的背景下舉債拓展其他行業,而進一步拖垮母公司。其中最嚴重的是興光集團、銀億集團直接申請破產,銀億集團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行業,在2014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最火熱的時候,實際控制人開始籌劃進行轉型到汽車製造行業,隨後舉債上百億資金進行大收購,而在2018年汽車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銀億集團無法還債,發生債券違約,最後申請破產。

根據中央民建的專題報告: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9年,反觀國外,美國企業平均壽命8.2年 大企業平均壽命可長達40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12.5年 大企業平均壽命可長達58年。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長久持續地做一件事情,以奔馳來舉例,我們基本沒聽說過奔馳房產、奔馳金融、奔馳保險等等吧,他們一心一意把車做好。

即便我們做得再好,有些雷也避不了,其本身有問題

中國文化中有這樣一句話: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便是成功!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限於交流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